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的父母們反應,
自己常常摸不清楚孩子的想法,
其實只要家長們平時能夠細心些,
就可以從點點滴滴中得到孩子心裡的一些想法,
若是不相信的話,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說話中暗藏的小秘密吧!
語速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說話時的速度, 其是最能反映心理狀態的一種因素。 父母如果想要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態, 就可以從他們說話的語速有沒有變化中看出來。
有些孩子說話速度很快, 能言善辯, 有些則說話速度很慢, 不急不躁, 這些標誌性的東西就是孩子性格的一種反映,
Advertisiment
我們這裡僅從父母與孩子的談話方式來說, 當孩子的語速從平常明顯緩慢時, 有可能表示孩子對父母的談話方式和表達觀點有不滿, 以至於他們提不起積極參與的興趣, 只能是用放慢說話速度來消極對待。
當孩子與父母談話時言談速度比平常快時, 一般會有三種可能性:孩子可能對父母的觀點很有興趣, 所以引起腦部興奮, 連帶語速提高;父母談論的話題涉及孩子的短處或孩子犯的錯誤,
Advertisiment
心理專家稱, 當孩子的內心中有不安或恐慌情緒時, 他們說話的語速都會變快, 因為這樣可以借著快速講述不必要的其他事情來轉移話題, 掩飾和排解隱藏在內心中的不安情緒, 從而可以躲避父母的懷疑及詢問。
所以, 作為有心的父母, 如果當你們發現孩子的語速與不同, 甚至是相反時, 一定要格外地關注孩子, 因為他們心裡肯定有事, 或許會需要父母的勸解和説明。
通過說話的音調來瞭解孩子心理
孩子說話時音調的高低變化也是其心理發生變化的明顯表現。 人在激動的時候, 說話音調特別高,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在做錯事被識破後, 狡辯的聲音必定會升高, 他們單純地認為用“大嗓門”壓過別人說話的聲音就是勝利, 他們往往不知道怎樣處理自己的情緒, 所以才會採取大吼大叫、反抗激辯的方式來企圖掩飾過失。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作用, 父母可能在教育中對孩子的方式是喋喋不休或大喊大叫, 如果是這樣的話,
Advertisiment
1、低音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感溫和一些, 也可使孩子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 有利於溝通。
2、低聲批評孩子, 不僅可以集中對方的聽力, 而且也可以先發制人, 不讓孩子運用高音調。
3、低音調可以趕走憤怒。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 任教時光最長的老師, 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 遇事急躁, 不冷靜, 開口大聲責駡的父母, 一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負面作用。 早期教育
低沉平衡的聲調代表理性, 用這樣的語調說話,
Advertisiment
通過說話的節奏來瞭解孩子心理
在孩子的言談方式中, 除了語速和音調之外, 語言本身的節奏也是重要的因素。
如果孩子說話時充滿自信, 談話的節奏為句與句之間比較緊湊, 滔滔不絕;當孩子缺乏自信時, 講話的節奏則慢慢吞吞, 伴有結巴。 當孩子沒有自己的主見時, 他們一般會用不肯定的語氣進行談話, 很容易形成模棱兩可的意思。 採用這種談話方式的孩子, 通常不敢承擔責任, 常用語為“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都聽您的”、“都行”等, 這需要家長的注意,引導孩子多進行自主鍛煉,放手讓孩子獨立。
通過孩子聽別人說話的方式瞭解其心理
我們大人之間在進行談話時,可以通過對方聽自己講話的方式來瞭解其心理,對孩子也可以用這一方法。如果你是細心的父母,就可以在談話中觀察孩子的反應,採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來表達觀點,並根據孩子的微妙回應來獲取其心理的資訊。
據相關學家研究顯示,當孩子對父母的談論話題感興趣時,他們會表現出認真聽父母講述的狀態,一般常見的姿勢有坐姿前傾,視線正視;而如果孩子對於談話話題有表現不滿和厭煩之意,他們就會眼珠亂動,視線發散,身體傾斜,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所以,父母可以根據孩子說話和肢體語言來判斷自己說的話孩子是否願意聽、是否聽進去了,再做調整。
