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奶粉的四大隱患
喂養過程中的幾大問題 配方奶粉的四大隱患中國配方奶粉的發展, 大概就是十年的歷史。
既然叫配方奶粉, 一般來說, 它是針對因各種原因不能夠母乳喂養, 或者是缺乏母乳喂養的嬰兒來制定的。 有母乳的孩子應該吃母乳, 這是肯定的。 嬰幼兒的消化和腎臟系統的不成熟, 并不是一開始就認識到的,
Advertisiment
我們在生產配方奶粉的時候, 都是以母乳做標準, 分析技術不斷進步, 才能不斷認識母乳的營養成分。 我們要以母乳作為標準, 生產配方奶粉。
但是我們生產配方奶粉的時候, 用的所有成分, 百分之百都不是來自于人體, 而是其他動物。 比如說蛋白質, 可以來自牛羊的蛋白, 甚至是大豆的蛋白,
Advertisiment
不同的配方奶粉的平均水平, 蛋白質含量是母乳的150%, 鈣的含量是母乳的200%。 可不可以降低這個標準?如果降低這個標準, 是不是擔心嬰幼兒不能獲得均衡的營養?他完全依賴配方奶粉的時候, 太低的營養不能滿足他的營養需求。
以母乳喂養為標準生產配方奶粉,
Advertisiment
目前嬰幼兒出現的這些結石, 從結石的成分上, 一個是尿酸類的結石, 它從蛋白質代謝來, 從核酸的一些成分來。 第二個就是鹽類的結石, 鈣跟鎂是主要的因素。
從科學的角度, 腸道的滲透壓, 一般如果小于350毫升壓的話, 基本上腸道可以耐受。 嬰幼兒的滲透壓跟成分是沒有太大的差異的。 根據滲透壓, 可以了解配方奶粉到底嬰兒能否承受。
2.孩子的腎臟承受能力在配方奶粉生產的時候, 目前必須考慮到這個標準。 所以, 作為專家的觀點, 我們的嬰兒配方奶粉目前蛋白質的含量都是偏高的。 這是因為我們不能把真正的配方奶粉蛋白質,
Advertisiment
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進一步考慮能夠把蛋白質的質量提高, 而含量減一點, 可能會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3.配方奶粉多數用乳清粉生產
目前的配方奶粉, 尤其是國產的配方奶粉, 多數都是用乳清粉來生產。 一般的乳清粉鹽含量都在15%以上, 如果不脫掉的話, 對嬰兒的不成熟的腎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里面礦物質的含量要進行更好的控制。 如果能夠用乳清蛋白, 可能配方奶粉會更有利于喂養我們的下一代。
4.配方奶粉喂養科學指導什么孩子能夠吃配方奶粉, 是有一些特別的指征,
Advertisiment
第二, 基本上不主張一個月以內添加配方奶粉。 奶不夠, 最好的方法, 就是孩子去吃你的奶, 因為在一個月以內, 很多的媽媽喂養的潛力并沒有全部發揮出來。 可以通過嬰兒對媽媽乳☆禁☆頭的吸食力度, 對乳腺的分泌有進一步的促進作用。
第三, 過遲添加。 根據目前的調查, 到四個月左右, 城市的女性母乳分泌量下降比較多。 在這個前后, 需要密切觀察, 有沒有要添加配方奶粉的指征。 所以到了4個月以后, 在母乳不夠的時候, 再添加配方奶粉, 這個關鍵點也很重要。 所以, 添加配方奶的指針還是要經過科學的方法去推廣, 要讓媽媽掌握泌乳量下降的重要特征。
科學喂養實踐中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在4個月之內, 媽媽加配方奶粉,同時會加米粉。這是一個很危險的動作,這無形中讓配方奶粉的溶質加大了,讓滲透壓增高了,使嬰兒不耐受的情況會增多。所以在4個月以內的嬰兒絕對不能用這個。
