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餐具如何變變變, 抓住寶寶的眼球, 抓住寶寶的胃!
1、輔食階段
5個月左右, 吃飯這個問題, 正式被提到寶寶的議程上了, 米糊、蛋黃、萊泥、果汁……寶寶除了心愛的奶以外, 可以品嘗更多美味了。 如果再配上寶寶合適的餐具, 寶寶的輔食過程會變得更輕鬆, 更“有效”。
軟勺
五六個月的小寶寶習了吸吮喝奶, 剛接觸勺子, 會習慣性地用舌頭卷, 或者企圖舀, 普通的勺子可能傷害寶寶幼嫩的口腔, 寶寶吃疼, 肯定不願意再嘗試第二次。 所以, 6-12個月內的寶寶, 都應該使用軟勺。
輔食碗
剛開始吃輔食, 總是很慢, 要讓寶寶隨時都吃到溫熱的食物,
Advertisiment
2、學習階段
18-36個月, 寶寶捏起勺子, 自己把飯菜送進嘴裡;寶寶捧起湯碗, 自己咕嚕嚕地喝, 哪怕是吃一半漏一半, 至少總有點兒零頭進了寶寶嘴巴的。 為他準備些有趣的餐具吧, 這能讓寶寶對吃飯這件充滿了挑戰的大事兒擁有更多的信心和興趣!
彎頭勺子
看著寶寶笨拙地用小勺子舀起一點兒飯, 努力地想要送進嘴裡, 可是小路膊怎麼也不聽話, 總是在飯離嘴巴還有點兒距離的時候就灑光了, 如此數次, 寶寶就失去了耐心, 要麼跑開去玩玩具了, 要麼耍賴讓媽媽喂。 給他準備一把彎頭勺子吧, 特別設計的勺子頭是拐了彎的, 寶寶可以輕鬆地把飯送進嘴裡。
Advertisiment
三角學習碗
看過寶寶學習吃飯的模樣, 媽媽也許總為寶寶著急, 他們的小手費力地用勺子想舀起食物, 可是食物跑到地上, 跑到桌子上, 就是不跑進勺子裡。 怪不得寶寶也會因吃力而放棄。
一款三角學習碗此時可是好幫手, 碗的邊緣設計成了內翹的造型, 這樣就能夠更容易沿著碗將食物放入勺內, 而不至於灑到外面。
3、獨立用餐階段
吸盤碗 牢牢吸住不怕掉
寶寶在努力吃飯, 他真的很努力, 可是在伸手舀菜的時候, 路膊肘把自己的小碗碰到了地上, 委屈的寶寶頓時興致大減。 一款底盤有吸盤功能的碗, 能夠把小碗吸在桌面上不會移動, 哪怕是用力拽也得拽一會兒, 更不用擔心被寶寶打翻。
兒童筷:讓寶寶感覺自己長大了
Advertisiment
3歲左右的寶寶, 勺子用了兩年多, 漸漸地膩了。 總試圖抓過父母的筷子來揮舞幾下, 感受大人的滋味。 好吧, 為他們準備一雙兒童筷, 這古老的傳統餐具, 使用起來可不像勺子那麼簡單, 這個過程充滿了挑戰, 寶寶在跟筷子“搏鬥”的過程中, 一口又一口的飯菜不知不覺就進了肚子。 做媽媽的就在旁邊看著樂!
感溫餐具一看就知燙不燙
有媽媽喂的時候, 媽媽都會細心地把食物吹一吹, 不燙了再喂, 寶寶自己吃了, 看著好吃的食物放在面前, 一手捧碗, 一手拿勺, 啊嗚一口就吞進一勺——哇!太燙了。 小嘴巴都燙得發紅, 寶寶可不敢再吃第二口。
有一套感溫的碗和勺子, 溫度一旦過高, 就會顯示不同的顏色, 教會寶寶後, 他能夠自己積極地判斷食物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