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傷是指牙齒受到急劇創傷, 特別是打擊、撞擊等所引起的牙齒本身以及牙齒周圍牙床的損傷。 牙外傷的原因有打擊、撞擊、摔跤和交通意外等。 統計顯示人的一生發生牙外傷的兩個高峰年齡段分別是1~3歲和7~9歲。 1~3歲是孩子剛學會走路的時候, 7~9歲是恒門牙剛長出的時候, 牙外傷的發生雖然是意外事件, 有不可預測的特點, 但生活中如果能知曉一些關於牙外傷的知識, 將會在預防牙外傷發生和牙外傷一旦發生後獲得及時、合理、正確的急救。
如何防止牙外傷發生?
對於那些伴有前牙前突(俗稱爬牙)的兒童,
Advertisiment
新長門牙脫落怎麼辦?
乳牙牙床的深部有以後要替換該乳牙的恒牙(後繼恒牙)牙胚在那裡生長發育。 把脫落的乳門牙種回去可能會因感染而傷及後繼恒牙的牙胚。 因此臨床上乳門牙外傷脫落, 不作再植回牙床內。 恒門牙大約在8~9歲萌出, 此時的兒童好活動, 但自我保護意識較差, 常因小孩間的玩耍、東西扔來扔去擊中門牙或不小心摔了一跤引起門牙的外傷脫落。
Advertisiment
脫落牙該如何保管?
目前推薦保存好脫落牙的方法有:1.把患牙含在患兒或家長的口腔內。 2.用一小的杯子, 讓家長或小孩流些唾液在其中, 然後把患牙放在杯中。 3.把患牙放在盛有醫用生理鹽水的杯子或瓶子中。 4.目前認為, 新鮮的全脂牛奶也是儲存脫落牙很好的液體。 5.自來水中存放。 6.ETPS液中存放, 一種商用的、專為脫落牙設計的存放液。 以上幾種儲藏液中, 唾液和自來水僅作為暫時性的,
Advertisiment
治療後應注意什麼?
牙外傷的治療計畫相當複雜, 過程相當長。 首次治療後醫生會將可能出現的意外、病情的複雜性、要注意的事項等醫囑詳細告訴患兒及家長以取得配合。 患兒應遵照醫生的醫囑嚴格執行, 如外傷牙在外傷後一個月內應不能咬東西;樹脂冠修復後, 儘量不用該牙咬食物;對於較嚴重的牙外傷, 醫生對飲食的要求是流質→半流質→普食, 孩子要執行;對外傷牙的牙神經(牙髓)在觀察期間可能出現的疼痛、牙齦腫痛等,
Advertisiment
外傷治療過程是相當長的, 患兒不要因怕疼痛、因學習等原因, 不及時或不去複診。 家長應配合醫生完成整個治療過程。 在牙外傷治療過程中, 醫生、患兒、家長三者應密切配合完成整個治療過程, 以提高牙外傷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