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寶媽跟我分享了一件讓她感覺特別開心的事情。 社區裡的幾個孩子約好了週末下午都去一個小朋友家畫畫, 可是正好家裡那天有些事情耽誤了, 等到她帶兒子去那個小朋友家的時候, 別的孩子們早就已經在各自的位置上畫了一陣子了。
這位媽媽觀察了一下, 桌子上應該很難再擠下一個人了。 她有點替兒子感到尷尬, 正想去跟平時和孩子玩的好的孩子商量, 看能不能讓那兩個孩子給兒子騰出一點兒小地方。
這時候兒子小軒開口了:“哇, 你們畫得都好棒啊。 那大家都好好畫, 我給大家評分好不好,
Advertisiment
這位寶媽沒有想到, 兒子一邊圍著桌子轉著一邊還一本正經的給點評起來了。 更沒想到的是, 小朋友們還挺買帳, 紛紛把自己的畫舉起來讓他給打分。
兒子一個下午都跟其他小朋友們玩得特別好, 回家了兒子還一本正經的翻出自己的玩具和零食, 說要給小朋友們當獎品。
這位寶媽說, 真的好慶倖自己沒有急著去幫兒子找位置。 有時候孩子自己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 真的比大人還要好。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就是自己的信任
這位媽媽的話, 讓我想起了著名作家馬伯庸寫過的, 他兒子馬小煩的一件趣事。
馬伯庸夫妻二人帶著兒子去園林博物館玩。
Advertisiment
夫妻二人如林大敵, 緊緊牽著兒子的手, 兒子幾次大呼:“我可以自己走”, 卻毫無用處。
“你們放開我!”
“別惹事!你忘記上次是怎麼摔傷的?”在夫妻二人的合力鎮壓下, 孩子稍微安靜了一會。
但是很快又用懇求的語氣跟爸爸說:爸爸, 你相信我, 我不會摔跤的。
馬伯庸對這句“你相信我”驚訝, 畢竟之前兒子也沒用過這句話。 再看看兒子的嚴肅的神情, 也就不情願的同意了。 跟妻子很警覺的跟在後面。
兒子果然開始生龍活虎, 雖然走得幾次有點搖搖欲墜, 但是一直保持著興奮和自信。
Advertisiment
直到走到了平地, 更是興奮的高舉著雙手大喊:“看, 我沒有摔跤吧!!!”, 比看十部動畫片還高興。
擔心沒有小朋友跟孩子玩、擔心孩子被孤立、擔心孩子走路會摔跤、擔心孩子照顧不好自己, 幾乎是每個做父母的人的“必經之路”。
太多太多的父母, 無時無刻不關注著孩子, 並且隨時準備著充當超人, 為他處理各種大事小情。
可是有時候, 我們的好心, 恰恰成了阻礙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無形中讓孩子失去了靠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為孩子們的成長, 就來自於點滴生活經驗的積累。 他所經歷的所有的一切, 共同組成了他對這個世界的判斷和他自身的性格。 他自己能做好的事情越多, 就越自信, 他越自信, 自己能做好事情的幾率就越大。
Advertisiment
而讓他獲得自信的前提, 就是父母願意給他信任, 願意給他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機會。
你不與孩子“劃清界限”
孩子就永遠無法獨立
我有一個朋友, 她家裡的孩子今年讀高二, 也是一所相當不錯的寄宿學校。
因為她女兒學習成績一直還不錯, 有次見面我就說了一句:還剩下最後一年多, 熬過去你以後就省心了。
朋友歎道:“我怕我熬不過去了”
這位朋友跟我說, 孩子特別不適應學校, 沒事兒就打電話回來跟她哭一頓。 什麼寢室裡的人怎麼怎麼了, 班裡怎麼怎麼了, 班主任怎麼了, 都是一些針鼻兒大的小事兒, 女兒卻總是能跟她聊一個多鐘頭。
“我多希望她能把心思都用在學習上, 別去想這些事兒啊。
Advertisiment
我想我是可以理解孩子脆弱的, 因為我的這位朋友屬於凡事都為女兒準備妥當, 幫助女兒處理各種問題的家長之一。
還記得她女兒不大的時候, 我們帶她出去玩, 朋友就是對各種問題都幫孩子代答, 一口一個小心點、慢一點的在後面保護著, 並且隨時的叫孩子過來增減衣物……
如今孩子大了, 一直庇護著她的媽媽有太多的事情都幫不上忙, 出現問題也在情理之中。
很多父母, 都把孩子特別粘著自己, 依賴自己當做很光榮的事兒。 也把能夠幫孩子解決問題當做是判斷自己是一個好爸爸, 好媽媽的標準。
這種心情當然可以理解, 也有自己的理由。 但是, 無論你是否願意承認,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這段緣分,最終指向別離。他終究有一天要離開我們的庇護,飛向更遠的地方。
若是不能護他一世安好,就必須給他足夠多的歷練,讓他自己獨立的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最終長出屬於自己的鋼筋鐵骨。
不要控制孩子
你來引導就好
也有不少爸媽們會問,不管孩子行嗎?我們家的孩子,讓他自己決定的話,作業非得拖到晚上十點再寫不可。
不管孩子當然不行,但是最好的管絕不是拿著教鞭在孩子身邊指點、控制,而是潤物無聲的引導和啟發。
伊能靜曾經在書中分享過一件兒子小時候的事情。
兒子6歲生日,約了許多同學來家裡過生日。其中有一份禮物是立體書,兒子拆開後,一個同學一直搶著書看,雖然那麼多禮物,但兒子還是不高興了,跑進房間問我,說,他為什麼不給我看,那是我的禮物。伊能靜想了想回他,你看看怎麼做比較合適,心裡會舒服?
