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你注意到寶寶的選擇權了嗎?

dd媽的一個美國朋友說, 住在中國, 其實很想把孩子送去中國幼兒園, 可是試過, 行不通。 中國幼兒園和西方幼兒園的根本差異在于:約束太多, 選擇太少。 這八個字高度概括了中外幼兒園的差異。 當年dd媽在國際幼兒園任教時, 就深有感觸:唱歌時, 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挑一個歌;唱“老麥克唐納的農場”時, 每人挑一個動物。 你挑的歌再長, 你選的動物再不合邏輯, 老師也會照唱不誤。 做手工時孩子自己決定主題, 戶外活動更是自選項目。 難怪這些孩子個個那么有主見呢。 dd媽在國內的幼兒園也教過課, 會選擇的孩子明顯太少,

Advertisiment
這個要當小汽車, 那全班恨不得都要當小汽車。 為什么?從小沒太多機會選擇。 因此, dd還不會說話, 媽媽就給他選擇機會。 雖不會說話, 可我們會指呀, 我們會“唔、唔”呀!長此以往, dd變成一個很有主見的小人兒。 和媽媽去超市, 媽媽看著購物單:“牙膏……”話音未落, 他就舉著一個亮亮的盒子給媽媽:“媽媽買這個!”媽媽一看樂了:“瞧我兒子多會挑, 還是增白的哪!”媽媽一會兒又說:“油……” dd去拎最大的一桶, 媽媽趕快阻止:“寶貝, 這個油太貴了, 也不怎么好。 ”指著另兩種跟他商量:“大桶的劃算, 可是太重了;小桶的不劃算, 咱們買哪個?”dd說:“買大桶吧, 我幫你提!”既然小男子漢這么幫忙, 媽媽當然買了大桶油!(結果累的夠嗆!小家伙的幫忙是把部分體重加到油桶上!)和阿姨一起去買菜,
Advertisiment
dd也積極參與意見。 阿姨頗得媽媽的真傳, 常問dd:“你想吃什么菜?”日子久了, dd進門就說:“我們今天買油菜吧, 阿姨, 還要綠菜花。 ”老板娘不解地說:“他多大?不到三歲?你這么大個人怎么聽兩歲小孩的指揮?”阿姨比她橫:“你倒是教出個能指揮的兩歲小孩我看看!”和老板娘有同感的人還不少。 一次dd和媽媽一起與朋友吃飯, 媽媽又習慣性地問dd“吃面還是吃米飯”, 朋友是個好朋友, 直言不諱地說:“他又不懂營養學, 你怎么能讓他選擇?”媽媽說:“你注意到了嗎?我不是問他‘吃面還是吃菜’, 基本類別是我決定的, 四大類均衡, 他要再大一點才明白。 但同樣是淀粉類, 他可以選擇米飯還是面條。 就象穿衣服,
Advertisiment
穿毛衣還是t恤由我決定, 但他可以挑花色。 ”朋友是個辯論高手, 說:“現在他小, 你還控制得了, 再大一點兒, 這么有主見, 沒你的好日子過!”媽媽想了想:“唔, 少年挑戰父母權威期恐怕是不太好對付。 不過, 等他長大離家, 我們可能要操的心會少一點, 從長遠看, 還是有好日子過的吧!”

媽媽贏了辯論高手, 高興地拉起dd就往家跑, 邊跑還邊問dd:“你說咱們回家是坐小公共還是等班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