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需要瞭解的是孩子最缺,也就是最需要的東西!

有不少接受了新興教育觀念的家長們, 也許不會再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 懂得讓孩子擁有機會, 良好地成長, 可是, 他們希望什麼好機會都是自己孩子的, 什麼好處都讓自己孩子得到, 表面上, 孩子風光無限, 實際上, 背離了孩子基本的發展方向, 揠苗助長會引發嚴重問題。

前段時間, 有孩子到我們劇社報名。 小女孩很優秀, 導演也挺看重她, 小女孩的父母也答應孩子參加話劇表演, 孩子的奶奶卻趕了過來, 說要親自考察。

到了我們編輯部, 奶奶參觀了一番, 開始與我們的輔導員交流:“你們這裡的活動會給孩子發什麼證書?是哪一級部門承認的?”輔導員告訴她,

Advertisiment
我們這裡沒有證書發, 不過, 會儘量給孩子參加話劇公演的機會。

奶奶撇了撇嘴, 又問:“那麼, 參加公演會在考試中有加分機會嗎?”

輔導員告訴她:“估計沒有。 最多孩子將來如果有志向出國讀書的話, 我們可以給開證明。 ”

奶奶又撇了撇嘴, 對孩子的父母說:“我覺得這裡的活動意義不大!你看我孫女, 學了很多東西, 都是可以考級的, 拿了很多證書, 還參加了很多可以加分的比賽, 這才對孩子將來有用處。 孩子的時間這麼寶貴, 我們怎麼能把時間浪費在這裡?”她看看我, 是很為孫女自豪的神色。

輔導員無話, 我也沒什麼好說的, 孩子的父母偷偷跟我說, 孩子還是很喜歡表演活動的,

Advertisiment
有機會再把孩子送過來。 我客氣地說:“你們好好看看, 自己決定吧。 ”

杜威說過:“選擇了一種教育, 就選擇了一種生活。 ”我這裡的教育方式也並不萬能, 更沒有光鮮耀眼的證書獎狀為孩子鋪路, 有人不能接受是非常正常的。 只是作為家長, 尤其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 在為孩子選擇教育方式的時候, 需要慎之又慎, 多為孩子的未來考慮, 尤其要戒“近視”, 否則, 等將來孩子出了問題, 可能你還想不通花費了那麼多心血怎麼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非常聰明優秀的孩子。 她家境極好, 父母對孩子的發展也非常重視, 從小給她最好的教育, 學了很多特長, 拿了無數獎項, 非但如此, 她父母還給孩子創造了許多機會:上電視參加大型活動,

Advertisiment
採訪名人明星等等, 有的機會甚至就是托朋友找關係, 以金錢鋪路, 為孩子爭來的。 所以孩子在他們學校甚至那一片地區非常有名, 加之孩子成績又好, 性格又和善, 簡直沒有缺點可挑, 父母自豪極了, 覺得心血和金錢沒有白費。

可沒想到, 還是出問題了。

孩子可能是把太多的心思和時間花在了參加各種活動、取得各種獎項上, 一直以來都是忙忙碌碌, 在學校幾乎沒有時間與朋友玩耍, 也沒有時間享受個人空間。 到小學高年級時, 她突然發現, 自己能在大庭廣眾下朗聲發言, 卻沒有辦法找到一個朋友;在學校裡她是明星, 在班級中卻是最孤獨的那個。 整天只能與自己的影子做伴,

Advertisiment
你可以想像, 那是什麼滋味!

到了中學, 她更被孤立, 大家覺得她高高在上, 曲高和寡, 無法結交;而她從小時候開始就沒有在熱鬧的同學圈子中生活過, 也不知道該如何與人交朋友。 再光鮮的頭銜也不如平凡有趣的生活好, 她在各種舞臺上侃侃而談, 落落大方, 可一到學校就不說話了, 默默地躲在角落裡, 最後幾乎不肯上學了。 父母急了, 找到了我, 希望我能給她進行疏導。

自認識這個孩子, 我就很喜歡她, 她一下子變成這樣, 我也沒有想到。 但聽了她父母講的她的故事, 我想, 她的父母錯過了孩子發展的關鍵期了。

說道“關鍵期”, 想起了一則發展心理學的案例:

