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孩子的母親說, 她的小孩大便乾燥、排便困難, 每隔四五天才解一次大便, 每次解便費力得不得了, 臉蛋掙得通紅, 排完便後又直叫肛門痛。 有一次還引起肚子突然劇痛, 送到醫院去醫生開始還以為是膽道蛔蟲症, 直到進一步診查才確診是大便不通引起的腹痛, 真把人急壞了。
您知道上面這個孩子得的是什麼病嗎?這就是醫學上稱為“便秘”的疾病, 它在小兒時期是經常見到的。 那麼怎樣才能算“便秘”呢?便秘是指大便次數減少, 經常5~6日甚至更久才大便一次;或者雖然1~2日排便一次, 但糞質乾燥硬結,
Advertisiment
孩子的便秘真是讓家長們感到棘手。 為了讓孩子通便, 家長們十八般武藝全使上:現代手段、古代秘方、開塞露、果導片、肥皂條……, 各種致瀉藥全成了“開後門”的看家法寶。 這樣做好不好呢?如果只是偶爾為之, 那也無妨, 但要是把解決孩子後“股”之憂的希望寄託到藥物上, 這是不可取的, 也是下下策。 因為利用藥物維持大便只是治標, 而不治本, 它只能為您的孩子暫緩燃眉之急, 而不能讓您從此“高枕無憂”, 為什麼呢?
一般說來, 孩子的便秘多數與飲食因素有關。 飲食因素有:進食太少,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要治療便秘根本的方法是要改善飲食內容和習慣, 輔以訓練排便習慣。 而單純依靠藥物治療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反而還會引出不少弊端, 如經常使用瀉藥或灌腸一則刺激性太強;二則可使正常的排便反射減弱、消失, 更不利於自主排便;三則使腸壁肌肉日漸乏力、功能失常、蠕動減弱, 大便滯留在腸道內的時間更長。
那麼怎樣調整飲食呢?
Advertisiment
從不同喂哺方式看, 用人奶餵養的小兒, 可加喂加糖的菜水, 新鮮桔子汁、紅棗或黑棗汁、蜂蜜水(每天喂60~90ml, 喂少了無效)。 人工餵養的小兒多數是喂牛奶, 牛奶很容易引起便秘, 應注意在奶中加8%的糖或適量的輔食, 也可以喂蜂蜜、番茄汁、桔汁、棗汁、菠菜汁等;較大嬰兒可加菜泥、菜末、果泥、粥;再大的嬰兒可增加較粗的穀類食品, 以刺激腸蠕動, 減少食物殘渣在腸內的停留時間。
從食物的品種上看, 可多選擇粗纖維類、油脂類或具有滑腸作用的食品與藥物相配食用。 粗纖維類食物:如韭菜、白菜、芹菜、蒜苗、菠菜等, 油脂類食物:如芝麻、花生、核桃、松子等, 滑腸作用的食物、藥物如黑木耳、香蕉、蜂蜜、無花果、甜杏仁、火麻仁等。
從病情的屬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