在孩子聆聽父母說話的過程中,一般有三種狀態可以反映出孩子的認真程度,是“凝視”、“點頭”、“提問”。
第一、緊盯父母的眼睛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溝通狀態。孩子心智通常比較單純,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會非常認真的聽父母講。父母只要發現孩子在講話過程中眼睛始終緊自己,那就可以繼續向下說,因為這就代表孩子對你說的話正在認真地聽著,此時的溝通效果很好,可以起到父母期望中的目的。父母可能還會發現,孩子的眨眼頻率都非常低,這表示,孩子已經完全投入到父母的話語中。
第二、在談話的過程中,孩子大多數的點頭行為表示他們正在安靜地傾聽父母的講話,心態是很嚴肅的,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雙方就某一重大問題溝通時。但是需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有些“鬼精靈”的孩子會表面做點頭狀,但實際上在想其他的問題,這就要父母依據孩子的性格和眼神來加以判斷。
最後,完美的聽話態度是,孩子能參與到談話中來,並且時不時地提問,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這說明,孩子真正在用心聽的同時,也在思考。只有思考了,才會提出問題。父母對於孩子的提問首先需要給予鼓勵,然後要仔細地回答孩子的問題,這樣可以保護孩子的參與心積極性。
作為一個有心、用心的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多觀察孩子的表情神態,多傾聽孩子的話語,就會發現其中隱藏的小秘密,可以輕鬆地與孩子進行溝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這需要家長的注意,引導孩子多進行自主鍛煉,放手讓孩子獨立。通過孩子聽別人說話的方式瞭解其心理
我們大人之間在進行談話時,可以通過對方聽自己講話的方式來瞭解其心理,對孩子也可以用這一方法。如果你是細心的父母,就可以在談話中觀察孩子的反應,採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來表達觀點,並根據孩子的微妙回應來獲取其心理的資訊。
據相關學家研究顯示,當孩子對父母的談論話題感興趣時,他們會表現出認真聽父母講述的狀態,一般常見的姿勢有坐姿前傾,視線正視;而如果孩子對於談話話題有表現不滿和厭煩之意,他們就會眼珠亂動,視線發散,身體傾斜,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所以,父母可以根據孩子說話和肢體語言來判斷自己說的話孩子是否願意聽、是否聽進去了,再做調整。
在孩子聆聽父母說話的過程中,一般有三種狀態可以反映出孩子的認真程度,是“凝視”、“點頭”、“提問”。
第一、緊盯父母的眼睛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溝通狀態。孩子心智通常比較單純,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會非常認真的聽父母講。父母只要發現孩子在講話過程中眼睛始終緊自己,那就可以繼續向下說,因為這就代表孩子對你說的話正在認真地聽著,此時的溝通效果很好,可以起到父母期望中的目的。父母可能還會發現,孩子的眨眼頻率都非常低,這表示,孩子已經完全投入到父母的話語中。
第二、在談話的過程中,孩子大多數的點頭行為表示他們正在安靜地傾聽父母的講話,心態是很嚴肅的,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雙方就某一重大問題溝通時。但是需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有些“鬼精靈”的孩子會表面做點頭狀,但實際上在想其他的問題,這就要父母依據孩子的性格和眼神來加以判斷。
最後,完美的聽話態度是,孩子能參與到談話中來,並且時不時地提問,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這說明,孩子真正在用心聽的同時,也在思考。只有思考了,才會提出問題。父母對於孩子的提問首先需要給予鼓勵,然後要仔細地回答孩子的問題,這樣可以保護孩子的參與心積極性。
作為一個有心、用心的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多觀察孩子的表情神態,多傾聽孩子的話語,就會發現其中隱藏的小秘密,可以輕鬆地與孩子進行溝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