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帶孩子逛超市嗎

超市對於孩子來說, 不僅僅是個看新鮮的地方, 更是一個大學堂, 在這裡, 孩子可以認知新的事物, 可以鍛煉觀察表達等多種能力, 可以學到社會交往的很多規矩。

想帶2~5歲的孩子逛超市?就看你有沒有足夠的精力與他鬥智鬥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會四處跑動了, 對新事物充滿新奇, 還經常耍些小把戲“要脅”家長, 又沒有自製力。

很多超市可以看到戲劇性的一幕:孩子手摸個不停, 玩具、果凍、漫畫書, 見一樣拿一樣。 臨收銀處, 在父母的呵斥之下哭得臉紅脖子粗, 鬧得人人張望。 真是噩夢呀!

同時, 超市可是孩子不可錯過的大學堂。

Advertisiment
孩子可以認知新的事物, 鍛煉觀察表達等多種能力, 學到社會交往的很多規矩。 還培養了他們支配管理金錢的意識, 明確了貨幣兌換等常識, 益處多多。 不妨看看, 聰明媽媽怎麼帶孩子逛超市吧!

超市是個大學堂

課程一: 認字識數

這麼大的寶寶, 正是認知世界的敏感時期。 聰明的媽媽, 可以邊購物邊給孩子講解見到的事物。

讓孩子觀察超市貨賀上的各種食物以及其它物品。 隨著他的注意力, 你不斷地告訴他們叫什麼, 引導他多看不同種類的食品, 如蔬菜水果類、糕點麵包類、肉類、飲料類、糖果類等。 問他:“那是什麼食物?”看他能夠知道多少種不同食物的名稱, 看他能否從食物標籤圖形中辨認出食物來。

Advertisiment
如果他能辦到就要誇獎!

如果是稍微大一些的寶寶, 認識少量漢字, 已經學會算術了。 還可以問問, 商標上的字怎麼讀啊。 標價出來的數字是幾呀?讓寶寶做些簡單的加、減算術題。

課程二:事物分類的能力 

超市的物品琳琅滿目, 擺放有序。 家長帶孩子去逛超市時, 有意提醒孩子思考些問題:果凍和牛奶去哪裡買?冰箱和電視在哪一層?能在賣玩具的地方買到牛奶嗎?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逐漸明白超市的物品是根據功能的不同來分區擺放的:如玩具區、服裝鞋帽區、食品區等等。 這樣初步培養了孩子觀察的能力和給事物分類的能力, 並且知道了到哪裡能購買到自己需要的物品, 培養了簡單的購買能力。 回家後讓孩子分門別類將東西放好。

Advertisiment

課程三:基本禮貌修養

媽媽多帶孩子去一些家門口的社區超市, 這些超市的工作人員因為和主顧比較熟悉, 對孩子通常也比較友善。 在帶孩子選購物品的時候, 家長會首先跟他們打招呼, 讓孩子體會到社會交往的禮貌。 超市是一個公共場所, 注意讓孩子熟悉買賣東西的過程, 觀察周圍人的言行舉止, 知道在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 買東西要排隊等社會文明常識。

孩子可能會對很多商品感興趣, 去翻動, 家長應該告訴他輕拿輕放, 並要求他自己儘量放好。 當然, 這樣的說法, 可能要給孩子講100遍, 他都還會隨意地由著自己的好奇心來拿取和選擇, 這是孩子的天性必然造成的。 但是這些話不能不說,

Advertisiment
因為這是一個社會基本規則的問題, 也是孩子認知世界的一部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