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和孩子的關係健康嗎?做這個小測驗吧

有這樣兩個小孩:丘丘剛3個月大, 父母對他的哭鬧不煩不惱, 而是跟他說話, 逗他玩。 同樣3個月大的小小的爸爸很少在家陪她, 而小小只要一哭, 她的媽媽就把她抱在懷裡走來走去, 有時候媽媽還會因為小小哭鬧不止而生氣。

很快, 兩個孩子都滿1歲了。 這時的丘丘已經可以在離父母不遠的地方自己玩樂, 而小小依然經常哭鬧, 常常要求媽媽抱著自己。

為什麼丘丘更加自信獨立, 而小小卻哭鬧更多, 更黏媽媽?因為丘丘的父母更加有效地處理和滿足了他的需求, 因此他的安全感建立得很好, 能自在地進行探索活動,

Advertisiment
也越來越獨立。

而小小沒有習得這樣的能力, 她不能容忍與父母的分離, 易產生焦慮或恐懼心理, 也阻礙了其獨立性的發展。

親子依戀關係的重要性, 可見一斑。

你的親子關係怎麼樣?做這個小實驗吧

根據寶寶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應, 心理學家安斯沃思將寶寶的依戀類型分為四種, 即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和混亂型。

不同的依戀類型有不同的親子依戀表現, 四種不同的親子依戀關係, 養出了四種不同的孩子。

父母們也可以在週末做個實驗:一邊讓寶寶做遊戲, 一邊讓媽媽離開, 此時, 不同依戀類型的寶寶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而這通常與父母的教養方式緊密相關。

安全型依戀

寶寶表現:

媽媽在場時,

Advertisiment
能自如安逸地操作玩具, 並不總是依靠媽媽, 更多的是用眼睛看媽媽、對媽媽微笑或說些什麼;對陌生環境積極地探索和操作, 對陌生人的反應也比較積極。

媽媽離開時, 寶寶的操作、探索行為會受到一定影響, 明顯表現出苦惱、不安, 想尋找媽媽回來。

媽媽回來時, 寶寶會立即尋找與媽媽的接觸, 並且很容易經撫慰而平靜下來, 繼續做遊戲。

教養特徵:

父母對寶寶的需要敏感, 態度積極;與寶寶經常有互動, 與寶寶一起做相同的事, 一起笑、一起做動作, 為寶寶的活動提供情緒支持, 並經常激勵寶寶。

回避型依戀

寶寶表現:

對媽媽在不在場都無所謂。

媽媽離開時, 他們並不反抗, 而是直接忽略, 不予理會, 自己玩自己的, 很少有緊張、不安的表現。

Advertisiment
有時也會歡迎媽媽的回來, 但時間非常短暫。 因此, 實際上這類寶寶並未與媽媽形成特別密切的親子關係。 所以, 有人也把這類嬰兒稱作無依戀嬰兒。

教養特徵:

父母對寶寶不敏感, 表現消極, 很少滿足寶寶的需求, 很少從與孩子的親密接觸中獲得樂趣, 或者對待寶寶過分熱情, 刺激過度, 經常對寶寶喋喋不休, 強行給寶寶製造某些需要, 讓寶寶不堪其擾。

反抗依戀

寶寶表現:

這類寶寶在媽媽要離開前就顯得很警惕。 媽媽離開時會表現得非常苦惱、極度反抗, 任何一次短暫的分離都會引起大喊大叫。

媽媽回來時, 對媽媽的態度又很矛盾, 心裡既想與媽媽接觸, 又有些反抗。 如果媽媽想抱他, 他會生氣地拒絕、推開。

Advertisiment
這時他已不能再重新回到遊戲, 而是不時地朝媽媽這裡看。

教養特徵:

這類寶寶的父母教養方式通常不一致。 他們對寶寶時而熱情時而冷淡。 寶寶對父母這樣的態度和方式會感到絕望, 為了獲得關注, 他們要麼黏住父母, 要麼哭鬧, 如果一切努力都無效的話, 他們就會變得憤怒、怨恨。

混亂型依戀

寶寶表現:

這種類型的依戀, 寶寶最沒有安全感。

媽媽回來時, 寶寶會表現出比較無所適從。 媽媽擁抱他們, 他們的表情會比較茫然, 情緒會稍顯憂傷, 會躲開媽媽的目光。 一些寶寶在得到媽媽的安撫後會大哭, 或者表現出一些奇怪的、冷漠的姿勢。

教養特徵:

混亂型依戀的寶寶通常受到過父母的忽視或者身體上的虐待。

Advertisiment
這些寶寶的媽媽通常都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這些媽媽自己也會經常出現恐懼的、矛盾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緒。

第一種依戀為良好的、積極的依戀, 後三種為不安全型依戀, 是消極的、不良的依戀。 1歲以後, 不安全型依戀的寶寶會逐漸表現出社交和情緒上的退縮, 依賴性強, 不願意參加多人遊戲, 缺乏好奇心, 學習興趣不強, 也不會為一個目標而努力。

相反, 安全型依戀寶寶的社會性特徵會逐漸顯示出來:喜歡社交、好奇心強、自主探索、自尊自信等。 在同伴遊戲中, 他們往往像個小大人、小領導, 關注其他小朋友的需求, 並且易受到同伴的歡迎;成年以後的他們, 也更有能力應對壓力、調節情緒, 可謂心理健康而強大的正能量傳播者。

怎樣才能培養出第一種寶寶?

