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和孩子都做好了入學準備嗎

隨著夏季的到來, 又一撥大班的孩子要離開幼稚園, 背上書包, 邁入小學的門檻。 站在幼稚園與小學的交界點, 作為家長的我們和作為小學預備生的孩子, 對於即將開始的小學生活, 有沒有作好準備呢?

入學準備・孩子篇

“上學”, 對於孩子來說, 可不是放下手中玩具、背起書包那麼簡單的事。 無論是從生活習慣到思維方式, 孩子都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才能順利開始人生的這個新起點。

“知情權”――讓孩子在上學前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對於每一個剛從幼稚園過渡到小學的孩子來說, “上學”是一種自己的生活突然變得有些“匆忙”的經歷,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不適應這樣“匆忙”的節奏, 很容易會感覺到自己與周圍環境的格格不入。 家長應該在合適的時候把小學不同於幼稚園的種種特點或者規矩告訴孩子, 讓他知道自己即將面對的是什麼、可能會出現哪些困難、能從中體會哪些快樂……

・要讓孩子預先瞭解小學生活

家長可以抽點時間帶孩子去參觀一下孩子即將就讀的學校, 可以多去幾次, 看一看, 體驗一下, 學校的設施, 學校的氛圍。

如果親戚朋友家中有小學生, 可以請小哥哥小姐姐來給孩子講一下在學校裡是怎樣學習和生活的。

讓孩子認識到小學與幼稚園的不同, 這樣一來, 孩子的心裡就不會有陌生感, 也能激發孩子嚮往小學生活的感情。

Advertisiment

・多與孩子交流自己小學時代的種種感受

多給孩子講述爸爸或者媽媽上小學時的感受, 回憶一下爸爸或者媽媽那時候是怎麼學習的。 要讓孩子懂得, 小學是每個人人生必經的一個階段, 然後與孩子多分享一些正面的積極的感受, 多說些鼓勵性的話語, 如“你在學校會認識更多的好朋友”、“如果你碰到了困難, 老師和同學都會説明你”等等。

・向孩子灌輸必要的在校安全細節

小學肯定不像幼稚園那樣“看護”孩子, 所以向孩子灌輸在校的一些安全細節很有必要, 特別是遊戲安全、飲食衛生安全、體育運動安全、上學及放學路上的安全等等,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家的孩子的個性特點來提醒孩子, 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的意識,

Advertisiment
教會孩子必要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生物鐘”――讓孩子在上學前調整好生活規律

特別是在孩子入學前一個月內, 家長可以參照小學的作息時間對孩子的“生物鐘”進行調整, 給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制度, 形成有張有弛的生活節奏。

・和孩子一起選購一款小鬧鐘, 教孩子認識鐘錶

這一點很關鍵, 早點接觸鐘錶, 對孩子入學後學習鐘錶不會這麼吃力, 對時間觀念有比較直觀的瞭解。 學會掌握時間, 以後上學就不會遲到。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張家庭作息時間表

和孩子一起畫一張作息時間表, 貼在牆上, 監督孩子執行, 孩子做得好應當鼓勵。

・改變午睡習慣, 固定晚上的睡眠時間, 早睡早起

小學當然沒有午睡了,

Advertisiment
所以在幼稚園養成的午睡習慣就要改一改了, 與此同時, 要幫助孩子把晚上的睡眠時間固定下來, 並儘量早睡早起, 能儘早適應小學的作息節奏。

・改變飲食習慣

相比幼稚園的正餐和點心的搭配, 小學肯定沒有這麼豐富, 所以要讓孩子在家提早養成三餐定時定點的習慣, 早餐吃耐饑和富有蛋白質的食品, 午餐前不吃零食或甜食, 中午準時開飯。

入學之後, 孩子可能會出現的種種問題――

小學和幼稚園無論是在管理還是在教育方式都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老師的引導方式、傳達資訊的方式或者是解說方式都會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可能會造成準備不充分的孩子一時無所適從, 就算孩子已經在家長的幫助下做好了一定的入學準備,

