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的初步形成是從幼兒期開始的, 兒童社會化的過程就是兒童個性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過程。 幼兒期個性的初步形成, 可以從如下幾方面說明。
(一)顯示出較明顯的氣質特點
兒童出生時就有不同氣質類型差異, 到幼兒期兒童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不同表現得更為明顯。 如有的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很敏感, 有的則遲緩;有的活潑, 有的安靜;有的積極探索, 有的則顯得消極被動等。
氣質是與生俱來的, 但具有一定的可變性和可塑性, 幼兒期是可塑性比較強的時期。 成人可以有針對性地創造條件,
Advertisiment
(二)表現出一定的興趣愛好差異
這種愛好差異表現在男女兒童對服裝和玩具的愛好、對遊戲活動傾向的不同、對學習和活動興趣的區別等。 幼兒傾向于以主觀態度決定事物的價值, 他們很容易對各種有主觀價值的事物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
(三)表現出一定的能力差異
這表現在感知能力、注意和記憶等認知能力上, 更明顯地表現在言語、計算和藝術等特殊才能方面。
(四)最初的性格特點的表現
初步形成了對己、對人、對事物的一些比較穩定的態度。 有的兒童比較合群, 樂於分享;有的則表現孤獨, 顧自己;有的兒童自信、勇敢,
Advertisiment
二、我情緒體驗的發展
幼兒的自我情緒體驗由與生理需要相聯繫的情緒體驗(愉快、憤怒)向社會性情感體驗(自尊、羞愧)發展。 自尊是最值得重視的幼兒情緒體驗。 自尊是自我對個人價值的評價和體驗。 自尊需要得到滿足, 便會使兒童感到自信, 體驗到自我價值, 從而產生積極的自我肯定。
(一)幼兒的自尊感隨年齡的增長而迅速發展
有研究(韓進之)表明, 3歲組有10%、4歲組有60%許、5歲組有80%許、6歲組有90%多的兒童體驗到自尊。 到童年期, 兒童的自尊具有穩定性。
(二)幼兒期自尊水準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預測以後的情緒發展和適應性
自尊體驗可區分為高自尊、中等自尊和低自尊三個等級。 高自尊與以後對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相關,
Advertisiment
(三)影響兒童自尊的因素
1.父母的教養方式
高自尊兒童父母教養的特點有四個:
一是溫暖、關愛, 積極接納孩子的特點和需求, 熱心參與孩子的遊戲等活動;
二是嚴格要求, 要求明確, 但不採取強制性管束;
三是民主, 對有關孩子事情的決策, 給孩子表達觀點的自由, 耐心聽取他的意見;
四是以身作則, 為孩子樹立典範。
2.同伴關係因素
建立同伴友誼關係和被集體接納是自尊體驗的兩個重要因素。 朋友的親密程度高和被集體接納的程度高是自尊的重要需求, 親密感有利於建立依戀與社會支援,
Advertisiment
三、幼兒期兒童認同的發展
(一)認同及其對兒童發展的意義
心理學家把兒童對成人個性品質的效仿稱為“認同”。 認同所產生的效仿與簡單的行為模仿不同。 現代發展心理學理論認為, 產生認同的基礎是兒童知覺到自己與認同物件之間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如性別、相貌或能力等);認同帶給兒童以歸屬感和成就感;認同使兒童獲得榜樣的力量和發展的動力;認同對兒童的性別意識和道德意識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二)幼兒期兒童認同的物件
兒童認同的物件通常是具有較高的地位、具有權威性, 有較強的能力, 聰明、健壯或漂亮的人。 幼兒主要是對父母產生認同,
Advertisiment
兒童對富有“心理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對象的認同和對這些物件的效仿, 會使他們產生自我效能感, 增強自我“強大感”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