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假期,寶貝旅游裝備全策略

假期到了, 使爸爸媽媽有了更多的時間帶孩子去認識大自然、親近大自然。 走進自然對家長而言是一種放松心情的休閑, 對孩子而言是開闊眼界、提高身體運動和自理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的最有益的去處。

要去郊外了, 相信每個孩子聽到這個消息后都是興奮異常的, 不過郊外親子游還是比較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 至于3歲以下的寶寶, 還是等到大一些再參加吧。

在出發前, 家長不妨先給孩子“上一課”, 在地圖上把要去的地方指給孩子, 讓他們對目的地有個感性認識, 做好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心理準備。

Advertisiment

收拾行囊去郊外

開始收拾行囊了, 家長有沒有考慮過讓孩子參與進來呢?別小看收拾行囊的環節, 這可是孩子很渴望參與進來的, 雖然有時他們會給準備工作幫些倒忙, 但是當孩子了解了行囊里都要放些什么的時候, 對他們進行旅游常識普及的第一步就算完成了。

衣物

郊外的天氣相比城市還是早晚溫差大、氣溫多變的。 由于孩子機體免疫與抗病能力較弱, 家長在準備衣物時, 應根據當地的天氣情況帶上相應的衣物, 防止孩子受涼感冒。 孩子一般都比較好動, 所以準備的衣服要考慮適合戶外活動, 可讓孩子穿寬松耐磨的長袖衣、長褲和適合長途行走的鞋。 長衣長褲可以阻擋紫外線曬傷肌膚, 還可以避免孩子被郊外植物的枝葉刺傷和蚊蟲的叮咬。

Advertisiment

如果行程在2天以內, 那么可以為孩子帶一套換洗內衣和外衣褲 ;如果超過2天, 至少要帶2套, 此外, 再帶拖鞋和旅游鞋各一雙。 值得注意的是, 一定要讓孩子穿并帶他們平時穿習慣的鞋, 不然在走石子路或小陡坡時, 孩子的腳會被鞋磨得很痛。

到郊外旅游, 家長可以考慮讓全家穿“家庭裝”或者是同色系的衣服, 這樣既方便“認人”又可以增添情趣, 還會讓孩子覺得這樣的打扮有趣、好玩。

食物

在郊外可不像在城市里, 到處都是便利店和餐館, 所以事先準備好一些餐點干糧、飲用水隨身攜帶是很重要的。 如果旅途不長, 可以帶些方便食用的肉類、豆制品、面包、可生吃的蔬菜與水果等。

Advertisiment
當然孩子的零食可別忘帶啊, 像巧克力、餅干、糖果等, 雖然在家時是要嚴格控制孩子食用這些零食的, 可郊游時這些零食卻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如果感到肚子餓或精神疲勞就吃些零食, 人會立刻精神起來的。

旅途中的飲食宜清淡, 應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 多喝白開水或飲用水, 如果孩子出汗過多, 可以事先在水中放少許鹽, 補充因流汗而消耗的鹽分。 若到餐館吃飯, 最好要一些制作簡單的菜肴, 因為饑餓的孩子往往沒有耐心等待太久。 家長還要注意飲食衛生, 不要讓孩子吃生冷的食物, 盡量使用自備的餐具和水具。

日常用品

衛生紙、消毒紙巾、洗漱用具、洗護用品、毛巾、防曬霜、塑料袋、垃圾袋、手電、打火機、便捷刀具、雨具、水壺、方便餐具等用品是出游時必帶的。

Advertisiment

藥品

出游時難免會有些小意外, 像腳被鞋磨破了、便秘或者腹瀉、被蚊蟲咬傷了……所以一些常備藥還是要隨身攜帶的。 在外出郊游時可以準備感冒藥、退燒藥、止瀉藥、解熱止痛藥、防暈藥、防蚊蟲藥、溫度計、紅花油、創可貼, 做到有備無患。

孩子的包

為孩子準備一個隨身攜帶的雙肩小背包, 讓他也體驗一下“背包客”的感覺。 告訴孩子他的小包里可以放些他特別喜歡的毛絨玩具、裝滿水的小水壺、愛吃的零食和喜歡看的圖書, 并讓他自己動手把這些物品放進包里。