Advertisiment
有些問題的產生也在所難免。

1. 缺失自我服務的意識

現象一冰冰讀一年級了, 是一個活潑的孩子, 因為前段時間下雨, 學校操場上積了很多泥水, 冰冰在下課和同學們玩耍的時候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衣服弄濕了。 這本來是一件小事, 但奇怪的是雖然自己的衣服濕了, 冰冰竟然不知道怎樣向老師表達, 取得老師的幫助, 而且因為他的衣服濕了和沒濕的時候顏色差不多, 不仔細看看不出來, 老師也沒有發現。 就這樣, 冰冰穿著濕的衣服整整穿了一天, 結果第二天就感冒了。

家長可以這麼做上小學以後, 不會再像幼稚園那樣, 由老師帶領著集體活動, 如果說幼稚園的老師能及時注意到孩子的狀況, 但小學裡的老師可能就沒辦法兼顧到這麼多。 所以,家長要讓自己的孩子懂得:玩耍、運動前要注意場地的選擇,儘量避開坑坑窪窪的地方;天氣有變化前後,要讓孩子知道不能立刻出去玩耍;要幫孩子準備一塊小毛巾,一來可以讓孩子玩得出汗之後擦一擦,或者一不小心摔倒了,弄髒或者弄破了都可以起到作用;還要教會孩子根據天氣冷暖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雖然都是微小的細節,但可以説明孩子增強自我服務的意識。

現象二現在很多學校都是包餐制,孩子的午餐基本上都是在學校吃的,但是小學和幼稚園的飲食有很大的不同,學校給孩子準備的飯菜是要顧及一到六年級學生的,許多菜可能就不像幼稚園裡那樣綿軟可口,甚至有的菜裡還會放適量辣椒等調料。蘭蘭上小學後總是吃不飽,一來這個孩子不吃辣的菜,但是又不敢說,二來她吃飯速度又慢,還沒吃多少,其他的小朋友都吃完到教室去了,她怕落後,也怕老師催促,趕緊再吃上兩口就不吃了,說:“老師,我吃不下了。我吃飽了。”結果,還沒等到下午放學的時候,蘭蘭的肚子就唱起了空城計,回到家就狂吃零食。

家長可以這麼做在這一點上,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就餐習慣,特別是就餐時間的調整,最好和學校的一致或者是差不多,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吃,不要嫌他吃得慢就追著喂,還要適當控制孩子的就餐時間。

現象三小學和幼稚園最大的不同就是小學教室裡沒廁所,一般校園只有幾個公共廁所,或者是一個樓層一個公共廁所,而且分為男廁所、女廁所。萍萍剛上小學時,常常會找不到廁所,有時候急著上廁所又找不到,著急地哭起來,來不及了還發生過尿在褲子上的事情,有時找到了卻進了男廁所,有時到了廁所卻發現沒有帶紙巾……

家長可以這麼做在幼稚園裡,每個班都有一個廁所,而且這個廁所是男女小朋友公用的,沒有區別,老師還會貼心地在廁所旁邊放好衛生紙。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在意識上有所轉變,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平時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區分男女廁所,還要讓孩子養成隨時自備紙巾等習慣。

2. 缺失規則意識

現象四龍龍上一年級了,他很聰明,又特別活潑好動。班主任老師雖然很喜歡他,但龍龍的有些行為卻讓老師有點頭疼。龍龍的思維很活躍,也非常喜歡回答老師的問題,不過每次上課都是老師都還沒有問完,他就站起來回答,還總是插嘴,時不時就會打斷老師的講課。老師說了他幾次,不過沒過多久就又故態復萌了!

