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家寶寶有“坐位意識”嗎

在學校的教室裡, 學生的座位是老師根據身高排定的, 孩子本人幾乎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 可在別的許多場合, “座位意識”是很重要的, 不知道家長是否意識到這個問題?你帶孩子外出參加一些活動時, 會選擇什麼樣的位置呢?

方法A:無所謂, 坐在哪裡都一樣。

方法B:最好坐在不引人注目的位置上, 比較輕鬆自由。

方法C:

說起座位, 我們也許都會想到“梁山英雄好漢排座次”——在一個組織單位中, 座位名次意味著權力、責任和等級, 什麼人坐什麼位子, 是有嚴格講究的, 絕對馬虎不得。

其實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Advertisiment
座位也很有講究。

當你參加一個活動時, 你會選擇什麼位置的座位呢?

如果你選擇類似中心的主要位置, 說明你對這個活動很積極, 有很強的認同感, 也有自信, 願意成為中心, 渴望引起關注以及爭取更多的機會;相反, 如果你隨便地選擇邊緣的位置, 潛意識中, 說明你對這個活動抱有消極的態度, 或者是不自信, 不準備積極發言參與, 不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 甚至還有隨時開溜的想法。

有心理學家說:擺上一排座位, 請你進門隨意坐下, 我就可以從你選擇座位的舉動中看出你的性格。

我自己把這種潛意識的心理活動稱之為“座位意識”。

我們上大學時, 大家都沒有固定的座位。 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搶佔前排中心的座位,

Advertisiment
而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基本上是搶佔後排靠過道、靠門窗的座位:可以看窗外的風景, 可以悄悄地做與課程無關的事情或溜走。 從上課的座位分佈上, 老師基本就可以判斷出學生對這門功課的學習態度。

上課其實是一個老師與大家互動的過程, 當你選擇了中心位置、積極參與進取的時候, 老師也會注意到你的表現, 他的情緒也會被你帶動, 你又會被他感染, 你的思路會緊跟著課堂內容高度活躍, 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同樣的一節課下來, 你的收穫要比別人多。

有這樣一個著名的例子:

20世紀30年代, 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裡, 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 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 父親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

Advertisiment
永遠做在別人前頭, 而不能落後於人。 “即使是坐公共汽車, 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 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者“太難了”之類的話。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 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 但他的教育在以後的年代裡被證明是非常寶貴的。 正是因為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殘酷”教育, 才培養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 在以後的學習、生活或工作中, 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 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 盡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難, 做好每一件事情, 事事必爭一流, 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坐在前排”。

瑪格麗特上大學時, 學校要求學五年的拉丁文課程。 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精神,

Advertisiment
硬是在一年內全部學完了。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 她的考試成績竟然還名列前茅。

其實, 瑪格麗特不光在學業上出類拔萃, 她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學校的其他活動中也都一直走在前列, 是學生中的佼佼者之一。 當年她所在學校的校長評價她說:“她無疑是我們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 她總是雄心勃勃, 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

正因為如此, 40多年以後, 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才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明星, 她就是連續四年當選保守黨領袖, 並于1979年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 雄踞政壇長達11年之久, 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柴契爾夫人。

孩子雖然小, 但潛意識中也有“座位意識”。

在學校裡, 我女兒因為個子高,

Advertisiment
幾乎從上學第一天起, 就一直坐在後排, 這沒有辦法。 但在課外輔導班上, 我就一直鼓勵她坐前排——當然, 這些輔導班上孩子一般都不太多, 她也不至於擋著後面的孩子看不見黑板。

在我陪她上奧數課時, 一開始我就發現女兒喜歡挑選後面或邊上的座位。 這一方面是她在學校的習慣, 另一方面也說明當時她對這些課程沒有什麼信心。 上課的過程中也很少舉手要求發言, 在老師挑選同學回答問題時, 經常低頭回避老師的目光。

這種情況非常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對自己沒有信心, 坐在偏僻的角落裡——老師很難注意到你, 不重視你——態度不積極, 情緒不高昂, 思維就不活躍——思維不活躍, 就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和思路——聽不懂, 思想上就容易開小差,反正你坐的位置很偏僻,老師不注意你——這一堂課落下了,下面新的內容更難跟上——繼續選擇更靠後的位置……

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慢慢地開導女兒。我問她:“我們來這裡幹嗎?”

女兒說:“上課唄。”

我說:“你看,我們大老遠地跑到這裡來上課,給人家學校交了那麼多錢,咱們爺倆還得搭上這麼多時間,來回路上開車燒汽油,就為了聽老師講課,學習知識,要是不好好聽,沒有學到知識,是不是很傻啊?”

女兒說:“我認真聽啦,差不多學會了。”

我說:“我知道你認真聽了,可還不夠,因為我沒有看見你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不積極回答問題,就說明你的思路還沒有跟上老師的節奏,注意力還不是很集中。”接著,我就跟她講關於“座位”的道理,要求她下一節課必須強迫自己坐到老師的眼皮底下,爭取每一次老師提問都舉手,回答錯了也沒有關係,沒有人認識你,不丟人,關鍵是積極舉手,就證明你認真聽了,老師喜歡的就是多舉手的學生——人家老師那麼辛苦地講半天,你們沒有反應,老師能高興嗎?

當然,另外一方面,我幫助女兒及時複習和預習,讓她逐漸樹立起必要的信心。慢慢地,女兒終於習慣了坐前排,並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了。

讓我高興的是,在2009年暑假的幾個輔導班上(我和愛人都要上班,家裡沒有人看孩子,只好給她連著報了幾個班),女兒每天回來都興高采烈地給我彙報:今天回答了幾個問題,得了幾分或幾個貼片(老師根據學生表現給予的獎勵),最厲害的一次是她一個人拿到了幾乎全班三分之一的獎勵……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而且越開發越多。也許這一切,都跟看似不起眼的座位有關係。

思想上就容易開小差,反正你坐的位置很偏僻,老師不注意你——這一堂課落下了,下面新的內容更難跟上——繼續選擇更靠後的位置……

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慢慢地開導女兒。我問她:“我們來這裡幹嗎?”

女兒說:“上課唄。”

我說:“你看,我們大老遠地跑到這裡來上課,給人家學校交了那麼多錢,咱們爺倆還得搭上這麼多時間,來回路上開車燒汽油,就為了聽老師講課,學習知識,要是不好好聽,沒有學到知識,是不是很傻啊?”

女兒說:“我認真聽啦,差不多學會了。”

我說:“我知道你認真聽了,可還不夠,因為我沒有看見你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不積極回答問題,就說明你的思路還沒有跟上老師的節奏,注意力還不是很集中。”接著,我就跟她講關於“座位”的道理,要求她下一節課必須強迫自己坐到老師的眼皮底下,爭取每一次老師提問都舉手,回答錯了也沒有關係,沒有人認識你,不丟人,關鍵是積極舉手,就證明你認真聽了,老師喜歡的就是多舉手的學生——人家老師那麼辛苦地講半天,你們沒有反應,老師能高興嗎?

當然,另外一方面,我幫助女兒及時複習和預習,讓她逐漸樹立起必要的信心。慢慢地,女兒終於習慣了坐前排,並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了。

讓我高興的是,在2009年暑假的幾個輔導班上(我和愛人都要上班,家裡沒有人看孩子,只好給她連著報了幾個班),女兒每天回來都興高采烈地給我彙報:今天回答了幾個問題,得了幾分或幾個貼片(老師根據學生表現給予的獎勵),最厲害的一次是她一個人拿到了幾乎全班三分之一的獎勵……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而且越開發越多。也許這一切,都跟看似不起眼的座位有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