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壞孩子專注力的?

大人對孩子專注的打擾

1歲半的湯湯走著走著不走了, 他蹲下來看螞蟻。 剛剛一分鐘, 媽媽蹲下來, 溫柔地拉著他的手:“乖, 咱們回家吃飯。 ”

3歲的軍軍正在專心的拼圖, 他已經快完成了, 只有幾塊位置翻來覆去找不對, 但是軍軍一點不急, 反復地試。 這時阿姨過來了, 寶貝該喝水了。 不分青紅皂白, 把寶寶從專心中喚醒。

4歲的小燕在堆積木, 擺擺這邊, 擺擺那邊, 正在琢磨。 爸爸在旁邊幫忙: 綠色漂亮, 擺一個綠色的, 然後伸手幫著擺上了最高的一塊。 但是不懂事的小燕開始大哭。

5歲的萊萊在動物園看斑馬, 半個小時都不肯走。

Advertisiment
爺爺急了:“萊萊, 快!老虎多好玩, 老虎還沒看著, 快沒時間了。 ”

這些家長在做的事, 就是一點一點的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不是被培養出來的, 是被保護出來的。 當孩子專注地玩時, 如果大人讓他不受干擾地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 孩子就會有持久的專注能力。 孩子哪怕很小時, 也能安靜下來專注做一件事, 而專注的時間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而增長。 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只要家長不干預, 大部分孩子都會是一個安靜而專心的孩子。

而當孩子專注于觀察的時候, 大人更不要打斷他升級蓬勃的發現力。 一個孩子專注看一個事物半個小時, 多麼難得, 儘管那個事物對大人也許微不足道, 但是你知道孩子小腦子裡面哪個回路正在激烈地連接、成長呢?

Advertisiment

《育兒賈說》一直偏愛沉靜的家長。 沉靜不是不和孩子說話, 而是知道什麼時間不開口, 家長的安靜會保護了小寶寶的專注力、獨立精神和身心發展。

寶寶不夠專注, 如何彌補

如果你覺得寶寶不夠專注, 也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培養寶寶的專注力。

多讓寶寶做一些指示清晰及要求明確的事

只有專注力非常集中的情況下, 寶寶才能實現你給他佈置的任務。 但要注意不要一次給太多工, 先從一個任務開始, 指示要清晰。

如可以這樣安排:“寶寶先把檯子上的花幫媽媽拿過來。 ”如果寶寶做的很好, 再增多工, 比如:“寶寶先把檯子上的花幫媽媽拿過來, 再把桌上的杯子給媽媽拿過來。

Advertisiment

經常這樣訓練, 循序漸進, 寶寶的專注力就會一天比一天提高。

陪寶寶一起看書、做拼圖遊戲

媽媽和寶寶一起看書可以培養寶寶的觀察力, 培養寶寶專注力也很有好處。 把注意力共同關注在同一件事情上, 這樣共同關注對培養寶寶的專注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所以在教育寶寶過程中, 媽媽一定要參與進去。

經常讓寶寶做拼圖遊戲也可以培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觀察能力和專注能力。 如果寶寶年齡很小, 可以先用大塊圖片給寶寶訓練, 之後再逐漸增多。

讓寶寶學會物歸原處

寶寶拿了什麼東西一定要物歸原處, 這可以培養寶寶生活獨立能力以及負責任的態度。

每次寶寶拿玩具的時候, 帶著寶寶看看玩具是從哪裡來的,

Advertisiment
讓寶寶專心地看並且記起來, 之後等到寶寶玩完玩具後, 再讓寶寶想想玩具應該放回哪裡。

這樣的過程不僅培養寶寶專心觀察, 同時也訓練了寶寶的記憶能力。

培養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寶寶的專心要從日常生活做起, 因此媽媽要訓練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吃飯、穿衣。

到了合適的年齡, 寶寶自己的事情還要家長代勞, 那寶寶就根本不需要專注力了, 譬如吃飯, 如果寶寶專注力不集中的話, 吃飯速度就會變慢, 而且飯粒會掉得滿地都是。 這是需要寶寶專注力和手眼協調能力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事情。

穿衣服、穿褲子、扣紐扣同樣如此, 這些事情讓寶寶自己來做可以使他的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

Advertisiment

多讓寶寶活動, 鍛煉寶寶的體質

多讓寶寶進行大肢體的動作, 像爬行、行走、翻滾及跳躍等, 都可以讓大腦更為活躍, 神經的連結會更為強固, 思考及反應能力都會進步, 因此不僅體能表現變好、平時更有精神, 在學習時將更有動機, 也會表現得更專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