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一代, 家長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都極為關注, 但對於兒童的心理健康, 現代的父母關注多少, 又瞭解多少?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 情緒良好, 個性健全, 能適應環境, 人際關係協調, 這些都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關係重大, 兒童心理不健康, 未來就有可能會產生人格缺陷和行為障礙。
具體來說, 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幾個衡量指標:
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
心理健康的人, 對自己的長處、短處、個性特點、都有現實的、正確的認識。 知道自己能幹什麼, 適合幹什麼;對於辦不到的事, 不會苛求自己。
有自信自立精神。
Advertisiment
心理健康的人, 會有明確的生活目標, 自我發展的驅動力。 因此, 在困難和逆境前能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冷靜對待和處理各種複雜的問題
善於協調人際關係。
對人對事都能採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己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 能採取友好寬容的、公平的、有理有節的方式處理, 容易與他人合作和相處。
主動適應環境, 順應社會需要。
心理健康的人, 能夠自覺調整整個人和環境的關係, 不是環境順應自己, 而是使自己適應環境。 在任何複雜的環境中, 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個性上的特點;另一方面, 又有適應環境需要的應變能力, 無論是在艱苦的逆境中, 還是在順利環境中, 都能很好地發展自己。
Advertisiment
就兒童心理健康角度而言, 根據研究, 以下十方面會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 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缺乏撫愛。 因為父母離婚或喪失父母等原因使兒童得不到關心與照顧。
二、教育態度不一。 父母雙方對待兒童的態度不一致或前後態度不一致, 呼冷呼熱。
三、兒權至上。 父母視孩子為“小皇帝”, 有求必應。
四、經常懲罰。 為一點小事就對孩子施以身體或心理上的懲罰。
五、不良誘惑。 有意無意地用不良行為或感情誘惑兒童, 造成不良行為習慣或心理。
六、過分苛求。 讓孩子學這學那, 提出不現實的過高要求。
七、角色混亂。 要求兒童扮演與其年齡、性別和能力不相稱的角色, 如男扮女裝。
八、欲求挫折。 對兒童的生理欲求作出抑制性的反應。
Advertisiment
九、弄虛作假。 經常對兒童說假話, 不守諾言。
十、父母操縱。 強迫兒童站在父親或母親的一邊, 或企圖控制兒童的情感和喜愛。
作為家長, 關注他的心理健康, 應該像關注他的身體健康一樣, 作為父母, 您做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