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批評別人的孩子不分享前,請告訴你的孩子分享的正確打開方式!

進入二胎時代, 我們似乎每次提到二胎除了有個伴之外就是兩個孩子不會像一個孩子那麼”獨”。 兩個孩子會更容易懂得什麼是分享。 但是在你的孩子禮貌分享的時候, 你是否知道這種分享究竟是心甘情願, 還是委屈求全呢?那些不分享的孩子就是我們概念中的壞孩子不懂事的孩子嗎?仔細想想有些事情你自己都不願意做, 為什麼要對不分享的孩子道德綁架呢?
接下來分享給大家的是兩件小汐親身經歷過的事情:
事件一
前一段時間帶小汐在遊樂園玩遇到了這樣的一件事, 小汐一個人在玩牆上掛著的字母玩具,

Advertisiment
此時過來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跑過來一句話沒說, 和小汐一起擠在了字母玩具前。 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希望兩個孩子可以自己解決這樣的事情。 但是女孩的奶奶突然走過來, 對小汐說:”這是大家的, 就應該大家一起分享"期間我看到小汐委屈的表情。 但是他仍然執著的站在原地不動, 默默的宣誓著自己的主權。 這位老人始了五分鐘不間斷要求小汐分享的說教。 最後這件事以一場不歡而散收尾。

事件二
樂園事件發生的三天后, 我們帶著小汐在社區附近的小運動場玩球。 因為帶了兩個球, 有一個小男孩過來想和小汐一起玩球。 但是小汐拒絕了, 說不想和弟弟玩球。 但是帶著小男孩的奶奶馬上對小男孩說:”你問問哥哥可不可以借我玩玩球?”雖然小汐仍然不情願,

Advertisiment
但是還是在寶爸爸的引導下將球借給了小弟弟。
兩件事因為兩個奶奶的不同態度而獲得了不同的結果。 其實事件一之所以不歡而散是因為當時生氣的我認為, 無論孩子對與錯, 作為成年人你都不該去教育一個三歲與你毫不相干的孩子。 但是在不斷還原事件後和就此事在和于先生的溝通中, 我發現自己從開始的立場就出現了問題。 小女孩在跑過來以後從未和小汐說過要和他一起玩, 而是上來就默認這是大家的大家都可以玩。 而現在在家裡, 小汐對只要不是他自己的東西, 他都會先徵求我們的意見。 所以在小汐的概念中, 你需要徵求我的意見。
Advertisiment
看似有點矯情, 但是卻是最簡單的規則。 在和小女孩的奶奶和媽媽爭執過程中, 我明確表示, 分享可以, 你需要問過孩子。 但是他們給我的回答就是一句話:”這是公共場所, 憑什麼要徵求意見!”
事情過去大概有半個月了, 這半個月裡我和很多人聊過關於分享。 “分享”現在似乎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 就像我們以前學過的思想品德課, 猶如一個標杆杵在那衡量著孩子的好與壞。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 愛分享的孩子就是乖巧懂事, 不分享的孩子就被貼上自私, 不懂事, 不懂禮貌的標籤!作為父母, 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樂於分享乖巧懂事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成長路上潛移默化的引導著,
Advertisiment
要求著。
我們似乎經常在告訴孩子好東西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但是卻很少告訴他, 什麼是分享, 當孩子的分享要求被拒絕的時候, 孩子該如何辦?

什麼是分享?
分享就是在非強迫、誘騙的前提下, 獲得他人同意, 與他人共同享受、使用、行使。
比如你有一手好廚藝, 做了一桌美味佳餚和朋友們分享;比如你願意將自己非常成功的策劃案分享給大家;比如你有一個帶花園的別墅, 每逢週末邀請朋友們到家裡BBQ。 這些都是分享, 而這些事情清清楚楚的告訴我們分享的前提都是我願意和你分享, 我是心甘情願的, 我把分享當做一種快樂。
那麼相反當你做好一桌美食, 在未經你允許的情況下不請自來的朋友就變成了唐突和冒失;你的策劃案在沒有經過你同意就被其他人實施這就變成了剽竊;在沒有你的邀請在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

Advertisiment
一群朋友突然進入你的別墅BBQ就變成了私闖民宅;違背他人的意願獲得的分享不是真正的分享是掠奪!