二戰後出現了許多戰爭孤兒, 瘡痍遍地的歐洲國家, 只能用一些設施簡陋的孤兒院臨時安置這些孩子,

Advertisiment
照顧的人手也遠遠不夠。 很多在孤兒院裡長大的嬰兒, 直到兩歲還很難穩穩地站立, 3歲之後才能跌跌撞撞行走。 難道嬰兒們不是到了年齡就掌握站與走的技巧的嗎?後來科學家研究, 這些嬰兒在缺乏照顧的孤兒院裡, 只能長時間地躺在小床上獨自度過, 缺乏必要的鍛煉站、走能力的機會, 因而延誤了練習的最佳時機。 非但如此, 長時間孤立玩耍的嬰兒們, 長大後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能力上也有缺陷。

這, 都是戰爭惹的禍, 今天, 我們身邊的有些孩子, 卻在“愛”中也走進了這樣一個怪圈。

這個女孩, 在該與夥伴一起玩耍, 享受集體生活, 學會與人交往的發展關鍵期——幼稚園、小學階段, 被引導著一直在東奔西跑參加各種出頭露面的活動(這些機會,本該在她長大些、成熟些後再一一給予,讓孩子在身心都準備好之後再參加,或者,即使參加,也有控制,有一兩樣對孩子的發展就完全足夠了,不要為了光輝的虛名,耗費孩子太多時間和精力),而她應該學習的,怎麼和別人相處,怎麼解決同學間的矛盾,怎麼友好溝通、平等交往,都沒有學到!

也許有人要問了:“這些東西怎麼學?我們從小沒學,不也好好的嗎?”

錯!這種學習,正是在“民間狀態”下進行的!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沒有在意過,很多孩子自己也未必在意過,舉例子來說:向同桌借一塊橡皮,需要語言溝通,如果你凶巴巴的,很可能就借不到;所以必須改變策略,好言懇求。

事例太簡單了,但分析起來這就是好多情商知識在裡面,你對語言、表情、肢體語言的控制,你對別人心理的認識和把握,你怎樣處理溝通上的問題(比如觀察或實驗:是凶巴巴的容易解決問題,還是好言好語容易解決問題),再上升層次就是你對各種人的性格的瞭解及應對措施……這種知識,書本上寫的根本不如實踐操作時學來的有效。

錯過這個交往的關鍵期,孩子突然面對班級上溝通能力已經很成熟的同學們,就容易融不進這個氛圍中去,也不太曉得該怎麼說怎麼做;加之這個孩子頭上頂的光環太多,很容易招惹嫉妒心,更難與人相處了。毛病就是出在這裡。

當這個孩子的家長聽了我的分析之後,若有所思,趕緊回去想辦法。只是,他們的方法雖有一定的補救效果,卻是有偏差的。他們選擇的方式是“找朋友”(或者,換個也許不太恰當的詞——“收買朋友”)。他們出面,邀請了女兒班上比較出色的一些同學,到家裡來參加party,對這些同學極盡照顧,希望這些同學能與自己女兒交朋友;又借孩子外出採訪的機會,多次為全班同學購買小禮物,大家拿到禮物的時候,確實很感激這個孩子。

只是,雖然淡化了嫉妒,這樣的友誼會是真友誼嗎?孩子身邊會圍著幾個人,不過也只是應了孩子父母的要求,乾巴巴互相問候一下而已,彼此根本走不進內心。上中學的孩子對友情是相當敏感的,她怎麼會不知道自己面臨的依然是孤獨呢?

她的家長無奈,又找到我這裡,請我出點子。我打電話給那個女孩,說:“從今天起,你要去關心你們班成績最差的那個同學。她玩什麼你就跟著玩,學習上尤其要幫幫她,多鼓勵。不要急著跟別人交朋友,只是多給她一些關心和幫助而已。”

孩子吃驚的樣子,我在電話裡都想像得出來,大概為了她的“發展”,她父母從來不會讓她與成績最差的孩子交朋友的。不過這回孩子信了我的,牙一咬,照辦了。

那段時間,我堅持每週和這孩子溝通一兩回,主要是瞭解她與最差的同學交朋友的情況。開始,兩個人都不適應,但這個女孩堅持付出了,慢慢的,兩個人竟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再接著,我又指點孩子通過這一個朋友,走進她們交往的圈子裡去。孩子的父母先有點擔心,我說,這個孩子素來優秀,是有譜的,不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於是他們也放心讓孩子交朋友。果然,她慢慢走進一個圈子,又慢慢走進了更多圈子,在與朋友相互溝通結交的過程中,原本缺失的一課被慢慢地補上了。令人欣慰的是,雖然繞了好大一個圈子,雖然曾讓這個孩子幾乎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她總算走出了誤區,既獲得了各方面的成功,也有了很多真心的朋友。

