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使用退熱藥應注意的事項

退熱藥

發熱是一種防禦機制, 但高熱可損害機體和引起併發症, 如小兒高熱驚厥。 所以, 小兒發熱須積極處理, 除了用物理降溫外, 還應使用退熱藥, 但要知道, 退熱藥只是對症治療, 治標不治本, 不能解除疾病原因, 而且高熱或持續發熱不退是嚴重疾病的信號。 因此, 使用退熱藥的同時, 還應使用治療疾病的藥物, 連續3天仍不退熱應看醫生。

可備用的藥有:撲熱息痛、小兒魯末那、小兒退熱栓、百服寧、泰諾、泰諾林、小白退熱口服液、柴胡飲、小兒退熱口服液等。

最佳必備退熱藥及使用方法:

1、撲熱息痛適用於2歲以上小兒根據年齡不同選擇不同劑量,

Advertisiment
一般情況下, 2-3歲5-100毫克, 4-6歲100-150毫克, 7-9歲150-200毫克, 10-12歲200-250毫克。 12歲以上, 250-500毫克, 輕度發熱38℃以下, 選擇較小劑量, 中度發熱38℃-39℃, 選擇中間劑量, 高熱39℃以上選擇大劑量。 撲熱息痛規格有兩種, 500毫克/片、300毫克/片。

2、小兒魯末那:尤其適用于嬰幼兒。 除有退熱作用外, 還有止驚作用。 可預防小兒高熱驚厥, 價格便宜, 療效好。 一般情況下, 半歲前半片, 以後每歲1片。 即3歲小兒可服3片, 可根據發熱程度加減劑量。

3、小兒退熱栓:當小兒高熱, 使用退熱栓, 有很好的退熱效果, 使用退熱栓時, 要注意放置方法。 把外包裝去掉, 小兒取側臥位, 暴露肛門, 緩緩推入退熱栓直至全部進入肛門。

其它備選商品藥還有:日夜百服寧、泰諾、泰諾林、康利諾等。

Advertisiment
可按照說明書使用。

使用退熱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退熱藥, 顧名思義, 發熱才需服用。 有的父母怕小兒發熱, 在小兒不發熱時也給服用退熱病, 以便預防發熱。 這是不對的。 當小兒不發熱時, 服用退熱藥, 小兒出汗過多, 丟失過多電解質, 造成低體溫, 失鹽失水出現虛脫, 甚至休克。

小兒發熱不同于成人, 不要忘記物理降溫, 尤其是嬰幼兒, 物理降溫速度快, 副作用少, 優於藥物降溫。

小兒汗腺不發達, 不易“發汗”切莫給小兒多穿多蓋“捂汗”, 這樣不但不能降溫反而使小兒體溫聚升, 甚至造成高熱驚厥。

服用退熱藥間隔時間一般不超過4-6小時。 當體溫降至已常或較前下降後, 也應4小時後測量體溫, 及時發現小兒發熱, 不要等到小兒再次出現高熱時方服用退熱藥,

Advertisiment
以免出現高熱驚厥。

服用退熱藥時, 藥物劑量可靈活掌握, 中度發熱按說明書推薦劑量, 高熱或超高熱時可適當增加劑量, 中度認下發熱可減少劑量。

小兒發熱一定要頻飲水, 稍增加食鹽攝入量, 飲料不能代替白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