1、搶回來,那本來就是你的,但這樣做那個同學會傷心生氣,不搶回來,你會傷心生氣,所以搶來搶去兩個人一定有一個不高興。
2、讓給他,但心裡很生氣,以後不跟他做朋友,你多一本書,但少了一個一起長大的同學。書會看完,你長大了,可能就會看大朋友的書,但朋友會跟你一起成長,你們還有很多可以分享。
3、讓給他,因為你有那麼多禮物了,都是同學的愛心。你開心的分享,知道同學沒看過,又不能帶回家,所以很想在這裡看完,書是你的,你有很多時間慢慢看,這樣你會有書、也有朋友。
分析完後,兒子選擇了將書借給朋友。
把道理和規矩教給孩子,把適當的選擇權利交給孩子,尊重孩子自己的判斷和想法,這就已經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父母了,而孩子也一定會珍惜和感激父母的尊重,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迴圈。
網上曾經有一個段子:“叫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做父母的,凡事為孩子考慮是一種本能。但是比起事無巨細的關心,孩子更需要的是獨立的能力和成長的空間,需要的是來自爸爸媽媽的支持和尊重。
畢淑敏說“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養出曠日持久的賞心悅目”,各位爸爸媽媽們,與其費力不討好的對孩子干預幫助,不妨偶爾放手,看看孩子自己的“英雄本色”。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這段緣分,最終指向別離。他終究有一天要離開我們的庇護,飛向更遠的地方。若是不能護他一世安好,就必須給他足夠多的歷練,讓他自己獨立的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最終長出屬於自己的鋼筋鐵骨。
不要控制孩子
你來引導就好
也有不少爸媽們會問,不管孩子行嗎?我們家的孩子,讓他自己決定的話,作業非得拖到晚上十點再寫不可。
不管孩子當然不行,但是最好的管絕不是拿著教鞭在孩子身邊指點、控制,而是潤物無聲的引導和啟發。
伊能靜曾經在書中分享過一件兒子小時候的事情。
兒子6歲生日,約了許多同學來家裡過生日。其中有一份禮物是立體書,兒子拆開後,一個同學一直搶著書看,雖然那麼多禮物,但兒子還是不高興了,跑進房間問我,說,他為什麼不給我看,那是我的禮物。伊能靜想了想回他,你看看怎麼做比較合適,心裡會舒服?
1、搶回來,那本來就是你的,但這樣做那個同學會傷心生氣,不搶回來,你會傷心生氣,所以搶來搶去兩個人一定有一個不高興。
2、讓給他,但心裡很生氣,以後不跟他做朋友,你多一本書,但少了一個一起長大的同學。書會看完,你長大了,可能就會看大朋友的書,但朋友會跟你一起成長,你們還有很多可以分享。
3、讓給他,因為你有那麼多禮物了,都是同學的愛心。你開心的分享,知道同學沒看過,又不能帶回家,所以很想在這裡看完,書是你的,你有很多時間慢慢看,這樣你會有書、也有朋友。
分析完後,兒子選擇了將書借給朋友。
把道理和規矩教給孩子,把適當的選擇權利交給孩子,尊重孩子自己的判斷和想法,這就已經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父母了,而孩子也一定會珍惜和感激父母的尊重,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迴圈。
網上曾經有一個段子:“叫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做父母的,凡事為孩子考慮是一種本能。但是比起事無巨細的關心,孩子更需要的是獨立的能力和成長的空間,需要的是來自爸爸媽媽的支持和尊重。
畢淑敏說“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養出曠日持久的賞心悅目”,各位爸爸媽媽們,與其費力不討好的對孩子干預幫助,不妨偶爾放手,看看孩子自己的“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