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不讓孩子自己選,以後不會自主學習可別怪他

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 事無巨細, 我們都喜歡替孩子做決定。 替孩子做主, 一方面彰顯了我們的“本事”和“地位”, 另一方面, 這樣的方式讓我們在教養中更省心。 我們不光喜歡替孩子做決定, 還喜歡駁斥、批判孩子提出的自我想法, 認為它們太幼稚、太不成熟。 “你吃的飯還沒有我吃的鹽多”就是這種心理的經典表述。

殊不知, 對孩子而言, 不加思考地執行指令, 使得他們只能做攀附在父母身上的藤蔓, 永遠無法成長為一棵傲然挺拔的大樹。

想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定不能忽視當中最關鍵的一步: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Advertisiment
並讓他學會承擔後果。

一、怎樣賦予孩子選擇權?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 面臨的往往是一些無關對錯的小的選擇。 比如, 穿哪件衣服、吃什麼點心、去哪裡玩、玩什麼等等。

所以, 我們要給孩子小事情的選擇權, 即便真的出錯(比如穿了一套搭配很難看的衣服出門), 也不會帶來什麼特別嚴重的後果。 而在這個過程中, 孩子選擇的機會越多, 參與和思考的機會也就越多。 這就是一個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過程。 因為是自己選的學習項目, 孩子在完成的過程中就會更主動、更專注, 更容易取得好的結果。

Stan Goldberg教授在書中也講到了他讓三個月大的女兒Jessica“做選擇”的一個故事:

每天早上起床, 我都會拿兩套衣服給女兒看,

Advertisiment
並問她, “你想穿哪套衣服?”女兒眼睛盯著哪套, 就給她穿哪套衣服。

通過這種簡單的活動, Jessica逐漸明白, 自己的行為是有意義的, 每個行為都會帶來一定的後果。 “我的眼神可以告訴爸爸, 我喜歡哪套衣服, 爸爸就會給我穿上我自己選擇的衣服。 ”

這是一個很好的基礎。 多年來, 我一直給她充分的選擇權利。 我女兒現在二十多歲了, 她清楚自己的需求, 可以做出合理的選擇。 沒有離經叛道, 也沒有唯唯諾諾。

除此之外, 有充分自主選擇權的孩子還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 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都會更加親密。 在不涉及到安全隱患的事情上, 讓孩子自己選擇, 真是百利而無一害啊!

那麼, 該如何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呢? 總的來說,

Advertisiment
我們可以在學習目標、學習活動內容和獎勵, 這三方面鍛煉孩子做選擇的能力。

1.提供父母可以接受的學習目標

如果我們允許孩子自己選擇學習目標, 那他多半會選最感興趣的。 如果都沒興趣, 那他通常會選最不反感的目標。

在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時, 要給孩子提供我們可以接受的選項(學習目標)。 那麼, 不論孩子選哪個, 都會學到我們希望他學到的東西, 只是先後順序不同而已。 比如選擇“整理玩具”或者“收拾衣物”, 不論孩子選哪一項, 都可以練習到整理的技能。 而且, 由於這個選擇是孩子自己來挑選的, 在學習過程中, 他們會更努力、更專注, 也更容易成功。

Stan Goldberg教授也分享了一個讓女兒戒掉“咬舌”和愛說“你知道嗎”的故事:

Advertisiment

我女兒七歲的時候, 說話突然喜歡咬舌, 還喜歡說“你知道嗎”。 她意識到自己這些問題, 想要糾正。 於是我問她, “你最想解決哪個問題?” 她毫不猶豫地回答, 第二個。

對她來說, 改掉愛說“你知道嗎”這個習慣遠比糾正咬舌要重要, 或者接受起來更容易。 對我來說, 她選哪個都一樣, 只是先後順序的問題而已。

一個周以後, 她就不再說“你知道嗎”。 她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來問我可不可以幫她糾正咬舌的問題。 這個難度大一點, 我們花了更長的時間, 不過最終, 她還是成功了。

可能有人會說, “我現階段就想讓娃學某樣特定的東西, 或者做某件特定的事情, 沒得選, 怎麼破?”