第二:有的媽媽說少加一點水,吃得濃一點,時間管得長一點點。這是非常錯誤的動作,因為它也可以造成奶粉腎溶質的負荷和滲透壓的增加。這種滲透壓的變化和腎溶質負荷的增加,盡管孩子有一定的耐受,但是有一些孩子總是會不耐受,馬上就開始腹瀉了。第二個,除了腹瀉之外,現在很難說可不可能出現結石。嬰兒沒有辦法去做科學實驗,只可以做一些觀察性的研究。不能說滲透壓到什么程度,孩子就會出現結石,但只要有一定的風險,就要去避免,為了健康的目的。還有一個問題,大家說配方奶粉喂大的孩子比較胖,是配方奶粉的脂肪高嗎?不是。人工喂養孩子肥胖的發生,跟過度的營養密切相關。這種早期的肥胖,對他一生的健康都會產生影響。
在很多醫生眼里,覺得加維生素D就要加鈣,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配方奶粉的鈣的含量已經高出母乳的一倍。所以,在喂配方奶粉的同時又加鈣劑,這也是一個錯誤的行為。有足夠的配方奶粉喂養,不要再添加鈣。
第二是6個月以上的嬰兒用輔食時候的調味品的問題。我們70%的家長,都會煮了輔食以后看看有沒有咸味。甚至大家用菜湯來勾兌米粉喂小孩子,實際上這個湯非常非常咸。
第三,過量蛋白質的攝入問題。很多媽媽擔心蛋白不夠,吃配方奶粉,有的還要吃魚,還有的小孩子吃雞蛋。
過量的蛋白、過量的鹽和鈣都是目前我們關心的風險因素,對滲透壓的改變、對腎溶質負荷的增加,都會帶來相關的問題。尤其是大一點的嬰兒,他可以吃一些食物了,蔬菜里的草酸還有肉里面的磷酸都有可能形成草酸鹽和磷酸鹽的結石。
第四,配方奶粉的信譽危機。
配方奶粉,在國外從來就是藥廠在生產,因為它是針對沒有母乳喂養的特殊的人群來生產,需要有更好的醫學背景的支持。但是我們現在的配方,很多企業讓專家都無奈。信譽危機里面,也包括這個市場本身的不規范。生產配方奶粉,一定要更好的資質。一部分孩子沒有母乳吃,對待這些孩子所需要的營養,應該按照現在制藥的要求去監管、管理。
嬰兒時期的營養素的補充可不可以添加營養素?
第一個是一些特殊人群的問題,就是早產兒,足月低體重兒。基本的原則是母乳加營養強化劑的喂養。在兒科監護病房里,我們可以用母乳加上適當的強化劑,因為他畢竟不是正常場的孩子,這些少數人群可以采用這個喂養方式。
對于母乳喂養兒來講,我感覺能夠補的東西就是維生素D、維生素K,一出生就考慮進行補充。
另外一個就是關于鐵的問題,全世界是有共識的。嬰兒體內儲備的鐵4個月內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問題。4個月以后的嬰兒,可能面臨缺鐵的危險,母乳鐵的量是不夠的。
還有沒有可以補充的營養素?這不是針對正常的孩子。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復感染,考慮維生素A的補充;還有消化功能紊亂,考慮維生素B的補充;臨床鋅缺乏的時候,可以補充一些鋅,把他的食欲調整好。基本的代謝情況調整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補充。
最反對的就是鈣的補充問題。完全的母乳喂養不需要鈣的補充,你有足夠的配方奶粉,也不需要鈣的補充。還有母乳不夠,有足夠的配方奶粉,也不用補充鈣。
我覺得補鈣對結石來說是一個很危險的動作。雖然沒有證據,但是理論上來說,這個危險是存在的。
專家介紹:蘇宜香: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營養學會婦幼分會的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營養學會理事長、廣東省優生優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媽媽加配方奶粉,同時會加米粉。這是一個很危險的動作,這無形中讓配方奶粉的溶質加大了,讓滲透壓增高了,使嬰兒不耐受的情況會增多。