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說的話“塑造”了孩子

現代社會, 用暴力教育孩子越來越受到譴責。 在你把“棍棒教育”掃地出門之後, 有沒有注意到語言在教育過程中的神奇力量:你的一句讚美可能會極大地鼓舞孩子, 讓他重新建立起自信;你一句批評也可能會讓孩子徹底洩氣、一蹶不振。

你的話能“塑造”孩子

小強的媽媽特別希望小強比其他孩子都優秀, 可是小強總是達不到媽媽的要求。 於是, 每天, 媽媽都會對小強念叨:“你怎麼這麼笨?真懷疑你是不是我生的!”“快去把你的玩具收拾好, 沒見過像你這麼懶的孩子。 ”“你不要總是瞎胡鬧好不好?人來瘋。

Advertisiment
”……

媽媽這樣說小強, 是希望他不斷進步, 變得更出色, 可不知道為什麼, 小強卻越來越沒自信, 不但沒進步反而退步了。 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 不會進行判斷, 所以一開始, 他對於外界給予的資訊, 總是不加過濾地全盤接受。 但外界給予孩子的資訊並不都是正確的和有益的。 比如“你為什麼不能像別的小孩子那麼乖。 ”“你總是讓我生氣。 ”“你不能輕一點?”“你不要動, 做這事你還太小。 ”“這個事你肯定做不成的。 ”這些就談不上是對孩子有益的資訊。

由於孩子不懂得應該怎樣正確地評價自己, 對大人說的話也不會進行批判, 所以在面對上面這些話時, 會覺得話裡的潛臺詞是:“我真笨。 ”“我不會做這些事。 ”“我真沒用。

Advertisiment
”慢慢地, 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就是這個樣子的, 到這時, 他就會出現心理問題:在孩子思維的通道口會出現一個“守門人”, 把那些與你一貫傳達給他的資訊不同的話過濾掉。 這時, 即使有人對孩子說:“你做得真棒!”也沒有什麼用處了, 因為這個資訊與他以前接受到的內容是完全不同的, 他還是認為自己很無能。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對事物的判斷力會慢慢增強, 但從父母那裡“負面資訊”仍然會長久地影響孩子。

小強媽媽的出發點雖然沒有錯, 但是她不妥當的語言卻像刀子一樣深深地影響和傷害了孩子, 使小強與媽媽的期望背道而馳。

少年兒童心理學家銳奇教授說, 如果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最親近的人的辱駡, 那是造成他自我懷疑的溫床。

Advertisiment
反之, 一個孩子如果經常性地得到他親近的人的讚揚、鼓勵和關愛, 那麼這個孩子才會去愛其他人, 這也給了這個孩子一個機會, 使他能夠成長為一個有幸福感和自信心的人。

一句話, 你對孩子說什麼樣的話, 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對孩子說話有技巧

在孩子面前“小心說話”

很多人以為小孩子什麼也不懂, 因此在孩子面前講話時非常不注意, 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銳奇教授說:“孩子在出生一年內就能夠體會和理解情感上的概念, 在通常情況下, 要比我們認為的時間要早得多, 理解得也多得多。 ”

你要充分利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機會。 不要等到你認為孩子能理解和接受時才對他表達你的情感。

Advertisiment
從孩子生出來的第一天起, 你就要讓他通過你對他說的話來瞭解這樣的事實:他對爸爸媽媽來說是唯一的、最出色的。 從這一刻開始, 你就已經給孩子打下了健康心靈的基石。

多說“要”少說“不”

這裡我們做個小試驗:請你閉上眼睛, 很響亮地對自己說:“我現在不去想有一隻老鼠。 ”這時, 在你的眼前會出現什麼景象?肯定就是一隻老鼠!用“不要去做”來強迫你思維的嘗試顯然是失敗的。 同樣, 對孩子經常性地用“不要這樣做”來規定他的行為舉止, 也是會失敗的。

“不要將你的玩具到處亂放!”“不要與小朋友吵架!”等等諸如此類的句子, 每天都會從被孩子折騰得心煩的父母嘴裡說出來, 其實到最後幾

Advertisiment

乎都是沒有什麼用的。 “不”字正是這一類教育方法失敗的真正原因所在。 不僅是孩子, 就連大人在潛意識裡也根本不會把這個“不”字聽進去。 你對孩子不停地說“不”, 而到了孩子的耳朵裡卻變成了:“將你的玩具到處亂放!”或是“與小朋友吵架!”