那麼, 這時候我們需要用到拆分的方法。

舉個例子, 當我們不需要孩子整理客廳、廚房、臥室,

Advertisiment
只希望他們把自己的臥室收拾好的時候, 我們可以把房間拆分成不同區域(玩具區、繪本區、休息區等等), 分好區以後, 問孩子想收拾哪一部分。 這部分收拾妥當之後, 再如法炮製, 直到整間屋子收拾完畢。

2.自行選擇學習活動的方式和內容

讓孩子自己決定學習活動的方式和內容, 有很多好處。 因為是自己選擇的, 孩子往往會更努力、更專注, 也最有可能獲得成功。

在這個環節中, 還要引入一個“興趣”的元素。 因為它會干擾到我們去驗證孩子在這個學習項目中的實際進展。 Stan Goldberg教授在書中就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我的實習生為了教會一名四歲的小女孩Mary理解“大”和“小”的概念, 找了二十多個大小不等的球, 讓她比較大小。Mary在這個過程中看起來毫無興趣,答錯了不少問題。

於是我們換到了外面的草地上課。

我從口袋裡掏出一塊積木,讓Mary去找找比它更大的東西。我特意強調了“大”這個字,還用手比劃了一下。

Mary笑著跑走了。她撿了很多東西,有樹枝、落葉、廢紙,甚至還有蟲子,每撿起一樣,就放在積木邊上比較一下看看。最後她找到一個空的漢堡紙盒,和積木一比較,她興奮地大叫,“大!”

我也跟著興奮地叫道:“對!紙盒更大!”然後又給了她一塊石頭,讓去找找什麼比這塊石頭小。

直到最後我確信她掌握了大和小的概念,我們才滿意地離開。

從這個故事我們無法判斷Mary到底是上了教授的課才明白“大小”的概念,還是她本來就知道,卻礙於沒法選擇而不肯好好表現。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孩子和大人一樣,面對不感興趣的東西就會提不起精神,甚至鬧彆扭,故意弄錯。如果讓孩子自己選擇學習活動的話,就可以排除掉“興趣”造成的干擾,確定他們到底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

當我們在確定了學習目標以後,最好能讓孩子自己選擇活動內容或方式。但這個活動內容或方式,是可以加入我們的一些設想,去説明孩子更好地達到目標。

比如,我們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就不要想著一下子就讓孩子願意把所有的玩具都和別人分享。

首先我們要觀察孩子最不喜歡或最不感興趣的玩具是什麼,從這些玩具開始入手,當有別的小朋友來家裡玩的時候,就可以拿出兩個這樣的玩具,並詢問他們想和小朋友分享哪個玩具。無論他選哪個都不重要,只要他做出了選擇,就是在分享。

慢慢的,就可以提供一些孩子一般喜歡的選項,最後的選項可以開放給所有的玩具。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離目標越來越接近,而他們也會因為感受自己的選擇被尊重,也不會產生太多的異議。

3. 在給予獎勵前提前訂好規矩

如果我們選擇用實物或活動來作為獎勵,那可以引入“代用幣”的機制。當孩子有好的行為或表現時,就獎勵他一枚代用幣。他可以用積攢的代用幣換取玩具或某些活動(比如玩X分鐘的iPad)。

不過,作為獎勵的選項一定要慎重!對於家有什麼都想要的孩子,一定要提前定好規矩,做好限制。

Stan Goldberg教授提供了一個因為引入不當的獎勵機制,損害了親子關係的例子:

小女孩Sarah的媽媽決定給女兒買個玩具作為課堂表現良好的獎勵。但在進門之前,Sarah的媽媽並沒有定好獎勵玩具的金額限度。當Sarah提出想要最新的芭比娃娃和她的朋友們還有她的小房子的時候,媽媽拒絕了,讓她只能選五十塊以內的玩具。Sarah馬上就不開心了,變得失望起來。

沒有說清楚條件的獎勵,就好像抽到了免費歐洲八日遊,正嗨著呢,卻被告知要額外買一堆東西才能領獎。所以,在制定獎勵的選項時,我們務必要記住這兩點:

1.非常明確地告知孩子選擇範圍是什麼、界限在哪裡

2.走進商店之前,就要和孩子約定好

二、教會孩子選擇後,還要讓他們學會承擔後果

對於孩子而言,選擇的權利很重要,學會承擔後果同樣重要。這是培養孩子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一種態度。

所謂承擔後果,打個比方,孩子可以選擇不去練習彈鋼琴,沒問題。但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因為選擇去做別的,而不是練習鋼琴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彈不好曲子或者在表演的時候出醜就只能怪自己不夠努力。

我們作為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輩子。讓他們儘早樹立自己為自己人生負責任的意識——“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尤為關鍵。

書中Stan Goldberg教授提供了一個案例,雖然帶有個人的因素,但卻體現了在同樣給予選擇自由的前提下,沒人教過“責任”概念的孩子和學會承擔後果的孩子,會有怎樣不同的人生:

過去十五年裡,我看著兩個同樣年齡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慢慢長大。

Kevin的父母對孩子從不設限,從不拒絕孩子的任何要求。他們認為,孩子要想健康發育,就必須要和這個世界有充分互動。四歲的時候,Kevin就在桌子底下爬來爬去、騷擾別人、把服務員都逼瘋了。但他的父母堅信這對他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而Elizabeth的父母的育兒觀念截然相反,他們一直在強調讓女兒為自己的各種行為負責。她也享有高度的自由,不過前提是要同時擔負起相應的責任。比如她的爸爸會說,“Elizabeth,學體操是個很棒的想法。我們支持你。不過如果你想學的話,那你就要堅持練習,每週三次,每次兩個小時。你還有別的作業要做,所以你沒有那麼多時間玩耍看電視了。”她會回答說,“沒問題爸爸,我知道了。”

Kevin也有自由,但從沒人教過他“責任”的概念,他從來不知道自己行為會有怎樣的結果,也不知道底線在哪裡。他順利地長成了一枚標準的熊孩子,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像脫韁的野馬,到十三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只能把他送到最嚴格的軍事學校去上學。

Elizabeth卻成了學校裡最聰明、最活潑開朗的學生。十五歲的時候就在兩項體操州賽中贏得冠軍,在很多藝術領域也頗有造詣。

自由和責任是一對雙生花。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教會他們承擔責任,再早開始也不為過。

沒有選擇自由的孩子,長大就會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唯唯諾諾;有選擇自由卻不懂承擔責任的孩子,就會像Kevin一樣變成熊孩子;有選擇有擔當的孩子,能夠像Elizabeth一樣成長為具備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

你,準備好了嗎?

讓她比較大小。Mary在這個過程中看起來毫無興趣,答錯了不少問題。

於是我們換到了外面的草地上課。

我從口袋裡掏出一塊積木,讓Mary去找找比它更大的東西。我特意強調了“大”這個字,還用手比劃了一下。

Mary笑著跑走了。她撿了很多東西,有樹枝、落葉、廢紙,甚至還有蟲子,每撿起一樣,就放在積木邊上比較一下看看。最後她找到一個空的漢堡紙盒,和積木一比較,她興奮地大叫,“大!”

我也跟著興奮地叫道:“對!紙盒更大!”然後又給了她一塊石頭,讓去找找什麼比這塊石頭小。

直到最後我確信她掌握了大和小的概念,我們才滿意地離開。

從這個故事我們無法判斷Mary到底是上了教授的課才明白“大小”的概念,還是她本來就知道,卻礙於沒法選擇而不肯好好表現。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孩子和大人一樣,面對不感興趣的東西就會提不起精神,甚至鬧彆扭,故意弄錯。如果讓孩子自己選擇學習活動的話,就可以排除掉“興趣”造成的干擾,確定他們到底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

當我們在確定了學習目標以後,最好能讓孩子自己選擇活動內容或方式。但這個活動內容或方式,是可以加入我們的一些設想,去説明孩子更好地達到目標。

比如,我們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就不要想著一下子就讓孩子願意把所有的玩具都和別人分享。

