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房間佈置非常適合他本身的條件, 當他輕輕打開門的時候, 門的扶手大小恰好能為他的手所握住;掛衣物的衣鉤就在他用手能夠得著的地方;房間所放的椅子, 其重量正好適合他的臂力。
在他自己做事的時候, 他的動作是那樣的輕鬆而又優美, 讓人感到完全是一種享受, 完全不像我們平時看到的一些孩子拿東西很費勁。
所以, 在這裡建議家長們:儘量為孩子創造一個每樣東西的大小都與其能力相匹配的環境, 並讓他輕鬆、快樂地生活其間。 這不僅有助於發展孩子的能力, 而且也會讓他們更加熱愛周圍的環境和生活。
Advertisiment
相信他們在這種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生活”態度一定會令你驚歎不已。
孩子需要的東西很簡單, 一個適合自己行動的環境。 任何按比例縮小的日常生活中的物品, 比如小板凳、小床、或一隻小小的勺子, 都將比一隻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奇形怪狀的玩具更符合他們的內心需要。 他們將在這些小東西上樂此不疲, 從而促使智慧的發展。
在這種環境之下, 孩子學會了獨立, 變成了一個不需教導就能自我成長的人。 在自己喜歡的環境裡, 他們獲得了很大的滿足, 逐步適應社會生活, 並且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立的性格。 在這一過程中, 父母無需干涉過多, 只須充當一個觀察者的角色, 安靜地遠距離觀察著他們即可。
Advertisiment
孩子們總是習慣於借助外界的環境來促進自身的成長。 比如他喜歡使用與自己身高、年齡相配的椅子、桌子、沙發、衣櫃, 喜歡用自己的小臉盆、小毛巾、小刷子……可以說, 孩子們的這些舉動其實就是想憑藉自己的雙手和能力去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們渴望跟成人一樣, 希望有自己的安排, 希望能跟大人一樣有自己的生活。
很多時候孩子表現為萎靡不振, 並不是他們真的病了, 而是他們渴望擁有一個自己的天地。 這時, 如果能提供一個適合他們的環境, 萎靡不振的面貌會很快消失, 他們的能力也仿佛一下子增強了, 不僅會令我們刮目相看, 也讓我們對孩子自身心理的成長發出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