小腳丫的妙招

物品放置要合理

很多家長都很發愁:書包里裝了一大堆的東西, 可在需要的時候找起來卻特別費勁,

Advertisiment
經常是快要把東西都從包里都拿出來的時候才找到了需要的物品。 其實只要物品合理地放置, 東西自然就好找了。

放置物品時, 先將各種物品歸類后分別裝進塑料袋里, 然后按照輕且不宜碎物品放下面、重及易碎物品放上面的原則放置物品。 將重物品放在上面避免了在背包時人往后仰的感覺, 使身體在上山下山時自然向前傾。

醋的妙用

出發前喝一小杯加醋的溫開水, 可以有效地避免暈吐;就餐時往菜里加些醋, 既可增進食欲, 又可殺菌防病;如果皮膚被蚊蟲叮咬, 將醋涂上還可消毒止癢;若是因新環境不適應而難以入睡, 在睡之前喝一杯加醋溫水便能很快睡著了。

郊外景致美不勝收

看慣了高樓林立和車水馬龍的孩子們, 來到大自然后的心情就像雨后的天空一樣晴朗。大自然是最好的教科書,在讓孩子欣賞美景的同時,還能讓他們學到不少知識。

眼睛里的大自然

在郊外的小路上行走時,隨處都能看到花瓣和顏色各異的野花、從樹上飄落下來的各色落葉、隱約出沒于草叢中的各種昆蟲……孩子們會興奮地看看這兒摸摸那兒。如果一路上不時能看到溪水,家長可以帶孩子找找生活在溪邊的小動物,看看它們是怎樣生活的,吃些什么,睡在哪里。

璀璨的星空在城市里是很難被看清楚的,家長不妨在晚飯后帶著孩子一起去看星星,告訴他們北斗七星的模樣,并一起尋找北極星的位置,相信孩子從此會對天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秋天的落葉也是非常美麗的,家長可以事先為孩子準備個小的筆記本,讓他把認為漂亮的落葉夾進本里,做成漂亮的樹葉書簽。同時還可以通過識別不同落葉的形狀,讓孩子認識不同的樹。

安全比美景更重要

孩子天性好動,在郊外游玩時由于沒有較強的安全意識,所以很容易受傷,因此,家長在出發前一定要給孩子制訂一個詳細的《出游安全規則》,并在游玩時多加留意孩子的安全。

旅游時會經過一些危險區域景點,如陡坡密林、懸崖蹊徑、急流深洞等,在經過這些危險區域時,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獨自冒險前往,要讓孩子的身影時刻保持在自己的視線之內。家長可以在出發前、乘車路上和游玩當中讓孩子了解可能會出現的危險,如:迷路、遭遇雷雨、被樹枝刮傷、被蚊蟲咬傷、落水、扭傷等情況,告訴孩子何處會出現危險,遇到危險后應該如何尋求救援和自救。

時刻關注孩子的行動并讓他遵守《出游安全規則》,才會使郊外的旅程雖充滿刺激但絕對安全!

不要破壞大自然

讓孩子知道,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植物,所有的生物都生存在地球這個大家園上,為了使這個家園更美麗、為了能讓更多的人到大自然中欣賞她的美景,我們必須善待大自然中的一切。

在旅途中家長要有意識地教育孩子不能隨便采摘野花野草、抓捕小動物,不隨便大小便。游覽時不大聲喧嘩,驚擾生活在周圍的動物。在野餐后不要忘記把吃剩的食物裝進自帶的垃圾袋中帶走,盡量恢復活動地點的自然狀態。

應付危險見招拆招

郊外遇險的求救信號

在郊外游玩如果遭遇危險不能自救,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穩定家人的情緒,尤其是孩子的情緒,然后再根據當時的情況發出不同的求救信號。