家長可以這麼做幼稚園的“教學”是遊戲化教學,上課時候的要求和標準都沒有小學那麼“嚴格”。在孩子正式上小學之前,家長就要教給孩子必要的一些禮儀,比如隨便打斷別人說話是很不禮貌的……甚至可以帶著孩子事先演練一下上課的規範,預先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對孩子是很有幫助的。

現象五超超進入小學已經兩個月了,但他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總忘記課間10分鐘應該先上趟廁所。課間10分鐘的時間裡,他只顧著和小朋友們玩,壓根沒想到應該去上一下廁所。但是上課鈴一響起,他就會條件反射一樣意識到自己還沒上廁所,這才慌慌張張跑去廁所,常常影響到老師的正常上課。

家長可以這麼做孩子在幼稚園裡是隨時可以上廁所的,而到小學之後,孩子們上廁所的時間一般會規定在課間10分鐘裡(特殊情況除外)。家長要讓孩子懂得要合理安排課間10分鐘,做好課前十分鐘應該做的三事情:一、上廁所,二、做好下節課的準備工作,三、才是玩。

3. 缺失交往能力

現象六豆豆在幼稚園很活潑,這一點是大家公認的,可自從豆豆上小學後,媽媽卻發現豆豆變內向了,幾個月下來也不見她提及其他小朋友,也沒有交到什麼好朋友,整天孤孤單單,讓人很擔心。還有一種常見的現象就是有些孩子在家侃侃而談,在學校裡卻沉默不語,變成了“被遺忘的孩子”。

家長可以這麼做對於這一點,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擴大交流圈,多帶孩子出去玩,多讓孩子與陌生人接觸,提高孩子的膽量,也可以主動幫孩子邀請同學到家裡來玩,幫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 缺失自理能力

現象七媽媽每次打開甯寧的書包,就會很抓狂,裡面什麼東西都有,所有的東西都塞在一起,亂成一團,什麼書啊、作業本啊、斷了的鉛筆啊、衛生紙啊、玩具啊、吃剩的零食啊……媽媽幫他理好之後,第二天又都亂七八糟地堆在一起了,還扯著嗓子問媽媽:“媽媽,你看到我的作業本了嗎?”“媽媽,明天要帶的尺在哪?”

家長可以這麼做在平時,我們家長要給孩子買一個可以歸類的書包,也就是那種口袋多一些的,讓孩子自覺對自己的學習用品進行歸類,教會孩子怎樣分類整理書包,以便拿取。以後還要定時不定時地檢查,看到物品不整齊了,我們可以指導孩子把書包整理整齊,養成習慣。

入學準備・家長篇

孩子終於要上小學了,預示著孩子真的長大了,已經是一個大孩子了,有些家長會覺得,既然要入小學了,隨著課業負擔的來臨,孩子玩耍的時間勢必會逐漸減少,應該要讓孩子在這之前好好地玩一玩!作為家長的我們其實應該意識到,孩子從幼稚園過渡到小學需要注意的事情真的很多,要讓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小學的生活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達成的,所以我們要在孩子上學之前,培養孩子對上學的認同感,訓練孩子能很快地進入角色。

小學不像幼稚園,父母如果有時間和精力,可以適當地教孩子一些拼音以及拼法,不需要孩子拼得很好,但是一定要讓孩子有拼的意識,這對孩子進入小學的學習很有益處。另外還要教會孩子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我們還需要事先提醒孩子:

上學不能遲到;

上課不要和小朋友講話;

放學後按時回家;

放學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做作業,不許回家玩夠了再開始做作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些都要從孩子上學的第一天開始就嚴格要求!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和幼稚園的小朋友應該有很大的區別。

而在孩子入學之後,家長在開學初的一個月內,要積極和老師溝通,從而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根據老師回饋的情況再在家庭環境中作相應調整。從老師的經驗來說,開學初的一個月,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從無意到有意,從被引導到自覺,會慢慢順利地過渡,到最後養成一個比較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作息規律。如果這段時間沒養成好習慣,之後再想糾正就比較難了。

另外,想提醒家長的是,孩子作為小學新生給老師的第一印象是相當關鍵的。一般來說,老師都喜歡聰明、學習好、整潔、有禮貌的孩子。除此之外,老師很看重孩子的上課表現,如果一個孩子能在課上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孩子的回答是錯誤的,老師也會喜歡,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從不會到會的。老師不要求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回答老師的問題有多到位,關鍵是看孩子在課堂上有沒有跟上老師的教學思路,有沒有認真思考老師的問題,能與老師很好互動的孩子,老師都會很喜歡,而孩子也能時常得到老師的認同、讚揚、鼓勵,這對孩子更快地適應學校生活、更快地進入“角色”、建立起學習的信心,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孩子已經適應學校生活的三個參考標準

