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知道嗎?嬰幼兒孤獨症的早期信號

兒童孤獨症又稱孤獨症、自閉症, 起病於嬰幼兒期, 多見於男孩子。 一般發現於3歲以內, 主要表現為言語困難和社交困難, 如極度孤獨, 缺乏目光對視, 對集體遊戲沒興趣;缺乏主動言語, 言語刻板重複, 聲調、節律、速度、重音都常有問題;興趣單調、狹窄等等。 兒童孤獨症在嬰兒期時也稱為小兒孤獨症,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寶寶某些行為動作或許就是兒童孤獨症的先兆或是早期症狀。


寶寶總是愛捂臉從指縫看人需留意

五個月信號

半歲左右的寶寶可能就開始反映出某些孤獨症的先兆了, 而這個時候的寶寶還不會說話表達,

Advertisiment
就容易造成某些信號被父母忽略, 例如父母用食物或玩具逗引寶寶時, 寶寶卻總是“目中無人”, 不願與父母對視, 在母親擁抱之下不感快慰。

一歲信號

寶寶一歲大的時候, 有一些典型信號父母可以參考。 如無法跟父母進行眼神交流, 眼睛無法跟父母對視;當父母呼喚其名字時, 嬰兒無法產生反應和應答的表現;無法識別父母的手勢, 無法對外界刺激做出正常的反應, 甚至仍不認識父母;對周圍的人及物不感興趣, 對母親也不親。 另一方面, 一些不典型的信號父母也要留心, 如寶寶還沒有喃喃自語或一些表達情感的動作。

兩歲信號

兩歲寶寶主要關注的是人際關係和語言表達方面,

Advertisiment
例如寶寶很少笑, 面部表情少, 不喜表達, 大多時候保持沉默, 甚至兩歲仍不能說話, 無法說兩個詞以上的句子。 另一方面, 是對物的依戀, 對事物的變化有強烈的抵觸情緒, 所放的東西不能變換位置, 若發現寶寶經常對某些物品表示特殊依戀, 不能離開這些物品或離開物品情緒緊張、焦躁、哭鬧不止的時候, 父母也要及時關注, 及早檢查。


寶寶過度戀物需警惕

三歲信號

三歲的幼兒可以從觀察其興趣和行為入手, 常表現為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重複, 強烈要求環境維持不變。 孩子常常在較長時間裡專注於某種或幾種遊戲或活動, 如著迷於旋轉鍋蓋, 單調地擺放積木塊, 熱衷於觀看電視廣告和天氣預報, 面對通常兒童們喜歡的動畫片,

Advertisiment
兒童電視, 電影則毫無興趣, 一些患兒天天要吃同樣的飯菜, 出門要走相同的路線, 排便要求一樣的便器, 如有變動則大哭大鬧表現明顯的焦慮反應, 不肯改變其原來形成的習慣和行為方式, 難以適應新環境。

小編提示:當發現自己的寶寶有某些信號時, 也要綜合判斷, 若是偶發的單次行為大可不必過分緊張, 後期持續觀察再判斷即可;若寶寶某些孤獨行為出現比較多, 建議父母進行相關的檢查。 父母應多跟寶寶說說話、多帶寶寶到室外玩耍, 多接觸其他孩子。 如果寶寶在18個月和24個月的時候沒有發育遲緩的現象, 建議父母也進行兒童孤獨症的相關檢查, 通過全面的早期檢查來對兒童孤獨症進行早期的預防、診斷以及治療。
Advertisiment
若明確診斷兒童孤獨症, 最好在三歲之前, 此時介入治療時機最佳。 另外, 兒童孤獨症的檢查也應該常規化, 父母們要放平心態, 摒棄傳統的“疾病”“心理問題”等觀念的束縛, 以寶寶健康成長為出發點, 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