/STRONG>

這是最快捷的求救方式,只要遇險地點有手機信號,家長就可以通過撥打110進行求救。

聲音求救

如果遇險地點與經常有人來往的區域相隔不遠,那么可以通過大聲呼喊或借助其他物品敲擊發出的聲響來進行求救。

利用反光鏡

利用各種能夠反射光的物品進行求救也是很好的方法,這樣可以讓前來救援的人員很快確定遇險方位,找到遇險人員。

在地面上做標志

如果遇險地點有比較開闊的地面,那么可以用草或樹枝等身邊可以利用的物品擺成特定的求救信號,如SOS,以方便救援人員尋找。

路遇落石

郊外行走在盤山路上時,也許會發生游人被落石擊中并受傷的事故,為了避免傷亡發生,家長應盡量帶孩子行走在安全的道路上。如果在途中看到有“注意落石”的警示牌,家長應讓所有人用厚衣服將頭部包緊,加快腳步迅速通過,在通過時要注意頭頂上的動靜。如果正巧碰到有落石發生,家長應盡快帶孩子到大巖石后面躲避落石。

躲避雷擊

如果在郊游時遇到打雷,家長應帶領孩子躲到附近地勢較低的地方。如果附近有小屋,可以與屋主人協商進入屋內避雷,但切不可靠著墻壁,因為雷打到墻壁后,會順著墻壁傳到地面。在打雷時還可以躲到巖石背面或在巖洞中蹲下來。

在躲避雷擊時,一定不要在樹下避雷,尤其是高大茂盛的樹,如果身邊有電塔也要遠離。在打雷時,要將身邊的金屬類物品如:皮帶、傘、相機、手表、項鏈、金屬發卡和胸針等放到塑料袋中,放在離自己較遠的巖石背面。如果在湖邊或在溪水中游玩時遭遇打雷,那么要迅速上岸或遠離湖邊。另外在遇到打雷時也要迅速從人口稠密的地方離開。

身體不舒服了

如果在出游時發現孩子突然想吐或者覺得腦袋昏沉沉的,那么要先暫停前進的腳步 ,找一個平坦舒適的地方讓孩子先躺下。臉色發紅時

當發現孩子的臉色發紅、呼吸急促但身上卻沒有汗時,有可能是中暑了,如果不是中暑,就是血壓升高的緣故。家長要讓孩子平躺在陰涼下休息一會兒,還可將頭部放在高10厘米左右的地方以減輕大腦的負擔。

臉色發青時

臉色發青出冷汗,也是中暑的癥狀,家長可以在孩子平躺后將腳墊高讓他休息一會兒,以提高腦部的血壓,直到臉上恢復血色。

嘔吐、貧血和眩暈時

當孩子想吐時,要讓他臉朝下趴著,將右手伸到下巴下面枕著胳膊,這樣會使他覺得輕松一些,這種姿勢避免了仰面時吐出的東西和唾沫阻塞氣管導致的窒息。如果遇到貧血和眩暈要找個陰涼處坐下,將雙腿并攏,把額頭貼在膝蓋上靜坐一會兒。

傷口流血

傷口流血時應該立刻清洗傷口,用干凈的布壓住傷口,這樣可以有效地止住流血,然后再將傷口包扎好。如果血從布里滲出,就要更換布繼續壓住傷口,等到血流速度減慢后再進行包扎。

扭傷

孩子的腳或手扭傷后應立刻躺下,讓扭傷部位抬至比心臟高的位置,然后對患處進行冷敷,直到患處沒有感覺為止。冷敷后要及時將孩子送入醫院治療。

眼睛和耳朵里的異物

如果灰塵鉆到上眼皮中,家長可以一手按住孩子的上眼皮,另一只手將下眼皮往上輕擠,用壓出的眼淚將灰塵沖走。如果是下眼皮進入灰塵,就拉住眼皮用干凈的紗布蘸水輕輕抹擦。如果這樣還不行,就盛一盆水將眼睛浸入水中然后眨眨眼。

在郊外如果遇到孩子的耳朵里鉆進了蟲子,家長應讓孩子把進蟲子的耳朵對著有光的地方,或者用手電筒照著耳洞也可以,因為蟲子一般會爬向有光的地方。家長切記不要用耳挖勺或棉簽摳,以防將蟲子擠到耳朵深處捅傷耳膜。

被蟲子蜇傷

孩子被蟲子蜇傷后,家長要先檢查一下被蜇的部位,如果毒刺還在,最好先用指甲把刺拔出,然后用冷水將被蜇的部位降溫。切記不要通過擠壓皮膚將刺擠出,這樣會使刺上的毒進到皮膚里。