① 孩子對學習內容充滿好奇和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不懂就會問,這就說明孩子對學習感興趣。

② 孩子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這就說明孩子很合群。

③ 孩子相對能獨立自主地安排好學習、遊戲等時間,生活比較有條理。

所以,家長要讓自己的孩子懂得:玩耍、運動前要注意場地的選擇,儘量避開坑坑窪窪的地方;天氣有變化前後,要讓孩子知道不能立刻出去玩耍;要幫孩子準備一塊小毛巾,一來可以讓孩子玩得出汗之後擦一擦,或者一不小心摔倒了,弄髒或者弄破了都可以起到作用;還要教會孩子根據天氣冷暖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雖然都是微小的細節,但可以説明孩子增強自我服務的意識。

現象二現在很多學校都是包餐制,孩子的午餐基本上都是在學校吃的,但是小學和幼稚園的飲食有很大的不同,學校給孩子準備的飯菜是要顧及一到六年級學生的,許多菜可能就不像幼稚園裡那樣綿軟可口,甚至有的菜裡還會放適量辣椒等調料。蘭蘭上小學後總是吃不飽,一來這個孩子不吃辣的菜,但是又不敢說,二來她吃飯速度又慢,還沒吃多少,其他的小朋友都吃完到教室去了,她怕落後,也怕老師催促,趕緊再吃上兩口就不吃了,說:“老師,我吃不下了。我吃飽了。”結果,還沒等到下午放學的時候,蘭蘭的肚子就唱起了空城計,回到家就狂吃零食。

家長可以這麼做在這一點上,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就餐習慣,特別是就餐時間的調整,最好和學校的一致或者是差不多,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吃,不要嫌他吃得慢就追著喂,還要適當控制孩子的就餐時間。

現象三小學和幼稚園最大的不同就是小學教室裡沒廁所,一般校園只有幾個公共廁所,或者是一個樓層一個公共廁所,而且分為男廁所、女廁所。萍萍剛上小學時,常常會找不到廁所,有時候急著上廁所又找不到,著急地哭起來,來不及了還發生過尿在褲子上的事情,有時找到了卻進了男廁所,有時到了廁所卻發現沒有帶紙巾……

家長可以這麼做在幼稚園裡,每個班都有一個廁所,而且這個廁所是男女小朋友公用的,沒有區別,老師還會貼心地在廁所旁邊放好衛生紙。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在意識上有所轉變,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平時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區分男女廁所,還要讓孩子養成隨時自備紙巾等習慣。

2. 缺失規則意識

現象四龍龍上一年級了,他很聰明,又特別活潑好動。班主任老師雖然很喜歡他,但龍龍的有些行為卻讓老師有點頭疼。龍龍的思維很活躍,也非常喜歡回答老師的問題,不過每次上課都是老師都還沒有問完,他就站起來回答,還總是插嘴,時不時就會打斷老師的講課。老師說了他幾次,不過沒過多久就又故態復萌了!

家長可以這麼做幼稚園的“教學”是遊戲化教學,上課時候的要求和標準都沒有小學那麼“嚴格”。在孩子正式上小學之前,家長就要教給孩子必要的一些禮儀,比如隨便打斷別人說話是很不禮貌的……甚至可以帶著孩子事先演練一下上課的規範,預先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對孩子是很有幫助的。

現象五超超進入小學已經兩個月了,但他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總忘記課間10分鐘應該先上趟廁所。課間10分鐘的時間裡,他只顧著和小朋友們玩,壓根沒想到應該去上一下廁所。但是上課鈴一響起,他就會條件反射一樣意識到自己還沒上廁所,這才慌慌張張跑去廁所,常常影響到老師的正常上課。

家長可以這麼做孩子在幼稚園裡是隨時可以上廁所的,而到小學之後,孩子們上廁所的時間一般會規定在課間10分鐘裡(特殊情況除外)。家長要讓孩子懂得要合理安排課間10分鐘,做好課前十分鐘應該做的三事情:一、上廁所,二、做好下節課的準備工作,三、才是玩。

