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會讓寶寶隨地大小便嗎?

如果你出門走在路上, 或在風景優美的公園, 突然看到路邊赫然一灘糞便, 你會作何感想呢?有些父母並不太注意這些, 認為寶寶還小, 無法控制尿便, 所以放任孩子隨地大小便, 孰不知, 這不僅有害公共環境, 更對寶寶的身心健康不利。 試想一下, 如果寶寶正在便溺, 路人露出嫌惡的表情, 寶寶會作何感想呢?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文明的排便習慣
例如, 天氣太冷時, 可以讓孩子坐在痰盂上在屋裡解, 因溫度的關係使孩子更易排便。 或孩子因便秘一時解不出時, 父母在一邊不要催促孩子, 應以和藹的態度跟他講話,

Advertisiment
一切順其自然。 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侯, 帶孩子出門應該備帶足夠的用品, 如尿布、紙尿片、廁紙等, 以孩子應急之需。 出門前一小時, 不要給孩子吃太多水分多的食物, 出門時, 先讓孩子方便一下。 到達目的地後, 應該先找廁所, 讓孩子方便一下。 一方面瞭解廁所的位置, 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有一段時間不必排便。 父母一般比較瞭解孩子排便的時間和規律, 在差不多的時侯, 就應該帶孩子去廁所進行排便, 儘量不要讓孩子尿濕褲子。 平時, 應該養成孩子定時排便的習慣, 並訓練孩子自己排便的能力。 一次不成功, 下次再嘗試, 久而久之必能達到目的。

孩子的排便訓練應該在出生後二歲左右開始, 這是最佳時期。

Advertisiment
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基本上具備了排便訓練的幾個必要條件:孩子有能力一次排泄膀胱中所有的尿液;孩子可以獨立行走, 能從地上拾東西;孩子能夠理解父母的指示, 按照指示完成相應的動作。 有了這些條件, 就可以開始孩子的排便訓練了。 由於排便訓練的成功與否不僅在於孩子能否學會自己排便, 而且會影響到日後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 這很重要。

無論如何, 父母強迫或催促的態度最是要不得。 孩子受催促逼迫, 心中感到委曲, 就更解不出來。 有的大人因孩子不解大便, 心浮氣躁的責備孩子, 結果弄的孩子大哭大鬧收場, 目的還沒達到。 更要注意不要在訓練中強制孩子。 如果孩子不想大小便, 就不要強迫。 另外坐在痰盂上的時間不宜過長,

Advertisiment
一般不超十分鐘。

專家談孩子隨地大小便的對策

家長應該耐心地指導孩子如何進行自我排便, 包括如何脫褲子, 坐痰盂、抹屁股穿回褲子等, 如果孩子正確, 就給予獎勵, 如果做的不好, 就幫孩子糾正, 但不要發脾氣。 對於較大的孩子, 主要是教育不要隨地大小便, 要學會控制自己, 儘量忍一下, 去找廁所, 使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從父母的言行中, 教育孩子養成愛護公共衛生、愛清潔、尊守紀律的好習慣。 總之, 訓練孩子大小便注意以下幾問題:

(1)在訓練開始之前, 告訴孩子和排泄有關的部位, 以及它們是如何工作的。 幫孩子對於他的身體瞭解更多。 在希望孩子使用廁所和便盆之前, 也要讓他熟悉它們。

Advertisiment

(2)幫助孩子進行自我訓練, 而不是強迫他們進行訓練。 如果孩子用語言或用非語言表達了想排泄的意思, 建議他自己到廁所那裡去處理這一切。 如果碰上了強烈的反抗, 不要堅持要孩子這麼做。

(3)孩子們願意事先就相當清楚自己的排泄習慣, 比如吃完早餐後大便。 注意到這種模式後, 就説明他準備在合適的時侯輕鬆地使用便盆或者廁所, 比如, 推遲給孩子換尿布, 或者建議他在適當的時間坐在便盆上, 這個時侯可以讓他玩那些專門在坐便盆玩具。 當孩子沒有便意時, 不要強迫他排便。

(4)對孩子的訓練, 要避免這種或那種戲劇性的反應。 當孩子成功的時侯, 不要顯得過分熱心, 只要稱讚他已經長大了。 如果失敗了,

Advertisiment
就建議下次再試試。 這些緩和的反應會使他不把如廁訓練和不穩定的情緒聯繫起來。

(5)在孩子成功地使用廁所或者便盆時儘量地不說"好極了", 而在孩子失敗的時侯盡可能地不要說"糟糕透了"。 另外也要避免把排泄物稱作"令人討厭的東西"。 這些詞都是判斷性的, 會使訓練目標變得模糊不清。 訓練目的是掌握新的技術, 而不是學習的價值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