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家有一個認生的寶寶嗎?

家裡一來客人, 寶寶就一頭紮進媽媽懷裡, 或躲在櫃子後面。 不僅不讓生人抱, 還總低著頭不肯打招呼, 甚至會哇哇大哭, 完全不似平日裡那般活潑可愛。

 

這些都是怕生的表現, 是孩子發育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階段, 可看作正常現象。 怕生主要發生在八九個月至一兩周歲之間, 且一般在1周歲達到高峰, 心理學稱為陌生人焦慮。 這個年齡段正好和寶寶學會爬行的時間重疊。
寶寶會爬後, 可以自己支配身體, 活動範圍擴大, 於是開始脫離照料者的視線。 但因為他們各方面能力還沒發育完全, 看到陌生人就會用哭鬧的方式吸引照料者的注意。
Advertisiment
所以說, 怕生其實是一種先天的自我保護機制。
當寶寶處於一個陌生的場合或者環境中, 面對一堆陌生人的時候, 會表現出一些排斥行為, 哭鬧或者想要離開, 這時媽媽們不要說去刺激寶寶, 不要催著寶寶快點融入這個環境, 可以先抱著寶寶在旁邊看, 告訴他這些都是親戚朋友, 是不會傷害你的, 帶著寶寶慢慢熟悉他們, 這樣他就會慢慢有勇氣走出第一步。
家長不要一味覺得認生不好, 覺得丟人, 也沒有必要過度擔心, 或是強行去糾正。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 怕生現象在一兩歲後就會慢慢消失, 認生期自然會過去。 不過, 由於個體差異較大, 孩子們的表現也會有所不同。 有的怕生程度比較嚴重,
Advertisiment
見到陌生人就哭, 反應很激烈;有的怕生期持續得比較久。
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上幼稚園的年齡還很怕生, 就要考慮一些後天因素了。 比如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不鼓勵孩子和別人交往, 限制了他們的活動範圍和交往機會, 也可能是由於家住在高樓獨戶, 關上門自成一個小天地, 長年累月沒有與外人接觸和交流。
另外, 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候, 不會表達愛、常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家庭關係不和諧等因素, 都會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讓他們害怕陌生人。 這時候父母就要引起重視了, 適時地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