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贊成老師幫孩子改畫嗎?

經常有家長打電話問:老師總是改我家孩子的畫作, 這樣對孩子好嗎?也有老師這樣問:我到底能不能給孩子改畫呢?當孩子沉浸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裡時, 他完全以繪畫來表達自己, 不會去關注到畫面的主次關係、大小比例、前後關係等, 也不會注意到畫面是不是有美感, 此時其實是孩子表達的最佳狀態。

無論孩子畫得多麼不好, 都不應該在畫的過程中“改動”, 即使用語言給孩子建議也是一種打斷孩子思考的錯誤做法。

家長或老師可以在畫完後給他建議, 以便將來再畫時把控畫面美感。

《水裡的小房子》,

Advertisiment
水粉, 湯瑪斯 4歲

按照普遍思維, 水應該是藍色的, 但湯瑪斯只是畫了房子的藍色輪廓。

老師問湯瑪斯, 水怎麼是粉色的?

湯瑪斯說:我覺得粉色的水漂亮!

此時, 我們應該尊重湯瑪斯的“思想”, 如果一定把水改成藍色的, 就是改變了湯瑪斯的“思想”, 即使用語言建議也是一種“修改”。

《變身泥漿人》 墩墩 4歲

墩墩做完作品後, 這個泥漿人沒有頭髮沒手沒腳, 老師並不是提起筆給孩子的畫加上頭髮和手腳, 而是說“泥漿人怎麼沒有頭髮沒有手腳啊?

墩墩看看畫說:腳在泥裡面, 不想畫頭髮, 但是要畫上手!

墩墩不知道把手畫在哪裡, 老師活動了一下自己的手腳, 墩墩馬上添畫了手。 其實這是一種修改, 但是老師只是用語言和動作給孩子建議。

Advertisiment
並沒有動孩子的畫。

總結以上的情況, 媽隊認為:藝術創作就是為了表達孩子的思想, 老師不能改變孩子的畫作, 因為改變了畫面, 就改變了孩子的思想, 變成了教師的思想, 因此改變是不可以的。

至於能不能“動”孩子的畫, 那是另一種情況, 需要教師有極高的素質和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去“動”, 而且要“動”得有效

《企鵝一家在帳篷裡》 多多 4歲

這幅畫真傳神, 企鵝媽媽在帳篷裡休息, 企鵝爸爸出去散步, 小企鵝也跟著媽媽散步。 多多畫畫速度比較快, 他常常幾筆就把畫好的形象覆蓋掉, 小企鵝做好後, 多多一筆下去, 就把躺著的那只企鵝的嘴巴給蓋掉了!

老師趕緊拿起畫筆, 蘸上多多調好的顏色, 小心地沿著小企鵝的外面畫了兩筆,

Advertisiment
告訴多多要小心地沿著企鵝外面畫。 多多接下來自己完成了這幅畫。

老師動了多多的畫, 但只是為了告訴多多正確的用筆方法, 並沒改變多多的思想, 也告訴了多多如何用筆, 這是正確的做法。

《小兔乖乖》 真真 4歲

真真很順利地剪完了兔子的輪廓, 但不知道怎樣給兔子做內部的裝飾, 老師拿過真真剪的兔子, 折了一下, 慢慢地左一下, 右一下, 交叉後剪下一小片紙, 真真頓時明白了, 後面的工作都是真真自己做完的。

老師動了真真的作品, 是為了讓真真明白技法, 這是教學的一部分。

《小貓》 天天 4歲

天天起好稿子後, 就開始先用黑色畫眼睛了, 畫完眼睛後, 在眼睫毛之間畫黃色非常難, 而且黑色和黃色就會混在一起很髒,

Advertisiment
於是老師告訴天天先畫黃色, 後畫周圍的顏色, 等黃色晾乾再畫黑色的眼睫毛。

天天不理解, 於是老師在天天的畫上動了幾筆, 天天一下子就明白了。 先畫了紫色, 後畫了小貓的鬍子腳趾什麼的。

老師動了天天的畫, 是為了讓天天瞭解作畫的先後次序。

教育孩子是一個需要智慧與技巧的工程, 有時看似都是引導, 但不同老師引導出來的學生, 表現截然不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