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孩子是“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 大大小小的事情, 均是父母一律包辦。 但全權代勞會導致孩子過度依賴父母, 獨立性差, 並使父母和孩子雙方都進入較累的狀態。 下面是保姆式媽媽的常見做法, 你, 中招了嗎?
1、代勞孩子的一切事
經常聽到幼稚園老師抱怨到, 很多孩子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了, 還不會自己綁鞋帶、不會自己穿衣服。 其實, 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因為有太多的保姆式媽媽存在了。 孩子已到了可以掌握基本技能的年紀, 媽媽還從心裡認為“他做不到”, 不是擔心孩子會出意外,
Advertisiment
有專家提出:家長每為孩子代勞一件事, 就等於減少了一點孩子將來在這個社會中的競爭力。 父母要清楚, 自己只能在孩子遇到困難時, 給他提供幫助。 而不是在孩子遇到困難時, 就立刻接手代勞。 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獨立性與動手能力。
拒絕代勞, 應該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 從小事做起, 逐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當寶寶又在哭鬧著“媽媽穿衣服媽媽穿衣服”的時候, 媽媽不要急著放下手中的事情, 匆匆忙忙幫孩子代勞, 而是可以慢慢引導孩子, 教會他如何穿衣服,
Advertisiment
在孩子學習動手做事情的初期, 由於沒有頭緒, 往往費時長, 效果也不好。 很多心急的父母寧願自己動手快速搞定。 但培養孩子良好的動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 鼓勵孩子自己動手, 慢慢做好, 而不是抹殺孩子學習的過程。
2、無條件滿足孩子所有要求
經常會聽到小朋友這樣的要求, “媽媽, 我想要個新玩具”、“媽媽, 美美今天背了個新書包。 我也想要個新的書包”。 而我們大多數時候聽到的答案則是, “好, 只要寶寶喜歡, 媽媽就給你買”。 的確, 現在的家庭, 絕對部分都是獨生子女, 孩子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寶貝, 不管孩子想要什麼,
Advertisiment
而孩子也看准了父母的這種心理, 隨著年齡增加, 他們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從小書包, 到高科技電子產品與名牌服飾, 孩子的物質需求越來越高。 而父母一旦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時, 就會哭鬧不已, 甚至死纏爛打, 很多家長只要一看到孩子哭, 就會乖乖投降。
殊不知, 無條件滿足孩子, 只會讓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膨脹, 凡事都只會考慮自己, 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 一旦孩子離開父母, 把這種和人打交道的模式帶到了新環境中, 就會難以適應容易與人發生衝突, 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 其實, 孩子的成長, 需要的不僅僅只是物質, 還要有愛的灌溉。
Advertisiment
父母應該讓孩子懂得, 工作的艱辛和金錢的來之不易。 當孩子下次再提出物質需求時, 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 媽媽要學會堅決的拒絕他, 即便看到孩子哭鬧不停, 也不要讓步妥協。
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 也不要立即去輕易滿足他, 而應該換種方式, 比如讓孩子去洗洗碗, 掃掃地, 做做家務活, 通過孩子自己的努力換來獎勵。 這樣可以讓孩子懂得, 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穫, 一味哭鬧、發脾氣或者蠻不講理是達不了目的的。
3、對孩子過度保護
每天, 都有大量兒童意外受傷的案例不斷發生, 每每看到此, 家長們的神經就會繃得格外緊, 對自家孩子“嚴加看管”, 都會做出相應的保護措施。
但卻不知, 自己的過度小心,
Advertisiment
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對話是正確的, 但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 部分家長並沒有做到良好的解析, 哪些交往方式是值得鼓勵的, 哪些人是要拒絕對話的。 這些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不利於孩子跟老師溝通相處, 也不利於他跟其他同齡人的交往。 影響了孩子的交往能力。
當孩子與孩子鬧了矛盾之後, 部分家長就會告誡自家的孩子“以後不要跟某某玩”, 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 但事實上, 孩子們會因為這樣的摩擦, 更懂得如何與人溝通。 成長太過一帆風順的孩子, 遇到了苦難反而會不知所措。 現在有一種新說法, 叫“30歲兒童”, 都到了而立之年, 凡事仍不能自立, 沒有長輩陪在身邊就惶惶不可終日。 這也是屬於家長過度保護造成的惡果,
那媽媽又應該如何防止自己對寶寶過度保護呢?
給予孩子鼓勵和放手讓其發揮是關鍵。告訴孩子他很勇敢,可以自己獨立完成很多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媽媽不妨鼓勵孩子到樓下的便利店買東西,讓他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等,當然,處於安全的考慮,媽媽可以在孩子身邊悄悄跟著觀察。
其次,不忘放手讓孩子多做自己喜歡的事。在安全的條件下可以任由孩子去觸碰他覺得好奇的東西。讓孩子盡情的去摸索,從而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4、打擾孩子做事
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並且集中不了精神。很大可能源於背後有個愛不分時段打擾的媽媽。
孩子容易被身邊的新鮮事物吸引,愛對其研究摸索。當孩子很認真地擺弄某個玩具、或認真地在看故事書時,孩子處於全神貫注、高度興奮的狀態。這時候,他們特別靈敏,理解和記憶能力也非常強。
如果媽媽突然出現,貿然問道“寶寶在幹嘛啊?給媽媽看看”“哪裡不會了?讓媽媽教一下你”,不但會打斷孩子的思路,還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長期下來,孩子在做事方面就養成很難集中精神、三分鐘熱度的習慣。
相信孩子能力,給予肯定與支持
當孩子告訴大人“讓我自己試試”的時候。表明孩子想自己獨立完成。這時候的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學會安靜觀察孩子。當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才伸出援助的雙手,指導他如何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跟你分享成功的喜悅時,家長可以嘗試告訴孩子“你這樣做很棒,下次繼續加油”之類的話來鼓勵他。家長的肯定才能讓孩子更有信心保持研究熱度。
那媽媽又應該如何防止自己對寶寶過度保護呢?
給予孩子鼓勵和放手讓其發揮是關鍵。告訴孩子他很勇敢,可以自己獨立完成很多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媽媽不妨鼓勵孩子到樓下的便利店買東西,讓他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等,當然,處於安全的考慮,媽媽可以在孩子身邊悄悄跟著觀察。
其次,不忘放手讓孩子多做自己喜歡的事。在安全的條件下可以任由孩子去觸碰他覺得好奇的東西。讓孩子盡情的去摸索,從而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4、打擾孩子做事
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並且集中不了精神。很大可能源於背後有個愛不分時段打擾的媽媽。
孩子容易被身邊的新鮮事物吸引,愛對其研究摸索。當孩子很認真地擺弄某個玩具、或認真地在看故事書時,孩子處於全神貫注、高度興奮的狀態。這時候,他們特別靈敏,理解和記憶能力也非常強。
如果媽媽突然出現,貿然問道“寶寶在幹嘛啊?給媽媽看看”“哪裡不會了?讓媽媽教一下你”,不但會打斷孩子的思路,還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長期下來,孩子在做事方面就養成很難集中精神、三分鐘熱度的習慣。
相信孩子能力,給予肯定與支持
當孩子告訴大人“讓我自己試試”的時候。表明孩子想自己獨立完成。這時候的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學會安靜觀察孩子。當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才伸出援助的雙手,指導他如何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跟你分享成功的喜悅時,家長可以嘗試告訴孩子“你這樣做很棒,下次繼續加油”之類的話來鼓勵他。家長的肯定才能讓孩子更有信心保持研究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