誇張點說, 大人的“不當語言”是促使孩子產生不良行為的誘因。 如果一個孩子整天聽到大人對他說:“不要這麼亂吵!”孩子就真的會變得整天亂吵亂鬧。

其實, 只要父母、老師和其他與孩子有關的人能夠盡可能地改變講話的方式, 就能看到令人驚喜的好結果。 比如, 對孩子說:“請你整理好自己的房間。 ”“要好好和小朋友一起玩。 ”這類比較正面積極的教導所帶給孩子的資訊, 就要比前面所用的那些句子要好得多。 最重要的是,你這樣對孩子說話比較管用。

當然,你不要期待一句話就會出現奇跡,但長期注意這個問題後,你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舉止正在慢慢地發生變化。

讚揚多一點,批評少一點

在遊戲場,一個年輕媽媽正全神貫注地看著爬在攀登架最高一級上的兒子。很顯然,那個孩子很想嘗試著冒一下險,玩出一點花樣。做媽媽的這時卻大聲叫道:“當心,別跌下來!”當然,這是一個正在擔心的媽媽的正常反應,但反過來,這句話讓孩子感受到的卻不是擔心,而是裡面的潛臺詞:“你真是手腳不靈活,你肯定會跌下來的。我不相信你不會跌下來。”

其實,這個媽媽可以這樣對孩子說:“真是太好了,你自己會這樣小心地往上爬,你抓得這麼牢。”受到讚揚的孩子會覺得非常自豪,會更加集中注意力而不跌下來。媽媽很容易就達到了目的,即讓孩子小心抓牢,同時也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而這一切都是通過讚揚而不是批評的語言做到的。

正確和積極有效的語言能使你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比較容易地達到目標,也能使孩子改變對自己的評價,建立起自信心。當孩子不再聽到別人說他“亂七八糟”而是“有條理”,不再是“亂吵鬧”而是“安靜”時,他就慢慢向著你心目中“好孩子”的方向前進了。

及時道歉

人無完人,萬一你對孩子說了一些“不入耳”的話,那麼請你一定要及時給孩子道歉,要知道,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來自你內心的真誠的道歉,可以化解惡言惡語對孩子的傷害。

著名心理學家、兒童研究專家和作家米勒說,一些不恰當的話,如“你怎麼這麼傻?”“我對你已經徹底失望了”等等都會產生可怕的後果。如果你覺得對孩子說這樣的話是理所當然的,因而不對孩子進行道歉的話,會嚴重地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有時甚至會讓孩子情緒崩潰,即使通過好幾年的心理治療都無法糾正過來。

小建議: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寫寫“語言日記”,把你平時對孩子經常說的話或心裡想說還沒有說出來的話記錄下來。這些“日記”會讓你明白如何更好地與孩子交流,並嘗試在與孩子說話時更多地使用積極有效的句子,相信不出幾天,你就會看到你的第一個成果。

小貼士

*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傾聽能力。

*只要有可能,語言表達上要盡可能正面積極。

*如果孩子做錯了事,你要對孩子表達出你否定的態度,但儘量不要帶有指責的語氣。

*不管孩子的年齡多大,都要經常性地表揚他。表揚時要真誠、適度,不要讓孩子對你的表揚“免疫”。

*對孩子講話,盡可能多用“我”的感受。如用“我很傷心,你總是不能和小朋友好好相處。”來代替“你總是與小朋友吵架。”

