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使用抗生素應注意哪些問題 ?

在臨床使用的藥品中, 抗生素的使用率是最高的, 如不加以注意, 由此帶來的不良反應也會增多, 對機體造成損害。 在使用抗生素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選擇抗生素:抗生素並不是什麼“靈丹妙藥”, 沒有一種抗生素能抑制或殺滅所有細菌, 只有使用對引起感染的細菌敏感的抗生素才能有效。 因此應根據患兒的臨床情況及結合有關化驗結果正確選用抗生素。

2、選擇適當的給藥途徑:各種給藥途徑各有其優缺點及應用指征, 治療輕、中度感染時可採用口服給藥, 宜選用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的製劑。

Advertisiment
有些藥物如慶大黴素、多粘菌素等口服後極少吸收入體內, 故不能用口服法治療全身性☆禁☆感染, 但可用於敏感菌所致的腸道感染。 對嚴重感染則應採用靜脈給藥。

3、合理掌握劑量:抗生素的劑量一般可按體重或體表面積計算, 但應根據患兒的生理、病理狀態而適當調整。 新生兒體內藥物代謝的酶系統發育尚不完全, 腎臟、肝臟對藥物的代謝、排泄能力較低, 藥物半衰期較長, 因此出生1個月內宜按日齡調整劑量。 腎功能減退時亦應根據腎功能受損情況調整劑量。

4、掌握療程:一般抗生素宜使用致體溫正常、症狀消失後3—4天。 如果急性☆禁☆感染在用藥48—72小時後臨床效果欠佳, 可考慮調整用藥。 但應注意使用抗生素不可用用停停、停停用用,

Advertisiment
也不能過於頻繁調換抗生素, 一種藥物起效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 用藥後短時間內症狀未見好轉, 就盲目認為該藥不靈, 而頻頻調換其它抗生素, 這樣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 還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造成疾病的反復, 延誤治療。 長期使用抗生素則有導致二重感染的可能。 二重感染又稱繼發感染, 是指繼發於藥物治療作用後的一種新的感染, 如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時, 胃腸內敏感細菌被消滅, 造成菌群失調, 致使不敏感的細菌或真菌大量繁殖, 引起繼發感染。

5、合理聯用抗生素:由於抗生素抑制或殺滅細菌的原理各不相同, 作用環節不同, 毒性反應也不一樣, 任意聯用抗生素是無效的, 甚至是有害的,

Advertisiment
只有合理聯用, 才能增加療效, 降低毒性。

6、不能片面追求使用新藥、進口藥。 抗生素療效好不好, 主要決定於細菌對所選的藥物是否敏感, 否則, 再新再貴的藥也無用。

7、在使用抗生素期間, 要注意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如有可疑現象, 如皮疹、蕁麻疹等, 要及時採取措施, 或減量或停藥, 或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抗生素類藥物屬於處方藥, 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應用。 需要強調的是切勿濫用抗生素, 因為抗生素只對細菌感染有效, 對病毒感染無效。 目前將抗生素盲目用於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的現象相當普遍, 應引起廣泛注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