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保暖過度 寶寶冬天也“中暑”

現在, 由於大多數夫婦只生一個孩子, 所以初做父母時都沒什麼育兒經驗。 當把孩子接回家後, 他們往往特別注意為嬌嫩的新生兒保暖。 這雖然是必要的, 但是他們的保暖做法卻不一定正確!

怎樣正確的給寶寶保暖呢?

以下幾種錯誤做法要立即停止:

1、許多家長喜歡給寶寶穿—件又—件的毛衣, 一條又一條的毛褲。 寶寶穿得太多太緊, 一是束縛孩子的活動;二是寶寶容易出汗, 濕了以後在吹到風就會著涼, 反而容易感冒。

2、如果將寶寶短短的頭頸塞的滿滿的, 而寶寶流口水較多的話, 被口水浸濕再幹的衣領就會發硬,

Advertisiment
將寶寶頸部皮膚蹭破, 發生感染。

3、寶寶褲腰疊加在—起, 會將寶寶柔軟的肋骨壓住, 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肋骨外翻。

4、寶寶在曬太陽時, 給孩子蒙上紗巾, 戴上帽子, 還隔著玻璃曬, 會影響殺菌和寶寶維生素的吸收。

新生兒保暖過度沒好處

但經常是即便天氣暖和、室溫適宜, 也要把孩子裡三層外三層地包裹起來, 而且門窗緊閉。 這樣的過度保暖被大多家長認為是必須的。 但事實是否如此。

人的體溫調節中樞有一個類似於空調的溫度調定點, 通過機體的散熱和產熱來保持體濕恒定, 環境溫度高時, 人體通過出汗、皮膚表面血管擴張等方式把熱量散發出去;環境溫度低時, 表皮血管收縮, 寒冷時還會有肌肉劇烈收縮(打寒戰)使產熱增加而熱量散發減少,

Advertisiment
所以人一般不會因環境溫度變化而發生體溫波動。 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 皮下脂肪層較薄, 對外界溫度變化比較敏感。 既可能因過冷造成體溫過低, 也可能因環境溫度太高而引起體溫升高。 過度保暖使環境溫度升高, 新生兒會發生高熱(體溫可達40度), 大量出汗使身體內液體大量丟失, 會出現脫水、酸中毒、缺氧、腦水腫等一系列表現。 如果過熱環境沒有得到改善, 新生兒的病情會進一步惡化, 可發生腦癱、智力障礙、癲癇或死亡。

原則上以新生兒面色正常、四肢溫度且全身無汗為宜。 如果新生兒臉上有汗、體溫超過37、5度(無疾病時)且有不安、煩躁等異常, 表示保暖過度,

Advertisiment
應減少衣被或鬆開包裹;新生兒手腳發冷、體溫在36度以下時表示保暖不足, 應適當增加室溫, 加衣被或採取其他取暖措施。

寶寶保暖要注意頭肚子和腳

兒童, 特別是學齡前兒童的免疫功能發育不很健全, 對氣候比較敏感, 尤其是早晚天氣變化大時容易感冒, 因此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增減衣服, 一般受寒著涼是由頭部、腹部和腳部引起的。

小編總結:寶寶保暖不宜過度, 否則危害極大。 家長可根據室溫、孩子的狀態等判斷保暖是否恰當。 寶寶的保暖不應全身穿得厚厚的, 只要在頭、肚子和腳幾個關鍵部位多穿點就可以, 睡覺時要蓋好被子, 以防腹部著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