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為什麼不能跟孩子好好說話?

前段時間, 閨蜜備考中級會計, 週末就把孩子寄到小派家裡, 以便安心讀書。 反正週末小派也要帶孩子, 何樂而不為, 還能讓女兒多個玩伴。 這不, 又是週末, 小派接到了閨蜜的電話, 說要請吃飯, 為了表示感謝。

小派高興的帶著女兒前往, 閨蜜家裡熱鬧非凡, 婆婆公公都在, 煮了一大桌子的菜, 準備吃飯時, 閨蜜的孩子小毅卻還在玩Ipad, 閨蜜連叫三聲, 見孩子不理睬, 突然就大聲的吼了一聲“小毅, 快來吃飯。 ”

注意, 是真的非常大聲, 以至於連小派都嚇了一跳, 女兒更甚, 呆呆的望著閨蜜。

小毅極不情願的合上了ipad,

Advertisiment
卻根本沒被驚到, 可想而知, 閨蜜一定對孩子常這樣, 孩子已經習慣了, 拿起筷子漫不經心的撥弄著碗裡的飯, 開始耍小脾氣, 說要把喜歡吃的胡蘿蔔炒蛋放到他跟前, 又說魚湯太難喝了。

不知道若那天小派沒在, 閨蜜會如何處理, 總之那天閨蜜並沒有依著孩子, 但小派身為客人, 主動把胡蘿蔔炒蛋移到了孩子面前, 可是孩子接著又說了句“這是我吃的, 你們不要吃。 ”

這下輪到小毅奶奶大聲了, 注意, 也是非常大聲“你幹嘛這樣, 不吃就下去, 你看妹妹多乖。 ”

小毅扔下筷子, 離開了座位。

那餐飯吃得很尷尬, 因為這些事, 小毅被家人輪番“吼叫”, 最後在大家“不要你了”、“這麼小就這麼調皮”等的語言攻擊下, 嚎啕大哭, 孩子是真的哭得很傷心,

Advertisiment
以至於最後吐了一地。

哎, 看得小派一陣陣的揪心, 從進閨蜜家起, 小派就覺得他們家的氛圍不太對啊, 小毅在玩的時候, 奶奶和爺爺就不斷在旁邊說“趕緊去讀書啊, 玩這些有什麼用啊”;小毅跟女兒在一起你追我趕時, 身後也不斷的有聲音“不要追妹妹啊, 要讓妹妹啊”……

確實, 孩子做得是有不對的地方, 但為什麼家裡的每個成員都不能跟孩子好好說話呢?

飯才剛吃完, 女兒就急著拉著我要回家, 女兒是壓根呆不住了, 因為我們家的氛圍不是這樣的, 說真的, 幾乎沒有人大聲的“吼”。

等我到家後, 收到閨蜜微信的留言:讓你見笑啦。

我回她:理解, 但是想說一下, 小毅在我家呆的那幾個週末, 從來沒有一個週末像今天上午這樣鬧過情緒,

Advertisiment
也許, 你也應該好好想想, 怎麼跟孩子說話。

閨蜜回:關鍵你小聲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呀, 大聲吼一吼他倒會聽進去了。

為什麼不能跟孩子好好說話呢, 小派還聽過這樣的版本:

有時候明明很著急, 孩子還慢吞吞的, 就控制不住對孩子態度不好了;

太生氣了呀, 把家裡整得跟豬窩似的;

他居然動手打妹妹呀, 這還能讓人好好說話嗎?

……

小派認真分析了一下, 發現家長, 全部都是只有一個出發點, 那就是從家長的角度看事情, 以及當事情發生時, 無法冷靜的與孩子交流與溝通。

羅素曾說, 對孩子來說, 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

而當家長, 每當遇到事情時, 總是“吼”孩子, 從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考慮,

Advertisiment
一味按成人的思路, 沒法與孩子好好說話。

結果會怎麼樣?

結果孩子會離你越來越遠, 孩子會覺得家對於他而言是個“可怕”的地方, 沒有人寵愛他沒有人聽他說話沒有人理解他, 他慢慢變得孤僻、自卑、不愛溝通、倔強、任性等等。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 有想過這樣的後果嗎?

終究, 對於孩子成長過程的任何“不聽話”、“犯錯”, 都請用耐心、溫和的方式, 你試試吧, 慢慢的它就會成為習慣, 慢慢的它就會融入到你們和諧的氛圍中, 慢慢的, 你們都在改變, 慢慢的你們變得如此有愛。

佛說, 父母子女, 血脈相連外, 也是緣分一場。 不知道是小派煽情了, 還是小派自從當了母親後, 看到這句話, 喉間總有東西唰唰響, 它告訴著我們,

Advertisiment
我們與孩子的緣份如此美好, 他依偎在你懷中的日子會隨成長越走越遠, 跟孩子好好說話的時光也並沒想像中的那麼多。

因為孩子總要長大, 總要飛翔, 總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是的, 沒有人不會生氣, 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 但一定不要成為習慣與常態, 它有驚人的力量, 你一定要重視。

懂得這些, 才是成長, 是我們的, 也是孩子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