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依據氣質,選擇個性化教養

有哲人說過, 每個孩子都是天堂花園裡一朵獨特的小花, 有屬於自己的獨特芳香。 生活中, 我們也常常發現, 孩子和孩子, 真的很不一樣。
CASE 1 容易開心的小櫻
4歲的小櫻雖然比較情緒化, 但是, 只要你給她講一個好聽的故事, 或者給她一個玩具, 她就會馬上破涕為笑, 忘卻了所有的不快。
CASE 2 “單獨活動”的好好
4歲半的好好, 最大的特點就是“我行我素”加“動手動腳”。 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的時候, 好好卻獨自玩起了運動器械;一天的大部分時間裡, 好好都是個“自由人”。
CASE 3 慢一拍的云云
雖然才3歲半, 但云云整天篤悠悠的,

Advertisiment
平日說得最多的就是“算啦——算啦”, 他從不和小朋友一起玩, 問他為什麼, 他說:“他們不乖, 不聽話。 ”他更喜歡呆在答錄機旁聽音樂。
孩子和孩子之間,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心理學認為, 這和孩子的“氣質”大有關係。
很多父母會有疑問:“這麼小的孩子, 怎麼會有‘氣質’呢?”其實, 這裡說的“氣質”, 和爸爸媽媽平時說的“這個人很有風度、很有氣質”的那個“氣質”不一樣。
我們說的“氣質”, 是心理學上的概念, 指人的一種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 具有天賦的生物遺傳性, 和人的神經活動類型有關。
兒童心理學家觀察到, 剛出生的嬰兒就有不同的秉性:有些哭聲響亮, 動作有力、幅度大;有些則比較平靜、柔順。 這就是氣質的最初體現。 稍大點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對陌生人的反應、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日常活動性、情緒性等都各不相同, 這也是氣質差異的表現。
氣質分類:孩子氣質有哪些類型?
許多研究者都對嬰幼兒氣質進行過分類, 這次, 我們介紹廣受重視的湯瑪斯·切斯的類型學說。
分類一:9 個維度
湯瑪斯·切斯將兒童的情緒和行為分離出9個相對穩定的“維度”。
(1)活動水準:指孩子在活動中身體的活動量;
(2)節律性:指孩子生理活動(飲食起居)的規律性;
(3)趨避性:即接受或躲避的特性, 指孩子對新刺激的最初反應特點;
(4)適應性:指孩子對新環境、新刺激適應過程的快慢;
(5)情緒本質:孩子平時主要的情緒表現;
(6)注意分散度:孩子的注意力是否容易從正在進行的活動中轉移;
(7)反應強度:孩子情緒反應的強弱;
(8)持久性:孩子“專心”的時間長短;
(9)反應閾:孩子生理性☆禁☆感知和

Advertisiment

社會性☆禁☆感知的敏感性。 (通俗說來, 指身心兩方面的敏感程度)。
每個維度都有3種表現水準, 即較高(強)、適中和較低(弱), 這些“指標”決定了不同兒童在氣質上的差異。
爸爸媽媽可以自測一下, 您的孩子在這9個方面的表現如何。

注意

分散度

不易
分散

分類二:3 種主要氣質類型
根據9個維度的不同組合, 心理學家又歸納出兒童的三種主要氣質類型:
(1) 易養型:即生理節律(如飲食起居)較有規則, 愉快情緒較多, 情緒反應適中, 對新的刺激反應較積極, 比較容易適應環境, 比如容易開心的小櫻。
(2) 難養型:即生理規律節律性差, 父母較難掌握他們吃喝拉撒睡的不規則變化,

Advertisiment
負面情緒多, 情緒反應強烈, 對新異刺激反應消極, 較難適應新環境, 比如“單獨行動”的好好。
(3) 發動緩慢型:活動性、適應性和情緒反應性上都比較慢, 情緒經常不太愉快, 如果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 對新異刺激會慢慢感興趣, 並慢慢活躍起來, 比如慢一拍的云云。
根據湯瑪斯·切斯的測量, 易養型兒童占40%, 難養型占10%, 發動緩慢型占15%, 其餘35%具有2種甚至3種類型混合的特點, 可歸結為交叉型。

父母視點:好氣質?壞氣質?
很多父母想瞭解:哪一種氣質是“好的”?哪一種是“壞的”?我家孩子的氣質到底是好還是壞?
心理學家認為, 無論哪種氣質類型、無論氣質維度上的哪種表現水準, 都各有積極和消極的兩面性。 孩子的氣質根本沒有好壞之別
有些父母從字面上理解,