可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家長在做類似揠苗助長的事情。原本一心想的是為孩子好,結果反倒害了孩子。試看現在的書店,到處懸掛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標語和廣告,唆使家長把幼兒們本應用來發展基本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身體運動協調的能力、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與人交往的基本能力……的時間,都用在了教孩子識字、背詩、說英語、做算術上,自以為抓住了先機,其實不過是把小學要學的東西提前了而已(將來再學一遍,何其浪費)!而很多小學的孩子,又被家長要求著考級拿證書,參加那些風光無限的比賽,或者關在家裡讀“聖賢書”,沒有與夥伴玩樂的時間,沒有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沒有體驗各種經歷的時間,也沒有培養做事、學習的好習慣的時間了。很多曾經光鮮耀眼的孩子,最後是讓人失望的,這是為什麼呢?!

我對編輯部的孩子,往往會採取相反的方法。很多在班上是小幹部的孩子,在我這裡只是“平民百姓”,還要實打實地做一些基礎的事情,為什麼?他需要放下飛揚,踏踏實實磨練自己。很多在班上很平凡的孩子,在我這裡卻能當“領導”,為什麼?他需要有一個舞臺來展示自己,才能有信心和力量做得更好。我對那些經常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的孩子說:“你以後不要再投稿了。你想,你都做編輯編人家文章了,再發表有什麼意思?”我對那些常常拿獎狀來的孩子說:“你不用再參加什麼比賽了。你看,你組織的活動是給別人頒獎的,你再去拿那些獎有必要嗎?”為什麼?讓孩子的眼界更遠一些,不為一些小獎勵糾纏,浪費時間,而是走向更高的目標。

是的,我會給孩子們機會,但不會把誰捧得特別高,適可而止就好。我不需要拿某個孩子作為典型出來吹捧,學會平凡,擁有平常心,對心智不夠成熟的孩子來說最重要。

後言

把機會比作孩子的營養品的話,我想家長不難理解孩子健康成長的根本是什麼。沒錯,適當的補給一些營養品有利於孩子更好的發育,但要放棄均衡飲食,光靠吃些營養品就想健康成長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缺鐵而家長卻拼命給他補鈣的話,也不會起到預期的作用。換句話說就是:家長想讓孩子健康成長,首先應該弄清楚自己的孩子缺什麼,也就是要給孩子最需要的那一點。

被引導著一直在東奔西跑參加各種出頭露面的活動(這些機會,本該在她長大些、成熟些後再一一給予,讓孩子在身心都準備好之後再參加,或者,即使參加,也有控制,有一兩樣對孩子的發展就完全足夠了,不要為了光輝的虛名,耗費孩子太多時間和精力),而她應該學習的,怎麼和別人相處,怎麼解決同學間的矛盾,怎麼友好溝通、平等交往,都沒有學到!

也許有人要問了:“這些東西怎麼學?我們從小沒學,不也好好的嗎?”

錯!這種學習,正是在“民間狀態”下進行的!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沒有在意過,很多孩子自己也未必在意過,舉例子來說:向同桌借一塊橡皮,需要語言溝通,如果你凶巴巴的,很可能就借不到;所以必須改變策略,好言懇求。

事例太簡單了,但分析起來這就是好多情商知識在裡面,你對語言、表情、肢體語言的控制,你對別人心理的認識和把握,你怎樣處理溝通上的問題(比如觀察或實驗:是凶巴巴的容易解決問題,還是好言好語容易解決問題),再上升層次就是你對各種人的性格的瞭解及應對措施……這種知識,書本上寫的根本不如實踐操作時學來的有效。

錯過這個交往的關鍵期,孩子突然面對班級上溝通能力已經很成熟的同學們,就容易融不進這個氛圍中去,也不太曉得該怎麼說怎麼做;加之這個孩子頭上頂的光環太多,很容易招惹嫉妒心,更難與人相處了。毛病就是出在這裡。