*不要把語言當作一種武器來使用,而是要把它

當作一種可以表達你對孩子的愛和信任的有效方式。

*多使用中性的語言。如果你過多地將自己個人的判斷傳達給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失去形成自己人生觀的機會。

*一些早已“習慣成自然”的事還是需要對孩子多說說。比如儘管孩子已經知道你是愛他的,但你還是要經常要對他說:“媽媽(爸爸)愛你”。

*不要總是談論自己的孩子,而是要與他對話。

*說話時要注意你的語調。

*不管孩子有多大,如果你講錯了話,都要向他道歉。

●雨雪

最重要的是,你這樣對孩子說話比較管用。

當然,你不要期待一句話就會出現奇跡,但長期注意這個問題後,你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舉止正在慢慢地發生變化。

讚揚多一點,批評少一點

在遊戲場,一個年輕媽媽正全神貫注地看著爬在攀登架最高一級上的兒子。很顯然,那個孩子很想嘗試著冒一下險,玩出一點花樣。做媽媽的這時卻大聲叫道:“當心,別跌下來!”當然,這是一個正在擔心的媽媽的正常反應,但反過來,這句話讓孩子感受到的卻不是擔心,而是裡面的潛臺詞:“你真是手腳不靈活,你肯定會跌下來的。我不相信你不會跌下來。”

其實,這個媽媽可以這樣對孩子說:“真是太好了,你自己會這樣小心地往上爬,你抓得這麼牢。”受到讚揚的孩子會覺得非常自豪,會更加集中注意力而不跌下來。媽媽很容易就達到了目的,即讓孩子小心抓牢,同時也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而這一切都是通過讚揚而不是批評的語言做到的。

正確和積極有效的語言能使你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比較容易地達到目標,也能使孩子改變對自己的評價,建立起自信心。當孩子不再聽到別人說他“亂七八糟”而是“有條理”,不再是“亂吵鬧”而是“安靜”時,他就慢慢向著你心目中“好孩子”的方向前進了。

及時道歉

人無完人,萬一你對孩子說了一些“不入耳”的話,那麼請你一定要及時給孩子道歉,要知道,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來自你內心的真誠的道歉,可以化解惡言惡語對孩子的傷害。

著名心理學家、兒童研究專家和作家米勒說,一些不恰當的話,如“你怎麼這麼傻?”“我對你已經徹底失望了”等等都會產生可怕的後果。如果你覺得對孩子說這樣的話是理所當然的,因而不對孩子進行道歉的話,會嚴重地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有時甚至會讓孩子情緒崩潰,即使通過好幾年的心理治療都無法糾正過來。

小建議: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寫寫“語言日記”,把你平時對孩子經常說的話或心裡想說還沒有說出來的話記錄下來。這些“日記”會讓你明白如何更好地與孩子交流,並嘗試在與孩子說話時更多地使用積極有效的句子,相信不出幾天,你就會看到你的第一個成果。

小貼士

*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傾聽能力。

*只要有可能,語言表達上要盡可能正面積極。

*如果孩子做錯了事,你要對孩子表達出你否定的態度,但儘量不要帶有指責的語氣。

*不管孩子的年齡多大,都要經常性地表揚他。表揚時要真誠、適度,不要讓孩子對你的表揚“免疫”。

*對孩子講話,盡可能多用“我”的感受。如用“我很傷心,你總是不能和小朋友好好相處。”來代替“你總是與小朋友吵架。”

*不要把語言當作一種武器來使用,而是要把它

當作一種可以表達你對孩子的愛和信任的有效方式。

*多使用中性的語言。如果你過多地將自己個人的判斷傳達給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失去形成自己人生觀的機會。

*一些早已“習慣成自然”的事還是需要對孩子多說說。比如儘管孩子已經知道你是愛他的,但你還是要經常要對他說:“媽媽(爸爸)愛你”。

*不要總是談論自己的孩子,而是要與他對話。

*說話時要注意你的語調。

*不管孩子有多大,如果你講錯了話,都要向他道歉。

●雨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