Advertisiment
以為“易養型”的孩子比“難養型”的孩子更有優勢。 但研究表明, “難養型”孩子也有很多獨特的優勢:正因為他們比較敏感, 所以, 父母能及時瞭解他們的身體狀況, 醫生也更容易正確診斷, 因此能在疾病早期採取必要的醫療措施。 相反, 由於易養型孩子即使患病也不大哭大鬧, 所以醫生診斷時容易產生錯覺, 貽誤適當的治療時機。 研究還發現難養型兒童要求較多, 情感反應強烈, 因而得到哺乳的次數也多;而易養型兒童則較易挨餓, 甚至死亡。 再比如, 人們一般認為易養型的孩子智力發展較快, 這與他們積極探索環境, 情緒控制能力強等特點有關。 但是, 學者發現在中上階層的家庭中, 難養型嬰兒的學齡前期智力發展比易養型嬰兒更好, 這是因為受過教育的父母會更耐心、花更多精力,對這類“難纏”孩子進行積極的教育。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難養型”孩子的“麻煩”也許正是他們的發展契機。
氣質教育實戰對策:順乎天性,導之有方
對於“難養型”的孩子,父母要多費些心思,更注重和孩子的磨合、互動時的方式方法;而對於易養型兒童,父母也不能因為他隨和、好帶就漫不經心,否則會延誤他的發展。
至於孩子在9個氣質維度上的表現,我們認為:表現適時一般不需要“特別對待”,而高或低於適中範圍的,則需要父母特別關注。既要尊重孩子的特點,又要採取適當方法,創設合理的環境,加以引導和改變。
特別提醒:請尊重孩子的氣質
有一些年輕父母說:既然孩子的氣質是“天生”的,而且不同氣質也各有利弊,那麼,不如聽天由命算了。其實,孩子的成長,絕大部分都取決於其自身特點與早期環境的相互作用,而父母的教養方法和態度,正是早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的氣質雖然無好壞之別,但是,父母的態度卻可以左右孩子是“揚長避短”還是“揚短避長”。
有些年輕父母喜歡在心中“塑造”一個理想的孩子的“模型”,在孩子降生之後,當他們真正面對一個鮮活的小生命時,卻發現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真實的孩子有可能如你所願,但更有可能另具特點,這就要求父母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了,如果你們一味堅持自己的意願,採取強制方式,硬將自己活潑潑的孩子往心中的“理想孩子模型”上靠,或者因為實在“靠不上”而對孩子喪失信心、放任自流。這樣一來,一方面,導致養育困難,媽媽容易產生焦慮、厭煩、暴躁以及挫敗感、無能為力感等負向情緒;另一方面,也造成寶寶對環境不信任,對父母冷漠、疏離、對立、逆反,甚至於導致一些行為問題。
國外學者發現:在難養型兒童12個月時,母親提出的社會性要求越少,當幼兒18個月時,撫育就越

困難。兩年後,這些難養型兒童的氣質特徵又反過來越來越強烈地影響母親。此時,母親對這類兒童更多地採用警告、禁止的方式,態度也比較強硬,這類兒童的反抗因此更多,母子雙方的衝突也增加了。當發現兒童脾氣暴躁、頑劣不化時,母親往往會做出讓步,而這種讓步會助長孩子的壞脾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由此可見,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氣質特點,接受並尊重孩子的天性,提出合理的期望、要求,尋求適合孩子天性的個性化教養方式,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引導。這樣做,既有利於完善孩子的性格,促進孩子早期心理健康發育;也有利於年輕父母消除育兒焦慮,樹立自信的教養信念,形成融洽親密的親子關係。

這是因為受過教育的父母會更耐心、花更多精力,對這類“難纏”孩子進行積極的教育。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難養型”孩子的“麻煩”也許正是他們的發展契機。
氣質教育實戰對策:順乎天性,導之有方
對於“難養型”的孩子,父母要多費些心思,更注重和孩子的磨合、互動時的方式方法;而對於易養型兒童,父母也不能因為他隨和、好帶就漫不經心,否則會延誤他的發展。
至於孩子在9個氣質維度上的表現,我們認為:表現適時一般不需要“特別對待”,而高或低於適中範圍的,則需要父母特別關注。既要尊重孩子的特點,又要採取適當方法,創設合理的環境,加以引導和改變。
特別提醒:請尊重孩子的氣質
有一些年輕父母說:既然孩子的氣質是“天生”的,而且不同氣質也各有利弊,那麼,不如聽天由命算了。其實,孩子的成長,絕大部分都取決於其自身特點與早期環境的相互作用,而父母的教養方法和態度,正是早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的氣質雖然無好壞之別,但是,父母的態度卻可以左右孩子是“揚長避短”還是“揚短避長”。
有些年輕父母喜歡在心中“塑造”一個理想的孩子的“模型”,在孩子降生之後,當他們真正面對一個鮮活的小生命時,卻發現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真實的孩子有可能如你所願,但更有可能另具特點,這就要求父母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了,如果你們一味堅持自己的意願,採取強制方式,硬將自己活潑潑的孩子往心中的“理想孩子模型”上靠,或者因為實在“靠不上”而對孩子喪失信心、放任自流。這樣一來,一方面,導致養育困難,媽媽容易產生焦慮、厭煩、暴躁以及挫敗感、無能為力感等負向情緒;另一方面,也造成寶寶對環境不信任,對父母冷漠、疏離、對立、逆反,甚至於導致一些行為問題。
國外學者發現:在難養型兒童12個月時,母親提出的社會性要求越少,當幼兒18個月時,撫育就越

困難。兩年後,這些難養型兒童的氣質特徵又反過來越來越強烈地影響母親。此時,母親對這類兒童更多地採用警告、禁止的方式,態度也比較強硬,這類兒童的反抗因此更多,母子雙方的衝突也增加了。當發現兒童脾氣暴躁、頑劣不化時,母親往往會做出讓步,而這種讓步會助長孩子的壞脾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由此可見,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氣質特點,接受並尊重孩子的天性,提出合理的期望、要求,尋求適合孩子天性的個性化教養方式,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引導。這樣做,既有利於完善孩子的性格,促進孩子早期心理健康發育;也有利於年輕父母消除育兒焦慮,樹立自信的教養信念,形成融洽親密的親子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