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的孩子是搞藝術這塊料嗎

如今, 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早早地就作出了一定安排, 而在這其中, 希望孩子日後成為藝術家的占了相當的比重。

又是暑假, 不少父母早早的就為孩子報了鋼琴、小提琴、二胡、古箏等樂器興趣班。 然而, 這些望子成“家”的父母對“藝術家”的成長規律瞭解多少呢?

許多父母之所以把孩子往藝術的道路上趕, 未必是因為孩子具有很高的天賦?而是因為看到那些從事藝術工作的藝術家們非常受人尊重, 並且其中的許多人經常出現在聚光燈下, 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風光無限, 收入可觀。 我們不能說因為這些父母們讓孩子拼命練琴之類就錯了,

Advertisiment
因為在今天這個社會上,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 爭取最好的人生前景。 但是, 作為父母, 如果你對藝術、對藝術人才成長的規律缺乏相應的瞭解, 那麼, 不僅可能事半功倍, 而且可能現在辛辛苦苦所作的一切到頭來你會發現全是無用功, 誤了孩子的前程。

徐沛東應該是我們許多對音樂藝術有一定瞭解的父母比較熟悉的作曲家。 他針對目前很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 不顧孩子是否有興趣, 強迫孩子學音樂這一情況時, 說了這樣一番話:搞文藝尤其需要先天的資質和後天的興趣, 所以, 建議那些習慣於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的父母, 能夠平心靜氣地問問你的孩子:喜歡彈琴嗎?他喜歡作曲嗎?然後你再冷靜地觀察一下你的孩子:他是彈琴、作曲的那塊料嗎? 而他在自己的女兒將來是不是“女承父業”也走作曲這條道路時的態度,

Advertisiment
我以為同樣值得我們參考:他女兒今年上大學了, 也挺喜歡作曲的, 自己偷偷地也寫了一些譜子, 但不讓他看, 他也不主動去指導她。 他認為, 無論她將來要幹什麼都得先打好文化課的基礎;如果喜歡作曲, 又是這塊料, 那麼, “我給點陽光她就燦爛了”。

所以, 假如我們準備為孩子選擇“藝術”這條發展道路, 那麼。 首先就應該很好地考慮一下這個問題:我的孩子是搞這塊的料嗎?如果是, 那麼不妨堅定地繼續走下去;假如不是, 那麼, 恐怕就得如徐沛東一樣讓孩子“先打好文化課的基礎”,

Advertisiment
萬萬不可因此耽誤了孩子的前程--順便說一句, 今天的音樂考級商業色彩太過濃重, 而且考級的做法本身與藝術追求個性且沒有一律的標準的特點相悖, 所以, 作為父母千萬不可太把它當做一回事, 以至於在讓孩子無端地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的同時, 事實上又與藝術漸行漸遠。

採編自:現代教育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