當孩子的分享要求被拒絕的時候, 孩子該如何辦?
當關於尊重孩子的不分享言論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時候, 你接受了自己的孩子不分享, 但卻對其他孩子的不分享多加指責;當你的孩子分享要求被拒絕的時候, 除了道德綁架就沒有其他方法了嗎?事件二中的奶奶在自己的小孫子分享要求被拒絕後, 就用了一種很巧妙的方式化解了被拒絕的尷尬。
我們經常看見當孩子在分享要求被拒絕之後, 孩子的下一個動作就是搶,要不然就是突然大哭。當獲得了自己看似很喜歡的東西之後不到兩分鐘馬上就被棄之一邊。
其實帶小汐出去,小汐經常也會遇到其他小朋友不願意分享的情況。每次看到小汐被拒絕之後求助的目光的時候,我們總會輕輕的拍拍他,然後告訴他可以選擇排隊等待,或者先去玩其他的項目。雖然有的時候小汐也會嚎啕大哭,除了安慰我們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誰的孩子誰不疼,作為父母我們是真的慫了點兒。小汐也曾問過我,為什麼總是等著,除了告訴他這個世界除了分享還有一種是耐心等待之外似乎我們也沒有更好的答案,但是往往在經歷漫長的等待之後,小汐都會對獲得的玩耍機會異常珍惜。
其實當自己的孩子分享要求被拒絕的時候,你可以有很多種解決方式。要麼告訴孩子怎麼做,要麼完全交給孩子去處理。但是千萬不要用你的道德標準綁架不分享的孩子,特別這個孩子還是別人的孩子。別人的孩子還是由別人的父母來教育。
有一首美國兒歌《幼兒所有權法則》特別有趣:
如果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從你手中奪過來,那東西就是我的;
那東西我剛拿過來,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是我的,不管怎樣它永遠不會看來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積木,所有的積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來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處時,它自動變成我的;
如果東西損壞了,那就是你的。
讀完這首兒歌似乎我們就可以理解孩子偶爾表現出來的無厘頭行為。對於孩子偶爾的越矩行為我們是不是也能理解了呢?

孩子的下一個動作就是搶,要不然就是突然大哭。當獲得了自己看似很喜歡的東西之後不到兩分鐘馬上就被棄之一邊。
其實帶小汐出去,小汐經常也會遇到其他小朋友不願意分享的情況。每次看到小汐被拒絕之後求助的目光的時候,我們總會輕輕的拍拍他,然後告訴他可以選擇排隊等待,或者先去玩其他的項目。雖然有的時候小汐也會嚎啕大哭,除了安慰我們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誰的孩子誰不疼,作為父母我們是真的慫了點兒。小汐也曾問過我,為什麼總是等著,除了告訴他這個世界除了分享還有一種是耐心等待之外似乎我們也沒有更好的答案,但是往往在經歷漫長的等待之後,小汐都會對獲得的玩耍機會異常珍惜。
其實當自己的孩子分享要求被拒絕的時候,你可以有很多種解決方式。要麼告訴孩子怎麼做,要麼完全交給孩子去處理。但是千萬不要用你的道德標準綁架不分享的孩子,特別這個孩子還是別人的孩子。別人的孩子還是由別人的父母來教育。
有一首美國兒歌《幼兒所有權法則》特別有趣:
如果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從你手中奪過來,那東西就是我的;
那東西我剛拿過來,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是我的,不管怎樣它永遠不會看來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積木,所有的積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來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處時,它自動變成我的;
如果東西損壞了,那就是你的。
讀完這首兒歌似乎我們就可以理解孩子偶爾表現出來的無厘頭行為。對於孩子偶爾的越矩行為我們是不是也能理解了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