溫和媽媽,給寶寶無限的安全感

寶寶1歲以內,媽媽的角色很關鍵。這個時期,寶寶與媽媽處於“共生期”,也是與寶寶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的關鍵,即寶寶要什麼,媽媽就給什麼。

只要媽媽隨時出現,滿足寶寶的任何需求,寶寶才會感覺到自己是安全的、被愛的。而新媽媽在這一階段心理上也會發生神奇的變化,即像熱戀中的男女那樣,分泌一種叫苯體胺的物質,對寶寶產生一種怎麼也愛不夠的感覺。

在寶寶安全感的建立上,媽媽是主角。整個哺乳過程對嬰兒來說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精神上的享受。小嬰兒靠著唇部敏銳的觸覺,感受母親的溫度和味道。母親愉快的心情、平靜的情緒,傳遞給寶寶的不僅是充足的物質營養,還有一種溫馨的感覺,使寶寶直接獲得了心靈的滋養。

所以說,母乳促使寶寶心靈成長。母乳餵養是一種啟蒙教育,是促進親子關係的最佳手段。當寶寶躺在母親懷裡,親子的目光相對時,加上媽媽甜美的笑容,柔聲的呵護,再配以優美的音樂旋律,寶寶就會有一種愉悅的安全感和滿足感。加上親密的皮膚接觸,加上溫柔的眼神交流,可以傳遞給孩子好情緒。

愛探索的爸爸,把寶寶引向外在世界

寶寶1歲至3歲,爸爸的角色很關鍵。爸爸帶的孩子膽子大、放得開,善於發散思維,因此爸爸經常和孩子互動,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性格培養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有助於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形成。

爸爸好動,更會玩,會做遊戲。爸爸的性格特徵中有更多的獨立、果敢、冒險、寬容、開朗等社會性格特徵,因此,在寶寶對自身的角色定位中,爸爸的作用比媽媽更顯著。

研究發現,當爸爸在時,寶寶會更多地微笑、咿呀學語、注視和大笑。爸爸與寶寶玩遊戲的時間比媽媽更長,寶寶的反應更強烈、心情更激動。在與爸爸的互動中,寶寶的身體骨骼和肌肉也能得到充分鍛煉和發展。

爸爸不僅影響孩子的情感和認知發展,也使孩子獲得對世界的信任感,感受世界是一個以有序的方式運行的充滿愛的地方。因為,爸爸更習慣與寶寶相互交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解答他們的疑難問題,從而使寶寶從外界不斷地獲得成就感。

怎樣才能培養出第一種寶寶?

溫和媽媽,給寶寶無限的安全感

寶寶1歲以內,媽媽的角色很關鍵。這個時期,寶寶與媽媽處於“共生期”,也是與寶寶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的關鍵,即寶寶要什麼,媽媽就給什麼。

只要媽媽隨時出現,滿足寶寶的任何需求,寶寶才會感覺到自己是安全的、被愛的。而新媽媽在這一階段心理上也會發生神奇的變化,即像熱戀中的男女那樣,分泌一種叫苯體胺的物質,對寶寶產生一種怎麼也愛不夠的感覺。

在寶寶安全感的建立上,媽媽是主角。整個哺乳過程對嬰兒來說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精神上的享受。小嬰兒靠著唇部敏銳的觸覺,感受母親的溫度和味道。母親愉快的心情、平靜的情緒,傳遞給寶寶的不僅是充足的物質營養,還有一種溫馨的感覺,使寶寶直接獲得了心靈的滋養。

所以說,母乳促使寶寶心靈成長。母乳餵養是一種啟蒙教育,是促進親子關係的最佳手段。當寶寶躺在母親懷裡,親子的目光相對時,加上媽媽甜美的笑容,柔聲的呵護,再配以優美的音樂旋律,寶寶就會有一種愉悅的安全感和滿足感。加上親密的皮膚接觸,加上溫柔的眼神交流,可以傳遞給孩子好情緒。

愛探索的爸爸,把寶寶引向外在世界

寶寶1歲至3歲,爸爸的角色很關鍵。爸爸帶的孩子膽子大、放得開,善於發散思維,因此爸爸經常和孩子互動,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性格培養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有助於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形成。

爸爸好動,更會玩,會做遊戲。爸爸的性格特徵中有更多的獨立、果敢、冒險、寬容、開朗等社會性格特徵,因此,在寶寶對自身的角色定位中,爸爸的作用比媽媽更顯著。

研究發現,當爸爸在時,寶寶會更多地微笑、咿呀學語、注視和大笑。爸爸與寶寶玩遊戲的時間比媽媽更長,寶寶的反應更強烈、心情更激動。在與爸爸的互動中,寶寶的身體骨骼和肌肉也能得到充分鍛煉和發展。

爸爸不僅影響孩子的情感和認知發展,也使孩子獲得對世界的信任感,感受世界是一個以有序的方式運行的充滿愛的地方。因為,爸爸更習慣與寶寶相互交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解答他們的疑難問題,從而使寶寶從外界不斷地獲得成就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