所以在4個月以內的嬰兒絕對不能用這個。第二:有的媽媽說少加一點水,吃得濃一點,時間管得長一點點。這是非常錯誤的動作,因為它也可以造成奶粉腎溶質的負荷和滲透壓的增加。這種滲透壓的變化和腎溶質負荷的增加,盡管孩子有一定的耐受,但是有一些孩子總是會不耐受,馬上就開始腹瀉了。第二個,除了腹瀉之外,現在很難說可不可能出現結石。嬰兒沒有辦法去做科學實驗,只可以做一些觀察性的研究。不能說滲透壓到什么程度,孩子就會出現結石,但只要有一定的風險,就要去避免,為了健康的目的。還有一個問題,大家說配方奶粉喂大的孩子比較胖,是配方奶粉的脂肪高嗎?不是。人工喂養孩子肥胖的發生,跟過度的營養密切相關。這種早期的肥胖,對他一生的健康都會產生影響。
在很多醫生眼里,覺得加維生素D就要加鈣,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配方奶粉的鈣的含量已經高出母乳的一倍。所以,在喂配方奶粉的同時又加鈣劑,這也是一個錯誤的行為。有足夠的配方奶粉喂養,不要再添加鈣。
第二是6個月以上的嬰兒用輔食時候的調味品的問題。我們70%的家長,都會煮了輔食以后看看有沒有咸味。甚至大家用菜湯來勾兌米粉喂小孩子,實際上這個湯非常非常咸。
第三,過量蛋白質的攝入問題。很多媽媽擔心蛋白不夠,吃配方奶粉,有的還要吃魚,還有的小孩子吃雞蛋。
過量的蛋白、過量的鹽和鈣都是目前我們關心的風險因素,對滲透壓的改變、對腎溶質負荷的增加,都會帶來相關的問題。尤其是大一點的嬰兒,他可以吃一些食物了,蔬菜里的草酸還有肉里面的磷酸都有可能形成草酸鹽和磷酸鹽的結石。
第四,配方奶粉的信譽危機。
配方奶粉,在國外從來就是藥廠在生產,因為它是針對沒有母乳喂養的特殊的人群來生產,需要有更好的醫學背景的支持。但是我們現在的配方,很多企業讓專家都無奈。信譽危機里面,也包括這個市場本身的不規范。生產配方奶粉,一定要更好的資質。一部分孩子沒有母乳吃,對待這些孩子所需要的營養,應該按照現在制藥的要求去監管、管理。
嬰兒時期的營養素的補充可不可以添加營養素?
第一個是一些特殊人群的問題,就是早產兒,足月低體重兒。基本的原則是母乳加營養強化劑的喂養。在兒科監護病房里,我們可以用母乳加上適當的強化劑,因為他畢竟不是正常場的孩子,這些少數人群可以采用這個喂養方式。
對于母乳喂養兒來講,我感覺能夠補的東西就是維生素D、維生素K,一出生就考慮進行補充。
另外一個就是關于鐵的問題,全世界是有共識的。嬰兒體內儲備的鐵4個月內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問題。4個月以后的嬰兒,可能面臨缺鐵的危險,母乳鐵的量是不夠的。
還有沒有可以補充的營養素?這不是針對正常的孩子。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復感染,考慮維生素A的補充;還有消化功能紊亂,考慮維生素B的補充;臨床鋅缺乏的時候,可以補充一些鋅,把他的食欲調整好。基本的代謝情況調整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補充。
最反對的就是鈣的補充問題。完全的母乳喂養不需要鈣的補充,你有足夠的配方奶粉,也不需要鈣的補充。還有母乳不夠,有足夠的配方奶粉,也不用補充鈣。
我覺得補鈣對結石來說是一個很危險的動作。雖然沒有證據,但是理論上來說,這個危險是存在的。
專家介紹:蘇宜香: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營養學會婦幼分會的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營養學會理事長、廣東省優生優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