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而自願地結合在一起,
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包括言語和行為)而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
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下面介紹幾個促進寶寶合作行為的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民主寬鬆平等的家庭氛圍,
是培養孩子合作精神的首要條件。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
孩子願意、樂於合作。
因此,
父母應尊重孩子的意願和人格,
全方位地接納自己的孩子,
不失時機地以讚美、鼓勵的語言同孩子說話。
一般情況下,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去理解與尊重孩子,
用委婉的語調與孩子交談,
就比較容易贏得孩子的合作。
如孩子有了差錯,
家長可藉故暗示孩子的缺點,
而不當面數落,
給孩子一個自我省查的機會。
家長有了差錯,
也要向孩子認錯道歉,
請求諒解,
這樣做讓孩子信服的同時,
也無形中為孩子提供了積極的行為榜樣。
一方面可以使孩子明白父母已經考慮到了他的觀點和利益,
同時表明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另一方面,
委婉的口氣可以增加協調的氣氛,
減低反抗心理並贏得合作。
如對孩子說:“很抱歉打擾你”“如果你樂意幫忙,
我會很高興”,
“謝謝”“對不起”等等。
二、為孩子樹立合作的榜樣
家庭是孩子學習生活的第二課堂,
Advertisiment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他們往往會依照父母的做法和小夥伴交往合作。
因此父母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爸爸媽媽之間,
爺爺奶奶之間、婆婆媳婦之間是否能夠分工合作,
互相配合,
會對孩子產生直接的影響。
如,
媽媽燒飯做菜,
爸爸在旁幫著洗菜、揀菜;家裡搞衛生媽媽拖地,
爸爸在旁幫著整理;奶奶買衣服,
媽媽則幫著出主意,
這在無形中為幼兒提供了積極的行為榜樣,
另外,
父母與鄰里之間、與同事之間、與親戚之間的合作也是孩子觀察、學習的榜樣。
三、為孩子創造合作的機會
父母應多為孩子提供與同伴合作學習和遊戲的機會,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合作。
父母應盡可能地為孩子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
採用“走出去,
請進來”的辦法。
在閒暇時多帶孩子到公園、社區的綠地等熱鬧的公共場合,
或親戚朋友家去玩,
鼓勵孩子多與他人交往,
多為孩子創設結交小夥伴的機會。
也可邀請孩子的小夥伴到家裡來玩。
如,
孩子玩娃娃家角色遊戲時,
孩子間必須共同商量、友好合作、相互配合,
才能使遊戲順利進行下去,
如“拍打氣球”的遊戲,
孩子必須輪流拍打氣球,
相互配合,
氣球才不會掉下來,
此外,
共搬玩具筐、共整理玩具、幫助鄰居看小弟弟、小妹妹等大帶小交往活動都可以為孩子提供大量的學習和實踐合作的機會。
四、教給孩子合作的技能
孩子年齡小,
Advertisiment
缺乏社會交往經驗,
孩子往往不知如何去合作,
這就需要家長教給孩子合作的技能,
指導孩子怎樣去合作。
家長可通過圖書、畫冊、電視,
或孩子發生矛盾時通過具體事件,
生動形象地向他們講明什麼是分享合作,
還可針對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現的矛盾,
向孩子提出一些問題,
如“兩個小朋友,
只有一個玩具怎麼辦”?引導孩子歸納總結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如“兩個人輪流玩”,
或者“兩個人一起玩”,
等等。
如孩子在下棋時,
往往都想贏,
所以爭吵、耍賴的情況時有發生,
父母就可讓孩子知道如何謙讓,
如何遵守規則,
碰到問題怎樣去商量等;如幾個孩子在一起搭積木,
就應該讓孩子學會一起商量,
分配工作;遇到矛盾時,
Advertisiment
就應尊重孩子讓他們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
引導孩子比較“看法”,
最後共同確定一個大家都比較滿意的方法......,
通過這些具體的合作情景,
通過一次次的交往,
孩子逐漸習得合作的方法、策略,
懂得玩遊戲前,
要一起商量,
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時,
要協商解決問題;當玩具或遊戲材料不夠時可互相謙讓、輪流;當同伴遇到困難時,
要主動用動作、言語去幫助他,
當自己遇到困難、一人無法解決時,
可以主動找小朋友協助。
這樣,
孩子到了集體中便會主動與人合作,
易於與其他孩子相處。
通過這些具體的合作情景,
幫助幼兒逐漸習得合作的方法、策略,
嘗到合作的甜頭而渴望合作。
五、讓孩子感受合作的快樂
孩子做出合作行為,
但孩子自己常常不能明顯感覺到,
因此,當孩子和父母一起做完事情。
因此,當孩子和父母一起做完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