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保護好寶寶囟門的四大措施

囟門是寶寶尚未彌合的頭骨中間有一菱形空間, 像脈搏一樣一跳一跳的, 人體的重要穴位——百會穴便在其中, 它是反映寶寶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視窗, 媽媽要細心觀察這個小視窗, 及早發現有無異常現象, 並做好相關的護理工作。

保護好寶寶囟門的四大措施

1、囟門的清洗可在洗澡時進行, 可用寶寶專用洗髮液而不宜用強鹼肥皂, 以免刺激頭皮誘發濕疹或加重濕疹。 清洗時手指應平置在囟門處輕輕地揉洗, 不應強力按壓或強力搔抓, 更不能以硬物在囟門處刮劃。 如果囟門處“乳痂”不易洗掉,

Advertisiment
可以先用麻油或精製油蒸熟後潤濕浸透2-3小時, 待這些污垢變軟後再用無菌棉球按照頭髮的生長方向擦掉, 洗淨後撲以嬰兒粉。

2、不要給寶寶使用材質太硬的枕頭, 如綠豆枕、砂枕, 否則很容易引起寶寶頭部及囟門變形。 此外, 想要寶寶的頭型完美, 就要經常為他翻翻身, 改變一下睡姿。 寶寶喜歡光線, 如果他習慣側向某一邊睡, 可以在另一側用光吸引他。

3、 在夏季外出, 要給寶寶戴好遮陽帽, 防止熱透過囟門引起中暑;在冬天外出應戴較厚的帽子, 在保護囟門的同時又減少了熱量的散失。

4、保護好寶寶的頭部, 注意家中傢俱, 避免尖銳硬角弄傷寶寶的頭部。 如果寶寶不慎擦破了頭皮, 應立即用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止感染。

寶寶的囟門發育

Advertisiment

人的顱骨是由6塊骨頭組成的。 寶寶出生後, 由於顱骨尚未發育完全, 所以骨與骨之間的相互銜接處存在著縫隙, 並且, 在寶寶頭的頂部及枕後部形成兩個沒有骨頭覆蓋的區域, 它們分別被稱為“前囟門”和“後囟門”。 長在寶寶頭後部的後囟門呈較小的三角形, 長在寶寶頭頂及前部的前囟門比後囟門更大更明顯, 呈鑽石形。 出生時寶寶的頭骨比較軟, 而且是靠軟組織連接的。 因為頭部是寶寶全身長得最大的部分, 當媽媽分娩時, 囟門能讓寶寶的腦袋暫時“縮小”, 寶寶的頭部可以改變形狀從而順利通過狹窄的產道。

不同寶寶囟門的大小會有些不同。 正常寶寶出生時, 前囟門的大小約為1.5×2釐米, 外觀看上去, 前囟門平坦或稍稍有些凹陷。

Advertisiment
前囟門通常要到生後6個月左右才又開始逐漸變小, 一般在12~18個月閉合。 頭的後部正中的後囟門呈三角形, 一般在生後2~3個月時閉合。 寶寶囟門部位缺乏顱骨的保護, 故在閉合前要防止堅硬物體的碰撞, 但可以用手輕輕摸, 也可以洗, 如果寶寶頭上有痂, 千萬不能用手摳, 可先泡軟, 再輕輕地洗去。

後囟門在寶寶頭的後部正中, 呈三角形。 寶寶剛出生時, 後囟門很軟, 還沒有閉合。 一般在寶寶生後2~3個月時開始閉合。 寶寶的後囟門部位缺乏顱骨的保護, 因此, 爸爸媽媽要注意, 在寶寶後囟門閉合前, 一定要防止堅硬物體的碰撞, 但可以用水輕輕地洗。

寶寶後囟門的閉合, 標誌著寶寶頭部發育趨於完善, 也是寶寶腦細胞發育第二個高峰期的到來。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