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胎教會對胎兒產生不可逆的損傷
目前不同版本的胎教圖書、畫冊、磁帶和光碟充斥著圖書市場, 不少醫生也站出來談胎教的好處, 讓顧客使用這些產品, 一些音樂冠以胎教的名義後身價百倍。
Advertisiment
丁教授指出, 一些家長被產品廣告誤導, 以為在孕婦肚皮上放音樂, 孩子就會增長音樂天賦, 其實這是一種欺騙性的商業炒作, 因為胎兒只有出生以後才有聽覺功能, 才能聽見音樂, 在肚子裡胎兒根本就聽不見。 他說, 從聽覺發育的規律來看, 任何噪音都會對胎兒產生不可逆的損傷。 傳入子宮的任何噪音對胎兒的刺激都會被母體組織吸收、消除, 盡可能減少對胎兒的損傷。 丁教授說:“能不能不再煩擾胎兒, 讓他們有一個安靜愉快的胎兒期。 ”
錯誤的“三過思想”
談到早期教育, 丁教授說, 現在家長普遍對孩子存在“三過思想”, 即:
1、過度賦予對生理成熟度以外的期望值;
2、過早在生理成熟度達到之前給予負荷;
Advertisiment
3、超過生理成熟度承受能力的負荷。
糾正錯誤的思想
丁教授認為創造天才和製造蠢材都不是人力可為。 順其自然、遵循規律才是育人之道。 杜撰名詞, 炒作概念, 歪曲生理學知識是目前所謂“早期教育”領域記憶體在的問題。
丁教授說, 家長面臨的壓力, 一是孩子能不能長高, 二是孩子能不能聰明。 凡是能對這兩條有促進的, 花多少錢都願意, 因為怕一旦沒買給孩子吃, 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失去將來競爭能力, 後悔一輩子。
其實在孩子出生前, 就已經存在這種壓力, 表面看是“營養學”壓力, 是壓在家長身上, 實際上是壓在孩子身上。 孩子還沒出生, 升學、競爭、早教, 技能獲得等家庭要求、社會要求就在等著他, 這些都是通過廣告的形式壓向家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