當這個孩子的家長聽了我的分析之後,若有所思,趕緊回去想辦法。只是,他們的方法雖有一定的補救效果,卻是有偏差的。他們選擇的方式是“找朋友”(或者,換個也許不太恰當的詞——“收買朋友”)。他們出面,邀請了女兒班上比較出色的一些同學,到家裡來參加party,對這些同學極盡照顧,希望這些同學能與自己女兒交朋友;又借孩子外出採訪的機會,多次為全班同學購買小禮物,大家拿到禮物的時候,確實很感激這個孩子。

只是,雖然淡化了嫉妒,這樣的友誼會是真友誼嗎?孩子身邊會圍著幾個人,不過也只是應了孩子父母的要求,乾巴巴互相問候一下而已,彼此根本走不進內心。上中學的孩子對友情是相當敏感的,她怎麼會不知道自己面臨的依然是孤獨呢?

她的家長無奈,又找到我這裡,請我出點子。我打電話給那個女孩,說:“從今天起,你要去關心你們班成績最差的那個同學。她玩什麼你就跟著玩,學習上尤其要幫幫她,多鼓勵。不要急著跟別人交朋友,只是多給她一些關心和幫助而已。”

孩子吃驚的樣子,我在電話裡都想像得出來,大概為了她的“發展”,她父母從來不會讓她與成績最差的孩子交朋友的。不過這回孩子信了我的,牙一咬,照辦了。

那段時間,我堅持每週和這孩子溝通一兩回,主要是瞭解她與最差的同學交朋友的情況。開始,兩個人都不適應,但這個女孩堅持付出了,慢慢的,兩個人竟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再接著,我又指點孩子通過這一個朋友,走進她們交往的圈子裡去。孩子的父母先有點擔心,我說,這個孩子素來優秀,是有譜的,不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於是他們也放心讓孩子交朋友。果然,她慢慢走進一個圈子,又慢慢走進了更多圈子,在與朋友相互溝通結交的過程中,原本缺失的一課被慢慢地補上了。令人欣慰的是,雖然繞了好大一個圈子,雖然曾讓這個孩子幾乎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她總算走出了誤區,既獲得了各方面的成功,也有了很多真心的朋友。

可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家長在做類似揠苗助長的事情。原本一心想的是為孩子好,結果反倒害了孩子。試看現在的書店,到處懸掛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標語和廣告,唆使家長把幼兒們本應用來發展基本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身體運動協調的能力、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與人交往的基本能力……的時間,都用在了教孩子識字、背詩、說英語、做算術上,自以為抓住了先機,其實不過是把小學要學的東西提前了而已(將來再學一遍,何其浪費)!而很多小學的孩子,又被家長要求著考級拿證書,參加那些風光無限的比賽,或者關在家裡讀“聖賢書”,沒有與夥伴玩樂的時間,沒有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沒有體驗各種經歷的時間,也沒有培養做事、學習的好習慣的時間了。很多曾經光鮮耀眼的孩子,最後是讓人失望的,這是為什麼呢?!

我對編輯部的孩子,往往會採取相反的方法。很多在班上是小幹部的孩子,在我這裡只是“平民百姓”,還要實打實地做一些基礎的事情,為什麼?他需要放下飛揚,踏踏實實磨練自己。很多在班上很平凡的孩子,在我這裡卻能當“領導”,為什麼?他需要有一個舞臺來展示自己,才能有信心和力量做得更好。我對那些經常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的孩子說:“你以後不要再投稿了。你想,你都做編輯編人家文章了,再發表有什麼意思?”我對那些常常拿獎狀來的孩子說:“你不用再參加什麼比賽了。你看,你組織的活動是給別人頒獎的,你再去拿那些獎有必要嗎?”為什麼?讓孩子的眼界更遠一些,不為一些小獎勵糾纏,浪費時間,而是走向更高的目標。

是的,我會給孩子們機會,但不會把誰捧得特別高,適可而止就好。我不需要拿某個孩子作為典型出來吹捧,學會平凡,擁有平常心,對心智不夠成熟的孩子來說最重要。

後言

把機會比作孩子的營養品的話,我想家長不難理解孩子健康成長的根本是什麼。沒錯,適當的補給一些營養品有利於孩子更好的發育,但要放棄均衡飲食,光靠吃些營養品就想健康成長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缺鐵而家長卻拼命給他補鈣的話,也不會起到預期的作用。換句話說就是:家長想讓孩子健康成長,首先應該弄清楚自己的孩子缺什麼,也就是要給孩子最需要的那一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