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來自二寶的怨念:媽媽,請別把我當豬養!

為了響應二胎政策的號召, 家裡多了一個二寶, 那麼問題來了, 二寶要如何養呢?無數次聽到很多二胎媽媽的論調圍繞一個“養娃原則”展開, 那就是, 頭胎照書養, 二胎照豬養, 你當真想要個像豬一樣的孩子麼?

孔老師總說: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那你喜歡別人把你和豬相提並論麼?

如果你在肚子裡就聽到你媽媽想把你“當豬養”

做為一個生物鏈中最高等的智慧生命,

你有何感想——歡喜或是失落?

呃, 別用“我是開玩笑”來辯解,

這世界所有的玩笑都是騙不了人的潛意識。

從榮格的共時性或是量子糾纏理論來看,

Advertisiment

當你有念頭把自己肚裡娃比喻成“豬”,

肚裡的娃也就完全認同了母親賦予自己關於“豬”的身份和信念。

所以, 有這樣想法的二胎父母們,

如上結局真是你們想要的麼?

別讓二寶帶著不公平的怨念降世

當我們在懷孕、分娩、養育第一個孩子的時候, 對於父母來說都是第一次。 到了第二個和以後的孩子的時候, 父母的態度就會有所變化。 而大部分的變化的原因, 都是因為輕車熟路所以漫不經心。

每個家庭的兄弟姐妹之間性格都有差異,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於父母對待孩子的不同態度。

確實如此, 父母在內心對一個生命最初的定位, 將會影響他們看待這個孩子以及與這個孩子相關事情的態度、更深遠的還會影響父母在日後一系列的行為決策,

Advertisiment
並到終導致一個可見的結果。

就如同我們看到名叫“勝男”的女子, 大概就知道她的人生從出生就擔著本不屬於她的厚望與期待, 猜測到父母對她的性別或許有著巨大的遺憾……甚至能想見, 她會不由自主的像男人那樣去生活去工作, 最終極大可能失去一次做女孩的美好人生體驗甚至無法收穫婚姻的幸福……歸根結底, 這一切都來自于父母從小到大對子女持續不斷且力量巨大的“暗示”。

所以, 我想說的是, 對於你的二寶, 除了“當豬養”之外, 你還有什麼其他的想法?比如:

——在二胎政策之下, 試下“寶刀”老不老

——給大寶生個伴兒

——彌補遺憾

如果還有其他理由,

誠意建議父母們能轉轉念, 對你已經到來和期望到來的二寶兒這樣想:

Advertisiment

無論你是這個家庭裡的第幾個寶貝,

都是我們獨一無二的財富,

你值得一家人全心全意的呵護和對待,

因為,

你永遠是這個世界與眾不同的唯一。

二胎孕媽為啥多有不同的孕育體驗

每一個生命都是帶著使命來到這個世界。

TA不是為某件事也不是為某個人, TA並不想承載著一些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厚望或期待……TA只為回應父母的召喚而來。

因此TA希望獲得父母的祝福、愛以及尊重, 做一個完整的自己, 健康來到這個世界, 體驗這個世界, 並能夠為這個世界更好做點有價值的事。

你我也和這個寶貝一樣, 不希望被替代, 被遺忘, 被輕視。

所以, 一個生命最強大的自我意識在孕期時就被釋放出來,

Advertisiment
如果你去問有過二胎經歷的媽媽們, 兩個寶貝的孕育經歷是一樣的麼?答案大多數都是否定的——大寶沒吐過二寶吐的很厲害;大寶顯懷很晚二寶顯懷特別早;大寶全身痛二寶很妥帖……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完全不同的體驗?

是二寶在用他雖小而有力的能量向你傳遞著自己的心意:

——我是媽媽獨一無二的寶貝

——我是這個世界唯一的我

——我一定要用各種方式讓媽媽感受到我的與眾不同

如果, 作為二胎父母, 你因為經歷過孕育, 就忽略與二寶的交流與愛的給予, 那麼, 則有可能導致二胎的性格特徵在出生後, 多過趨向於內向、自我價值感低、壓抑的情緒、以及抑鬱的性格, 甚至最終會是用你們曾經對TA的冷漠來挑戰你們教養育。

Advertisiment
這在出生前心理學上已為我們進行了明確的揭示。

喜歡李思思作為二胎媽媽的這樣一種態度, 全心全心的停下事業的腳步來陪伴和等待第二個小生命的到來。 並不是所有的生命都可以被期待著的與自己的父母“久別重逢”。

二胎媽媽需GET的3大孕育重點

從積極的視角來看, 在把二寶“當豬養”的這種粗糙理念的背後, 也可以找到一些價值:經歷了大寶的孕養育之後, 二胎准媽媽們已經獲得了一些孕養育的基礎能力, 與此同時, 我們還有一些應該關注的潛在孕育重點, 希望每一個二寶媽媽在新的孕期都能get到。

