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便秘不愈父母愁 通便妙法在此籌

一位孩子的母親說, 她的小孩大便乾燥、排便困難, 每隔四五天才解一次大便, 每次解便費力得不得了, 臉蛋掙得通紅, 排完便後又直叫肛門痛。 有一次還引起肚子突然劇痛, 送到醫院去醫生開始還以為是膽道蛔蟲症, 直到進一步診查才確診是大便不通引起的腹痛, 真把人急壞了。

您知道上面這個孩子得的是什麼病嗎?這就是醫學上稱為“便秘”的疾病, 它在小兒時期是經常見到的。 那麼怎樣才能算“便秘”呢?便秘是指大便次數減少, 經常5~6日甚至更久才大便一次;或者雖然1~2日排便一次, 但糞質乾燥硬結,

Advertisiment
排出困難, 或糞質雖不幹硬, 孩子也有便意, 但排便困難。 現代醫學認為, 當腸道功能紊亂, 糞便在腸道中滯留太久, 水分被重新吸收, 使大便乾燥堅硬, 就發生了便秘。

孩子的便秘真是讓家長們感到棘手。 為了讓孩子通便, 家長們十八般武藝全使上:現代手段、古代秘方、開塞露、果導片、肥皂條……, 各種致瀉藥全成了“開後門”的看家法寶。 這樣做好不好呢?如果只是偶爾為之, 那也無妨, 但要是把解決孩子後“股”之憂的希望寄託到藥物上, 這是不可取的, 也是下下策。 因為利用藥物維持大便只是治標, 而不治本, 它只能為您的孩子暫緩燃眉之急, 而不能讓您從此“高枕無憂”, 為什麼呢?

一般說來, 孩子的便秘多數與飲食因素有關。 飲食因素有:進食太少,

Advertisiment
大便自然少;奶中糖量過少, 大便質地會變硬;食物過精, 纖維質過少, 蔬菜和水果缺乏, 使形成大便的渣滓缺乏;食物中如果香料太多, 纖維質太多也不行, 因為可引起腸道痙攣性的便必;飲水不足、脂肪量攝入不夠, 則可致無力性便秘;食物中蛋白質太多也使大便燥結難行。 種種原因均讓大便在腸內“固若金湯”、“堅定不移”。 也許有的家長並不把孩子便秘當作一回事, 認為不就拉不出大便來嗎, 隔幾天自然會解, 小事一樁, 任其發展。 我說可別小看了便秘, 它可能會在您的疏忽大意中引發孩子各種各樣的疾病呢!民間不是有句諺語“要想無病、腸中常清”嗎?現代醫學也發現:食物殘渣長時間留在腸道內並由腸道內的細菌發酵腐敗產生各種有害物質,
Advertisiment
這些物質被人體重新吸收後, 超過了肝臟解毒能力就會引起中毒症狀, 出現各種病症, 如精神差、食欲不振、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口臭、咽痛、頭昏頭痛等。 又由於大便硬結, 排便時用力掙, 可以引起肛裂、脫肛、痔瘡等病, 所以可不能掉以輕心噢!

要治療便秘根本的方法是要改善飲食內容和習慣, 輔以訓練排便習慣。 而單純依靠藥物治療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反而還會引出不少弊端, 如經常使用瀉藥或灌腸一則刺激性太強;二則可使正常的排便反射減弱、消失, 更不利於自主排便;三則使腸壁肌肉日漸乏力、功能失常、蠕動減弱, 大便滯留在腸道內的時間更長。

那麼怎樣調整飲食呢?

Advertisiment

從不同喂哺方式看, 用人奶餵養的小兒, 可加喂加糖的菜水, 新鮮桔子汁、紅棗或黑棗汁、蜂蜜水(每天喂60~90ml, 喂少了無效)。 人工餵養的小兒多數是喂牛奶, 牛奶很容易引起便秘, 應注意在奶中加8%的糖或適量的輔食, 也可以喂蜂蜜、番茄汁、桔汁、棗汁、菠菜汁等;較大嬰兒可加菜泥、菜末、果泥、粥;再大的嬰兒可增加較粗的穀類食品, 以刺激腸蠕動, 減少食物殘渣在腸內的停留時間。

從食物的品種上看, 可多選擇粗纖維類、油脂類或具有滑腸作用的食品與藥物相配食用。 粗纖維類食物:如韭菜、白菜、芹菜、蒜苗、菠菜等, 油脂類食物:如芝麻、花生、核桃、松子等, 滑腸作用的食物、藥物如黑木耳、香蕉、蜂蜜、無花果、甜杏仁、火麻仁等。

從病情的屬性看,

Advertisiment
如果是熱性便秘, 就應避免與大蒜、辣椒、煎炸等燥熱刺激的食品“相會”在餐桌;如果屬於體虛便秘, 見小兒平時少氣懶言, 易患各種疾病, 排便無力等, 則要忌吃生冷瓜果, 以防再耗正氣;如果屬於進食過多的便秘, 則不要強迫孩子再進食, 還要防止過多進食, 並且要禁食難以消化的食物如油煎食品、糯食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