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你知道教育孩子的底線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 就算孩子也不例外, 他們同樣也有自己的“底線”。 父母教育孩子時要注意不要觸碰孩子的底線。 俗語說:罵人不揭短, 意思是在為人處事上, 不要觸碰他人的底線和短處, 這也許是成年人世界裡一套不成文的“潛規則”, 其實, 孩子世界裡道理一樣。 當下強調做個合格父母, 尊重和保護孩子的“隱私”, 其本質就是等於尊重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在孩子面前樹立完美的形象, 同時教育時注意避開且別去觸碰孩子的底線。

底線一:某些容易讓人嘲笑的小毛病

Advertisiment

有些家長們聚在一起津津樂道談孩子從小到大的糗事, 雖然只當作趣事來聊, 不自覺地將自家孩子不為人知的瑣事暴露出來, 如某些“丟人的毛病”, 某些容易讓人嘲笑的小毛病, 諸如尿床之類的“毛病”, 在家長們眼中以為是無所謂的小事, 但對孩子來說十分敏感。 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缺陷可能會傷及孩子們的自尊, 會使孩子在同伴面前“丟面子”。 因此建議無論是家長, 或幼稚園老師, 都不應在親朋好友, 或是同學家長, 甚至小夥伴們面前提及, 更不能挖苦、嘲笑。

底線二:某些患病史

日常生活中注意不揭短, 孩子往往對於自己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的患病史更為敏感, 諸如有孤獨症、多動症、抑鬱症等與心理有關的疾患,

Advertisiment
一旦遇到家長經常掛在嘴邊, 隨意聊說, 肯定不利於疾病康復;或者疾病已痊癒, 但是常常當著孩子的面提及也等於是“揭短”, 一樣嚴重影響孩子, 也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線三:以前的短處過失

孩子曾經的一些短處過失, 雖然在大人眼裡是微不足道的, 但某些孩子也會長期耿耿於懷, 遇到只要有人提起, 他們便會傷心沮喪, 有“被揭傷疤”之痛。 諸如某次考試得了最後一名, 某次表演出了洋相, 曾經說話表達不清, 或是小時候愛撒嬌哭等。

底線四:難以忘記的體罰經歷

孩子最難以忘記的痛苦經歷多半是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 不光皮肉受了苦外, 往往久久難以忘記, 甚至有些可能造成心靈創傷。 在孩子成長後雖然逐漸很少或再沒遭到體罰,

Advertisiment
但要是遇到有人在他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這些“受辱史”, 還會使孩子陷入痛苦回憶或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底線五:生理或身體缺陷

孩子生理或身體上有缺陷的, 如瘦小、矮個子、肥胖、扁平足、色盲、眼小、臉醜等, 當著孩子的面, 大人經常或不經意間提及都會使孩子失意, 缺乏信心。 有的像說起的是很久之前的事, 例如家長老是提起說孩子出生時瘦得像只小貓或樣子很難看, 孩子聽後心裡多半會不舒服, 心情不愉快。

底線六:別侵犯孩子的獨立空間

孩子都喜歡自己有個獨立的自由空間, 十分看重自己獨處的小天地, 如睡房、書桌、小抽屜、日記本等, 都視為屬於自己的“私人領地”。 遇到家長經常擅自在其“領地”裡“檢查”一番,

Advertisiment
例如:老翻看孩子抽屜、日記本, 這些動作在孩子看來是公然侵犯了他的“隱私”。

底線七:別動孩子的“私房錢”

雖然年幼的孩子並不愛錢, 而且不懂得理財, 但要是碰上家長經常盤問孩子保存的“私房錢”或做“結算”, 或占為己有, 也會讓孩子感到不愉快, 認為自己的隱私沒能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護。

專家提醒, 父母對孩子的照顧要適度, 要學會尊重和保護孩子的“隱私”, 也就是尊重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日常生活中, 家長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舉止, 切忌出現信口開河中無意間就戳出孩子的“隱私”, 損傷孩子自尊, 更不要使孩子心理形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在充滿關懷和溫馨的氛圍下成長的孩子最快樂,

Advertisiment
個性更健康, 自信自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