3. 缺失交往能力

現象六豆豆在幼稚園很活潑,這一點是大家公認的,可自從豆豆上小學後,媽媽卻發現豆豆變內向了,幾個月下來也不見她提及其他小朋友,也沒有交到什麼好朋友,整天孤孤單單,讓人很擔心。還有一種常見的現象就是有些孩子在家侃侃而談,在學校裡卻沉默不語,變成了“被遺忘的孩子”。

家長可以這麼做對於這一點,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擴大交流圈,多帶孩子出去玩,多讓孩子與陌生人接觸,提高孩子的膽量,也可以主動幫孩子邀請同學到家裡來玩,幫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 缺失自理能力

現象七媽媽每次打開甯寧的書包,就會很抓狂,裡面什麼東西都有,所有的東西都塞在一起,亂成一團,什麼書啊、作業本啊、斷了的鉛筆啊、衛生紙啊、玩具啊、吃剩的零食啊……媽媽幫他理好之後,第二天又都亂七八糟地堆在一起了,還扯著嗓子問媽媽:“媽媽,你看到我的作業本了嗎?”“媽媽,明天要帶的尺在哪?”

家長可以這麼做在平時,我們家長要給孩子買一個可以歸類的書包,也就是那種口袋多一些的,讓孩子自覺對自己的學習用品進行歸類,教會孩子怎樣分類整理書包,以便拿取。以後還要定時不定時地檢查,看到物品不整齊了,我們可以指導孩子把書包整理整齊,養成習慣。

入學準備・家長篇

孩子終於要上小學了,預示著孩子真的長大了,已經是一個大孩子了,有些家長會覺得,既然要入小學了,隨著課業負擔的來臨,孩子玩耍的時間勢必會逐漸減少,應該要讓孩子在這之前好好地玩一玩!作為家長的我們其實應該意識到,孩子從幼稚園過渡到小學需要注意的事情真的很多,要讓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小學的生活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達成的,所以我們要在孩子上學之前,培養孩子對上學的認同感,訓練孩子能很快地進入角色。

小學不像幼稚園,父母如果有時間和精力,可以適當地教孩子一些拼音以及拼法,不需要孩子拼得很好,但是一定要讓孩子有拼的意識,這對孩子進入小學的學習很有益處。另外還要教會孩子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我們還需要事先提醒孩子:

上學不能遲到;

上課不要和小朋友講話;

放學後按時回家;

放學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做作業,不許回家玩夠了再開始做作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些都要從孩子上學的第一天開始就嚴格要求!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和幼稚園的小朋友應該有很大的區別。

而在孩子入學之後,家長在開學初的一個月內,要積極和老師溝通,從而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根據老師回饋的情況再在家庭環境中作相應調整。從老師的經驗來說,開學初的一個月,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從無意到有意,從被引導到自覺,會慢慢順利地過渡,到最後養成一個比較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作息規律。如果這段時間沒養成好習慣,之後再想糾正就比較難了。

另外,想提醒家長的是,孩子作為小學新生給老師的第一印象是相當關鍵的。一般來說,老師都喜歡聰明、學習好、整潔、有禮貌的孩子。除此之外,老師很看重孩子的上課表現,如果一個孩子能在課上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孩子的回答是錯誤的,老師也會喜歡,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從不會到會的。老師不要求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回答老師的問題有多到位,關鍵是看孩子在課堂上有沒有跟上老師的教學思路,有沒有認真思考老師的問題,能與老師很好互動的孩子,老師都會很喜歡,而孩子也能時常得到老師的認同、讚揚、鼓勵,這對孩子更快地適應學校生活、更快地進入“角色”、建立起學習的信心,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孩子已經適應學校生活的三個參考標準

① 孩子對學習內容充滿好奇和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不懂就會問,這就說明孩子對學習感興趣。

② 孩子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這就說明孩子很合群。

③ 孩子相對能獨立自主地安排好學習、遊戲等時間,生活比較有條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