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們爭吵1次, 孩子卻受傷100次、1000次,甚至更多……

可是等你們成為父母之後, 這段痛苦的經歷好像一夜之間就被抹去了一樣, 於是但凡有點小問題, 你們就開始爭吵、冷戰、甚至拳腳相向, 於是孩子就成了當初那個捂著耳朵、閉著眼睛、表情痛苦的你。

心理學研究表明, 夫妻之間經常吵架,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將高達32%。 父母間頻繁爭吵給孩子帶來的傷害要比離異更大, 這種傷害更像是一種慢性病, 內隱, 且病程漫長。 這種“慢性病”在孩子身上的症狀可能是:

1. 性格方面存在缺陷, 如自卑、敏感、怯懦容易暴躁等。

2. 不自信的悲觀主義者, 遇事容易消極。

Advertisiment

3. 社交恐懼伴隨親情淡漠, 心理防線高, 難以敞開心扉。

4. 安全感缺乏, 影像戀愛和擇偶觀。

5. 不會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們曾經都有過這樣的體會, 坐在電視機前, 看著很多誤入歧途的少年, 感慨他們的遭遇, 同時又譴責他們的父母, 分析他們的家庭。 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我們總能理直氣壯指責, 但轉過身來, 我們可能就是這種惡劣家庭環境的製造者。

知乎

通過上面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 近半數的少年犯都來自不和諧的家庭, 當然不和諧家庭不一定就完全是指頻繁爭吵的家庭, 也不是說父母頻繁爭吵孩子就一定會成為少年犯, 但這種傷害對孩子來說卻是永久的、難治癒的。

知乎上搜索“父母吵架”你會看到很多讓人心痛的傾訴和回答:

Advertisiment

知乎

當然也有很多人質疑:如果我們夫妻之間有問題難道就應該忍著, 或者躲起來吵?其實這未嘗不可, 忍著不是為了“在沉默中爆發”, 是為了讓你在冷靜時理性的解決問題。 人非聖賢, 每個人都有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時候, 但是作為父母, 你就必須提自己的自製力。

1.在家庭中, 所有的問題應該就事論事, 不要將矛盾擴大化。

2.如果已經在孩子面前引起了爭吵, 一定要顧忌到孩子的情緒。

3.情緒平復後一定要向孩子道歉, 告訴他爭吵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環

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

---- 瑞典教育家愛倫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