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和孩子“合作”還是“控制”?

許多父母對管教的目的感到糊塗。 他們認為管教就是控制孩子的行為, 而不管他們做什麼, 這樣的目標是錯誤的, 而且常常不會改進孩子們的行為。 管教不是控制, 而是合作。 合作意味著讓孩子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 因為這樣做的結果, 能促使你的孩子朝好的方向發展, 是一種良好的管教方式。 不幸的是, 太多的父母每天只知道硬逼著孩子做事, 藉以滿足自己的要求。

管教不應該是一種負擔, 既不應該使得父母覺得管孩子太累了, 也不應該使得孩子覺得被管是一種折磨。 有的父母往往為孩子提供過多過細的幫助,

Advertisiment
對孩子進行嚴格地管教。 比如,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 父母不是坐在孩子身邊指指點點, 就是親力親為, 以為只有這樣, 孩子才會老老實實地把作業做完。 並且在很多時候, 父母習慣于強迫孩子嚴格按照他們的意志行事。

這些父母, 他們不是培養孩子認真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 而是每次都要親力親為;他們不是讓孩子自己找到做錯題的原因和正確的解題方法, 而是嘮叨、吵罵個沒完。 有的父母也許會說:“是老師要家長每天監督孩子學習、檢查孩子作業的。 ”殊不知, 這些父母完全誤會了老師的本意。 因為孩子從小缺乏學習的自覺性, 老師是希望家長能配合學校, 多督促孩子學習, 共同關心孩子的成長,

Advertisiment
但絕不是讓父母如此這般地把孩子管“死”。 換句話說, 學校要求父母與孩子合作, 而不是要求父母去控制孩子。

父母每天守著孩子, 未必是好辦法。 這樣會導致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嚴重依賴父母。 有的父母甚至做了孩子的陪讀, 孩子學到哪裡, 父母也學到哪裡。 這樣一來, 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和惰性。 慢慢地, 孩子根本檢查不出自己作業中的錯, 或者一遇到困難就繞道而行。

有些父母先是對孩子進行一段時間嚴格的管教, 讓孩子制訂學習計畫, 告訴孩子什麼事該怎樣做, 然後再讓孩子自己管自己。 如果孩子確實可以把自己管好, 而且每天能讓自己有一點小小的進步, 父母就應該及時給予孩子鼓勵。

Advertisiment
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和自主性。

其實, 每個孩子都有榮譽感, 都爭強好勝, 只要父母充分信任你的孩子, 大膽地放手讓孩子管理自己, 他就會比你想像的還要出色。 如果孩子有什麼事情沒有做好, 千萬不要嚴厲地批評他, 應該多給予理解和安慰, 應該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在一天天提高。 孩子的能力提高了, 信心增強了, 自然而然地就養成了獨立學習的好習慣, 即使遇到困難, 也會愈挫愈勇。

對於1歲以下的孩子採用管教的方式讓他們分辨是非, 實在是不可想像的事。 當孩子拽電話, 把手指塞進電源插座, 用指頭去戳別的小朋友的眼睛時, 他並無惡意, 僅僅是在探索新奇的事物, 而這正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主要任務。

Advertisiment
做父母的總不能因噎廢食, 把孩子限制起來吧?唯一的應對策略是:把東西挪開、挪開、再挪開!然後再告訴孩子這樣做不衛生, 這樣做危險, 這樣做傷人……其實, 說到底, 這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與孩子的一次次成功的合作, 不僅幫助孩子遠離了不良好的習慣, 而且也向孩子灌輸了一種錯與對的認識標準。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不良行為的發生常常是因為渴求自主, 或希望引起他人注意, 或僅僅是緣於挫折感。 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是非辨別能力, 這時父母一定要注重與孩子的溝通, 而不是命令孩子哪些事該做, 哪些事不該做。 也就是說, 父母要注重與孩子的合作, 而不是去控制孩子。

因此, 作為一名合格的父母,

Advertisiment
就一定要想法為孩子創造健康成長的環境。 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 不要硬性地管教, 而要想法與他們合作, 以便他們能欣然接受, 能快樂而健康地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