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 供給側改革的意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 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 提升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數量。 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 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就是從提高供給品質出發, 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 矯正要素配置扭曲, 擴大有效供給, 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 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 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開源疏流,

Advertisiment
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就是優化產權結構, 國進民進、政府宏觀調控與民間活力相互促進;就是優化投融資結構, 促進資源整合, 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就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品質, 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品質;就是優化分配結構, 實現公平分配, 使消費成為生產力;就是優化流通結構, 節省交易成本, 提高有效經濟總量;就是優化消費結構, 實現消費品不斷升級, 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

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準,

Advertisiment
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供給側改革的意義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在2016年1月26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準, 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 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 減少無效供給, 擴大有效供給, 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