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在剝奪孩子的身體感覺嗎?

1

談到孩子的身體感覺, 我們最先想到的是, 孩子身體是不是舒服?是不是正常?摔倒了會痛, 雖然不舒服, 但很正常。 但很多孩子的身體感覺, 不僅是不舒服的, 還是不正常的。

兒童的身體感覺異常往往與一些心理問題同時出現。 從事兒童心理工作的經驗告訴我, 這與兒童早期的經歷有關。 有時是因為沒有跟家長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有時則是與孩子身體感覺刺激的不足有關。 關於早期親子關係多麼重要, 我在這裡不再贅述。 我想談一談, 早期身體感覺刺激的不足對孩子帶來的嚴重影響。 我的很多“小病人”,

Advertisiment
都有早期身體感覺不足的問題, 而這個不足往往來自大人的剝奪。 大人總是會很無心地犯這類錯誤, 而孩子也可能在很久之後, 才會表現出問題。

先跟大家介紹一個實驗, 就是著名的感覺剝奪實驗。 1954年, 加拿大某所大學要求大學生獨處, 並隔斷任何感官上的刺激。 在一開始, 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好事情, 他們想像著, 終於可以好好睡一覺或者靜下心來考慮畢業論文的事情啦。 每個大學生被帶進一個獨立的小房子:戴上半透明的護目鏡, 看不到具體的東西;耳朵雖然沒有遮擋, 但也只能聽到空調裡發出的單調聲音;手臂戴上紙筒套袖和手套, 腿腳用夾板固定, 限制其觸覺。 他們只能在吃飯和去廁所的時間走動一下。

Advertisiment
是的, 這個世界一下子安靜了。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沒有超過48個小時, 大學生們紛紛退出了。 他們說感到非常難受, 根本不能進行清晰的思考, 哪怕在很短的時間內都無法集中注意力, 思維活動似乎總是“跳來跳去”。 更為可怕的是, 他們的身體感覺也出現問題, 這些比不能集中注意力更加糟糕。 除此之外, 他們的神經還承受著強烈的緊張和恐懼。 而這些糟糕的體驗, 過了很多天才漸漸退去。

由此可見, 感覺刺激的剝奪, 會帶來一系列身心問題。 必要的感覺刺激能夠維持一個人的正常狀態。 而對於孩子們來說, 感覺刺激更加重要。 嬰幼兒通過感覺刺激的攝入, 最終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

2

大人會因為各種安全的顧慮或者某些社會的規則,

Advertisiment
拿走了孩子必須的感覺刺激, 帶給了孩子們感覺剝奪的體驗。 所以, 請你思考, 為什麼在學校裡, 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注意力缺陷障礙;也請你思考, 為什麼孩子們會承受很多莫名的煩躁情緒;還請你思考, 為什麼有些孩子寧願面對父母發火的壓力, 也要沉溺遊戲尋找感覺刺激;再請你思考, 為什麼有的孩子存在身體上的感覺異常, 而沒有任何先天的疾病。 感覺剝奪並不是上面問題唯一的製造者, 但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繫。

這是怎麼發生的呢?我試著從一些感覺出現異常的孩子身上尋找線索。

圖圖是一個8歲的孩子, 他經常用手猛烈地擊打自己的頭。 當圖圖安靜下來時, 他會說:“我很難受,

Advertisiment
我沒有感覺, 我要打自己的頭, 讓自己有感覺。 ”為什麼感覺對圖圖那麼重要, 讓他不得不做出打頭這樣危險的動作?有些人可能會說孩子在吸引父母老師的注意力。 有可能, 但孩子為什麼在沒有任何人的時候也會這樣做?法國的精神分析家們認為, 這是孩子在試圖找到身體的存在感。 孩子需要通過各種感覺刺激, 來確定自己的存在。 在追溯圖圖的撫養情況時, 我發現, 圖圖在0-1歲之間, 大部分時間都在嬰兒車或床上, 身體感覺運動方面的刺激是受限的。

對某些特殊的孩子, 這種因身體感覺運動方面的刺激不足所帶來的問題更加明顯。 例如, 孤兒大部分在兒童福利機構養育, 這是一個集體的養育環境, 工作人員更多的精力是給予孩子們基本的生活照料,