首先我們要觀察孩子最不喜歡或最不感興趣的玩具是什麼,從這些玩具開始入手,當有別的小朋友來家裡玩的時候,就可以拿出兩個這樣的玩具,並詢問他們想和小朋友分享哪個玩具。無論他選哪個都不重要,只要他做出了選擇,就是在分享。

慢慢的,就可以提供一些孩子一般喜歡的選項,最後的選項可以開放給所有的玩具。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離目標越來越接近,而他們也會因為感受自己的選擇被尊重,也不會產生太多的異議。

3. 在給予獎勵前提前訂好規矩

如果我們選擇用實物或活動來作為獎勵,那可以引入“代用幣”的機制。當孩子有好的行為或表現時,就獎勵他一枚代用幣。他可以用積攢的代用幣換取玩具或某些活動(比如玩X分鐘的iPad)。

不過,作為獎勵的選項一定要慎重!對於家有什麼都想要的孩子,一定要提前定好規矩,做好限制。

Stan Goldberg教授提供了一個因為引入不當的獎勵機制,損害了親子關係的例子:

小女孩Sarah的媽媽決定給女兒買個玩具作為課堂表現良好的獎勵。但在進門之前,Sarah的媽媽並沒有定好獎勵玩具的金額限度。當Sarah提出想要最新的芭比娃娃和她的朋友們還有她的小房子的時候,媽媽拒絕了,讓她只能選五十塊以內的玩具。Sarah馬上就不開心了,變得失望起來。

沒有說清楚條件的獎勵,就好像抽到了免費歐洲八日遊,正嗨著呢,卻被告知要額外買一堆東西才能領獎。所以,在制定獎勵的選項時,我們務必要記住這兩點:

1.非常明確地告知孩子選擇範圍是什麼、界限在哪裡

2.走進商店之前,就要和孩子約定好

二、教會孩子選擇後,還要讓他們學會承擔後果

對於孩子而言,選擇的權利很重要,學會承擔後果同樣重要。這是培養孩子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一種態度。

所謂承擔後果,打個比方,孩子可以選擇不去練習彈鋼琴,沒問題。但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因為選擇去做別的,而不是練習鋼琴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彈不好曲子或者在表演的時候出醜就只能怪自己不夠努力。

我們作為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輩子。讓他們儘早樹立自己為自己人生負責任的意識——“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尤為關鍵。

書中Stan Goldberg教授提供了一個案例,雖然帶有個人的因素,但卻體現了在同樣給予選擇自由的前提下,沒人教過“責任”概念的孩子和學會承擔後果的孩子,會有怎樣不同的人生:

過去十五年裡,我看著兩個同樣年齡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慢慢長大。

Kevin的父母對孩子從不設限,從不拒絕孩子的任何要求。他們認為,孩子要想健康發育,就必須要和這個世界有充分互動。四歲的時候,Kevin就在桌子底下爬來爬去、騷擾別人、把服務員都逼瘋了。但他的父母堅信這對他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而Elizabeth的父母的育兒觀念截然相反,他們一直在強調讓女兒為自己的各種行為負責。她也享有高度的自由,不過前提是要同時擔負起相應的責任。比如她的爸爸會說,“Elizabeth,學體操是個很棒的想法。我們支持你。不過如果你想學的話,那你就要堅持練習,每週三次,每次兩個小時。你還有別的作業要做,所以你沒有那麼多時間玩耍看電視了。”她會回答說,“沒問題爸爸,我知道了。”

Kevin也有自由,但從沒人教過他“責任”的概念,他從來不知道自己行為會有怎樣的結果,也不知道底線在哪裡。他順利地長成了一枚標準的熊孩子,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像脫韁的野馬,到十三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只能把他送到最嚴格的軍事學校去上學。

Elizabeth卻成了學校裡最聰明、最活潑開朗的學生。十五歲的時候就在兩項體操州賽中贏得冠軍,在很多藝術領域也頗有造詣。

自由和責任是一對雙生花。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教會他們承擔責任,再早開始也不為過。

沒有選擇自由的孩子,長大就會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唯唯諾諾;有選擇自由卻不懂承擔責任的孩子,就會像Kevin一樣變成熊孩子;有選擇有擔當的孩子,能夠像Elizabeth一樣成長為具備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

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