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正在做著孩子非常反感的這件事

現在的孩子教育起來甚是讓爸爸啊媽媽費心。 尤其是有些寶寶天生的就是愛動不愛靜, 你前面剛說過, 他卻又在後面犯下了同樣的錯誤。 這是為什麼呢?可能作為爸媽的你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小心的, 但是小編在此提醒各位爸媽, 教育孩子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 而應該站在寶寶的角度去考慮和看待問題。 有許多的爸媽只是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 卻忽視了教育的主體是孩子, 因而事倍功半, 或者乾脆沒有效果。 針對這種現象, 小編今天要問各位爸媽:你是否正在做著孩子非常反感的這件事。

Advertisiment

“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趕快說阿姨好呀!”

你是不是曾有過類似的經歷, 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 或在公共場所遇見熟人, 都會半引導、半強迫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和他們打招呼?

比較不怕生的孩子, 還能順著大人緬靦的輕聲說“阿姨好。

Advertisiment
”內向點的孩子, 直接往媽媽的身後一躲, 不說就是不說。 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覺得尷尬, 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 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怎麼這麼沒禮貌……”之類的話。

說真的, 這種行為重點根本不在打招呼, 而在於“逼”。 國人總是特別在意臉面, 孩子不打招呼, 家長就覺得很丟臉。 如果你曾因為孩子不打招呼而責備過他, 也許該通過下面這個繪本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 好好看看孩子是如何看待打招呼這件事的。

>>>>

愛不愛打招呼, 受父母先天的影響

研究發現, 人的性格既有先天遺傳, 也有後天的環境作用。 如果孩子不愛打招呼, 也許你該反思一下:是不是遺傳你們夫妻倆的?你們任何一個人小時候, 是不是有過害怕和陌生人打招呼的經歷?也許孩子不愛打招呼,

Advertisiment
真不能全賴孩子身上。

>>>>認生, 是孩子自我保護的過程

在嬰兒6個月以後, 會對除了媽媽(主要照顧者)以外的人產生排斥, 這種現象被稱為“陌生人焦慮”。 其實, 孩子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 是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能力, 正是這種過程, 教他們逐步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可是我們在引導孩子接觸他並不熟悉的人時, 往往會忽略掉這道“安檢”過程。 孩子還來不及反應, 這個對他而言的陌生人就會靠近他, 撫摸他。 假如你是孩子, 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

當眾責備孩子, 你想過孩子的感受嗎

將心比心, 作為大人, 如果在大庭廣眾下被羞辱都會覺得不好受。 這麼小的孩子, 你真的忍心把同樣的痛苦強加在他身上嗎?

Advertisiment

這種強迫的行為, 成就的是大人的願望, 犧牲的卻是孩子的尊嚴。 連最心愛的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都覺得他不夠好, 最大的傷害就是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所帶來的長遠影響, 將是他們也不會再正視別人的情緒和感覺。

所以爸爸媽媽, 請別再逼孩子打招呼了!潛移默化的引導, 可以為他樹立榜樣。 可是最終選擇要怎麼做, 還是得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啊~

上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的現象用三字經裡的話來說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也就是說作為爸媽的在教育寶寶的同時, 自己要首先做到, 用自己作為榜樣, 讓自己的寶寶能有個參照物, 這樣寶寶的行為就會受到參照物的約束。

Advertisiment
正所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因此, 當自己的寶寶不聽話時, 做父母的首先想到的是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而不是粗暴地埋怨和責打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