Advertisiment
環境中缺乏足夠的感覺運動方面的刺激。 結果, 孩子們呈現出在體格、運動、語言、智力和社會適應等各方面的發育落後現象。 很巧合的是, 孤兒敲打自己頭的現象也很多。

用力打自己頭的現象, 在一些正常家庭中也會有孩子這樣做。 家長們會說, 這孩子有脾氣了。 為什麼孩子有脾氣呢?這一定跟他的不舒服有關。 他的不舒服可能來自一次受挫的體驗, 比如, 當孩子去拿盛水果的盤子時, 家長要麼拿走了盤子, 要麼直接抓住了孩子的小手。 他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 或者說他對感官刺激的需要落了空。 而很多類似的受挫體驗, 則會帶來具有傷害性的結果。 建議家長接納孩子不停地尋找刺激的需要, 看到這些刺激本身具有的價值,孩子通過這些刺激,不僅獲得了對外在世界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健康的身體感覺和身體形象。

3

如果孩子不能形成健康的身體感覺,則會造成手、腳運用困難,手和眼不能協調,更不用說面對學校裡複雜的聽說讀寫任務了。這讓我想起香港李陸小學的一個輔導專案,30名有學習障礙問題的兒童參與其中,同時對家長也進行了培訓,關於如何在家庭裡對兒童進行訓練。眾多訓練項目說到底,都是給予孩子大量的感覺運動的刺激,比如爬行、旋轉和翻跟頭。而這些,都是嬰幼兒曾經樂此不疲的事情。

經過一段訓練後,這些兒童的注意力都獲得了改善。他們在專案開始前和結束後,都讓孩子畫自己,用於評估通過訓練孩子是否對自己的身體有了不一樣的感覺。結果是這樣的,開始之前,孩子們所畫出來的自己的身體,都會有一些部位出現問題,比如,部位的缺失或者部位間錯位。讓人看著覺得不舒服,可想而知,孩子自己的身體體驗也是不舒服的。而在結束時,孩子們畫出來的身體形象,發生了很大變化,身體部位更加健全,手腳等也更加精細。而且,圖畫裡的形象也有了一些笑臉,看畫的人也普遍回饋輕鬆。

總之,一定不要小看孩子們對感覺刺激的需求。這些刺激帶來的不是一時的感官滿足,而是孩子的存在感的獲得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所以,作為家長和教育者,請注重孩子在身體感覺層面的需求。不要只為各種安全的考慮,而拿走了孩子的身體感覺。我們應該給孩子創造條件,在安全的前提下,儘量讓他用身體去探索世界,從而發展出健康的身心狀態。

看到這些刺激本身具有的價值,孩子通過這些刺激,不僅獲得了對外在世界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健康的身體感覺和身體形象。

3

如果孩子不能形成健康的身體感覺,則會造成手、腳運用困難,手和眼不能協調,更不用說面對學校裡複雜的聽說讀寫任務了。這讓我想起香港李陸小學的一個輔導專案,30名有學習障礙問題的兒童參與其中,同時對家長也進行了培訓,關於如何在家庭裡對兒童進行訓練。眾多訓練項目說到底,都是給予孩子大量的感覺運動的刺激,比如爬行、旋轉和翻跟頭。而這些,都是嬰幼兒曾經樂此不疲的事情。

經過一段訓練後,這些兒童的注意力都獲得了改善。他們在專案開始前和結束後,都讓孩子畫自己,用於評估通過訓練孩子是否對自己的身體有了不一樣的感覺。結果是這樣的,開始之前,孩子們所畫出來的自己的身體,都會有一些部位出現問題,比如,部位的缺失或者部位間錯位。讓人看著覺得不舒服,可想而知,孩子自己的身體體驗也是不舒服的。而在結束時,孩子們畫出來的身體形象,發生了很大變化,身體部位更加健全,手腳等也更加精細。而且,圖畫裡的形象也有了一些笑臉,看畫的人也普遍回饋輕鬆。

總之,一定不要小看孩子們對感覺刺激的需求。這些刺激帶來的不是一時的感官滿足,而是孩子的存在感的獲得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所以,作為家長和教育者,請注重孩子在身體感覺層面的需求。不要只為各種安全的考慮,而拿走了孩子的身體感覺。我們應該給孩子創造條件,在安全的前提下,儘量讓他用身體去探索世界,從而發展出健康的身心狀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