雖對孕育恐懼感降低,

但空白孕產知識技仍需補充

一個經驗過孕產育的媽媽, 哪怕你在第一胎的時候再小白, 做為過來人,對每個階段的事情也大概會有一些瞭解。所以,如果是你與先生一起商量好的二胎計畫,那麼應該不會成為帶給你恐懼的事情。你只需要在曾經不夠系統的孕產育學習中,再次做好未盡知識的補充和新知識的更新即可。

但前面有說過,二胎媽媽的孕育體驗多有不同,因此在沒有體驗過的事情上,還請保持警醒,畢竟“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所以,在一胎時剖產以及未母乳的媽媽們,那些在一胎沒學明白的功課,比如順產和母乳的新技能,也是需要及時再補上的,因為二寶隨時可能來做考官呦。

整體而言,只要是備孕二胎的媽媽,一旦進入孕期,整體情緒的穩定度還是較一胎媽媽更優的。

“做媽媽”的勝任感雖強,

但分娩及生理方面需要更為精心

對於第二次做媽媽的女性而言,對於“生娃”這件事情在心理上“做媽媽”的勝任感通常較強,但並不意味著二胎媽媽在生理上就能夠保持足夠勝任力。

一方面,是因為伴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殖細胞會老化、妊娠併發症概率增高、分娩風險也會加大、身體疲勞度增強等等原因都可能令二胎媽媽在身體上變得有些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在分娩結局上,每個寶貝的狀態不同,所以,有可能一胎順但二胎遭遇剖;也可能一胎剖但二胎完美順產的。

面對可能不同的分娩結局,二胎媽媽在身體、生理和相關知識上都需要有更充分的準備才好,之後,對於產後身體的恢復也應該有更詳盡的計畫。

更懂得科學育兒,

也將面對重構的家庭關係與衝突挑戰

與很多二胎媽媽在交流的過程中欣喜的發現,她們在回顧大寶成長的路徑時,能夠更客觀和理性的發現自己在育兒過程中的各種BUG,為此她們會坦誠的表示,在二寶身上盡可能的不會再犯錯誤。

在中科院讀兒童發展心理學時,我也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同學,都是因為遭遇了育兒困惑而開始走進自我成長和探索的道路上來,這是家長主動與孩子共成長的良好的典範。

另外,對於年齡段不同的大寶和二寶的心理衝擊和關係構建,對父母而言也是重大的考驗和挑戰:家庭結構的重構,會導致家庭關係經歷一次新的探索和平衡,其中的複雜與樂趣大概也只能身在其中的父母能夠體驗。

我們知道一個事實

這世界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

我們也要面對一個現實

這世界上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寶貝

所以

愛你的每一個寶貝

他們都是唯一

做為過來人,對每個階段的事情也大概會有一些瞭解。所以,如果是你與先生一起商量好的二胎計畫,那麼應該不會成為帶給你恐懼的事情。你只需要在曾經不夠系統的孕產育學習中,再次做好未盡知識的補充和新知識的更新即可。

但前面有說過,二胎媽媽的孕育體驗多有不同,因此在沒有體驗過的事情上,還請保持警醒,畢竟“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所以,在一胎時剖產以及未母乳的媽媽們,那些在一胎沒學明白的功課,比如順產和母乳的新技能,也是需要及時再補上的,因為二寶隨時可能來做考官呦。

整體而言,只要是備孕二胎的媽媽,一旦進入孕期,整體情緒的穩定度還是較一胎媽媽更優的。

“做媽媽”的勝任感雖強,

但分娩及生理方面需要更為精心

對於第二次做媽媽的女性而言,對於“生娃”這件事情在心理上“做媽媽”的勝任感通常較強,但並不意味著二胎媽媽在生理上就能夠保持足夠勝任力。

一方面,是因為伴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殖細胞會老化、妊娠併發症概率增高、分娩風險也會加大、身體疲勞度增強等等原因都可能令二胎媽媽在身體上變得有些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在分娩結局上,每個寶貝的狀態不同,所以,有可能一胎順但二胎遭遇剖;也可能一胎剖但二胎完美順產的。

面對可能不同的分娩結局,二胎媽媽在身體、生理和相關知識上都需要有更充分的準備才好,之後,對於產後身體的恢復也應該有更詳盡的計畫。

更懂得科學育兒,

也將面對重構的家庭關係與衝突挑戰

與很多二胎媽媽在交流的過程中欣喜的發現,她們在回顧大寶成長的路徑時,能夠更客觀和理性的發現自己在育兒過程中的各種BUG,為此她們會坦誠的表示,在二寶身上盡可能的不會再犯錯誤。

在中科院讀兒童發展心理學時,我也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同學,都是因為遭遇了育兒困惑而開始走進自我成長和探索的道路上來,這是家長主動與孩子共成長的良好的典範。

另外,對於年齡段不同的大寶和二寶的心理衝擊和關係構建,對父母而言也是重大的考驗和挑戰:家庭結構的重構,會導致家庭關係經歷一次新的探索和平衡,其中的複雜與樂趣大概也只能身在其中的父母能夠體驗。

我們知道一個事實

這世界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

我們也要面對一個現實

這世界上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寶貝

所以

愛你的每一個寶貝

他們都是唯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