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的急性炎症。 任何年齡、季節均可發病, 好發於小腿及頭面部, 嬰兒常好發於腹部, 其他任何部位亦可發生。 發病急劇, 常先有惡寒、發熱、頭痛、噁心、嘔吐等前驅症狀。 繼而在患部出現水腫性紅斑, 境界清楚, 表面緊張灼熱, 迅速向四周擴大。 有時損害處可發生水皰。 自覺灼熱疼痛, 局部淋巴結腫大。 皮疹消退時, 局部可留有輕度的色素沉著和脫屑。
丹毒在中醫文獻中有不同的名稱, 發於頭面部稱“抱頭火丹”, 發於胸腹腰胯者稱“內發丹毒”, 發於下肢者稱“流火”,
Advertisiment
風熱毒蘊證
發於頭面, 皮膚掀紅灼熱, 腫脹疼痛, 甚則出現水皰。 伴惡寒發熱, 頭痛, 舌紅、苔薄黃, 脈浮數。 治宜疏風清熱解毒。
肝脾濕火證
發於胸腹腰胯部, 皮膚紅腫蔓延, 摸之灼手, 腫脹脅痛。 伴口幹口苦, 舌紅、苔黃膩, 脈弦滑數。 治宜清肝瀉火利濕。
濕熱毒蘊證
發於下肢, 局部紅赤腫脹, 灼熱疼痛, 或見水皰、紫斑。 伴低熱, 胃納不香, 舌紅、苔黃膩, 脈滑數。 治宜利濕清熱解毒。
胎火毒蘊證
發生於新生兒, 多見於臍腹部, 局部紅腫灼熱, 常呈遊走性。 或伴壯熱煩躁, 甚則神昏譫語、噁心嘔吐。 治宜涼血清熱解毒。
Advertisiment
專家提醒
本病多呈急性過程, 全身症狀和皮損一般在4~5日達高峰, 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若不積極治療, 尤其嬰兒和年老體弱的患者, 常可發生腎炎、皮下膿腫及敗血症等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