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要瞭解的新生兒和媽媽乳☆禁☆房的關係

媽媽, 是孩子生命中第一重要的人。 這是我們通常的看法, 也是我比較信服的客體關係理論的看法。 依照經典的客體關係理論, 正常的養育環境下, 對於一個3歲前的孩子而言, 甚至爸爸都似乎不存在, 媽媽是唯一重要的。 不過, 對於僅幾個月大的嬰兒而言, 他還沒能力意識到媽媽作為一個整體的存在, 對他而言, 最重要的, 是媽媽的乳☆禁☆房, 這不僅是他的生存需要, 也是他情感的寄託。

如果最幼小的嬰兒與媽媽的乳☆禁☆房建立了一個大有問題的關係, 這會對他的心理有不可思議的致命影響。

嬰兒吐奶或是在表達憤怒

Advertisiment

原因就在於, 這種心理疾病可以追溯的源頭太早, 即問題最初發生時, 當事人的年齡太小, 而這種問題的產生可能就發生在當事人還只是不到三個月大的孩子時。

那時, 孩子的新陳代謝很快, 再加上其他原因, 他要頻繁的吃奶, 這是他最重要的需求。 然而, 一些媽媽或養育者不理會孩子的實際需要, 而是按照自己設想的節奏來喂孩子, 結果令孩子經常處於可怕的饑餓狀態, 並最終導致孩子出現一種特殊的吃奶方式:有機會吃奶的時候, 像吸血鬼一樣狂吃, 但吃完了, 會吐出大量的奶汁。

多數孩子都有過程度不一的吐奶的現象, 這沒問題, 但如果孩子明顯有主動頻繁吐奶且吐奶量比較大的情況, 那很可能就是在表達對乳☆禁☆房的憤怒:我是離不開你,

Advertisiment
但為什麼在我需要的時候你不來, 我恨你。

由此, 可以看出, 是成年的女子和食物的關係出了問題, 但其根源卻是她們“內在的嬰兒”和媽媽的乳☆禁☆房的關係出了問題, 她們成年時的病態表現只是嬰兒時與媽媽乳☆禁☆房的關係的投射而已。

心理治療的一個普遍道理是, 能用語言表達感受的問題, 就比較好治, 而越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問題, 就越難治。 然而, 一個3個月大的孩子, 是沒有語言能力的, 所以那時的體會他難在成年後用語言來表達, 甚至都很難體會到當時的感受, 這都給治療增加了難度。

奇特心病或源自粗暴哺乳

最近, 還發現一種特殊的心理疾病“密集物品恐怖症”。

Advertisiment
自稱患有這種病症的人一開始說, 他們一看“密集物品”就會感覺到痛苦, 但後來我發現他們其實害怕的密集物品都是圓的, 並且很有趣的是, “有顏色的不可怕, 同一種顏色才可怕;標準的圓形也不如近似圓形可怕。 ”

除了恐懼外, 他們還會產生破壞衝動, “看到密集的東西就想要破壞它, 看到氣泡就想讓它破滅, 看到水泡就想抓破它……”

到了關於這一恐怖症的論壇, 我發現, 患有這一恐怖症的人最害怕的圖片叫做“蓮蓬乳”和“空手指”, 即乳☆禁☆房的乳☆禁☆頭周圍像蓮蓬一樣, 而打開蓮蓬, 裡面會有蠕動的蟲子。 至於“空手指”, 顧名思義, 即中間空空的手指。

我想, 這兩張“最恐怖的圖片”顯示了所謂的“密集物品恐怖症”的心理實質:“壞乳☆禁☆房”傷害過他們,

Advertisiment
哺乳期乳☆禁☆房的乳☆禁☆頭周圍也略呈蓮蓬狀, 而他們對“蓮蓬乳”中蠕動的蟲子的噁心感也源自他們潛意識深處對“壞乳☆禁☆房”所帶來的噁心感。

為什麼會導致這一結果呢?一些媽媽的餵奶方式是很粗暴的, 她們會帶著很不耐煩的情緒把乳☆禁☆房硬塞到嬰兒嘴中, 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 總之讓孩子對乳☆禁☆房形成了一種愛恨交集的情感。

但是, 不管怎麼恨乳☆禁☆房, 嬰兒都離不開它。 所以, 嬰兒會使用分裂的心理機制, 意識上認為真實的乳☆禁☆房是“好乳☆禁☆房”, 而將對“壞乳☆禁☆房”的懼怕、憤怒和噁心感壓抑到潛意識中去。 等長大後, 他們似乎意識不到自己對乳☆禁☆房的那些負面情緒了, 但卻把它們投射到和乳☆禁☆房類似的事物上, 譬如“蓮蓬乳”, 而“有顏色的不可怕,

Advertisiment
同一種顏色才可怕;標準的圓形也不如近似圓形可怕”也很容易聯想到乳☆禁☆房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