來到大自然后的心情就像雨后的天空一樣晴朗。大自然是最好的教科書,在讓孩子欣賞美景的同時,還能讓他們學到不少知識。

眼睛里的大自然

在郊外的小路上行走時,隨處都能看到花瓣和顏色各異的野花、從樹上飄落下來的各色落葉、隱約出沒于草叢中的各種昆蟲……孩子們會興奮地看看這兒摸摸那兒。如果一路上不時能看到溪水,家長可以帶孩子找找生活在溪邊的小動物,看看它們是怎樣生活的,吃些什么,睡在哪里。

璀璨的星空在城市里是很難被看清楚的,家長不妨在晚飯后帶著孩子一起去看星星,告訴他們北斗七星的模樣,并一起尋找北極星的位置,相信孩子從此會對天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秋天的落葉也是非常美麗的,家長可以事先為孩子準備個小的筆記本,讓他把認為漂亮的落葉夾進本里,做成漂亮的樹葉書簽。同時還可以通過識別不同落葉的形狀,讓孩子認識不同的樹。

安全比美景更重要

孩子天性好動,在郊外游玩時由于沒有較強的安全意識,所以很容易受傷,因此,家長在出發前一定要給孩子制訂一個詳細的《出游安全規則》,并在游玩時多加留意孩子的安全。

旅游時會經過一些危險區域景點,如陡坡密林、懸崖蹊徑、急流深洞等,在經過這些危險區域時,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獨自冒險前往,要讓孩子的身影時刻保持在自己的視線之內。家長可以在出發前、乘車路上和游玩當中讓孩子了解可能會出現的危險,如:迷路、遭遇雷雨、被樹枝刮傷、被蚊蟲咬傷、落水、扭傷等情況,告訴孩子何處會出現危險,遇到危險后應該如何尋求救援和自救。

時刻關注孩子的行動并讓他遵守《出游安全規則》,才會使郊外的旅程雖充滿刺激但絕對安全!

不要破壞大自然

讓孩子知道,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植物,所有的生物都生存在地球這個大家園上,為了使這個家園更美麗、為了能讓更多的人到大自然中欣賞她的美景,我們必須善待大自然中的一切。

在旅途中家長要有意識地教育孩子不能隨便采摘野花野草、抓捕小動物,不隨便大小便。游覽時不大聲喧嘩,驚擾生活在周圍的動物。在野餐后不要忘記把吃剩的食物裝進自帶的垃圾袋中帶走,盡量恢復活動地點的自然狀態。

應付危險見招拆招

郊外遇險的求救信號

在郊外游玩如果遭遇危險不能自救,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穩定家人的情緒,尤其是孩子的情緒,然后再根據當時的情況發出不同的求救信號。

/STRONG>

這是最快捷的求救方式,只要遇險地點有手機信號,家長就可以通過撥打110進行求救。

聲音求救

如果遇險地點與經常有人來往的區域相隔不遠,那么可以通過大聲呼喊或借助其他物品敲擊發出的聲響來進行求救。

利用反光鏡

利用各種能夠反射光的物品進行求救也是很好的方法,這樣可以讓前來救援的人員很快確定遇險方位,找到遇險人員。

在地面上做標志

如果遇險地點有比較開闊的地面,那么可以用草或樹枝等身邊可以利用的物品擺成特定的求救信號,如SOS,以方便救援人員尋找。

路遇落石

郊外行走在盤山路上時,也許會發生游人被落石擊中并受傷的事故,為了避免傷亡發生,家長應盡量帶孩子行走在安全的道路上。如果在途中看到有“注意落石”的警示牌,家長應讓所有人用厚衣服將頭部包緊,加快腳步迅速通過,在通過時要注意頭頂上的動靜。如果正巧碰到有落石發生,家長應盡快帶孩子到大巖石后面躲避落石。

躲避雷擊

如果在郊游時遇到打雷,家長應帶領孩子躲到附近地勢較低的地方。如果附近有小屋,可以與屋主人協商進入屋內避雷,但切不可靠著墻壁,因為雷打到墻壁后,會順著墻壁傳到地面。在打雷時還可以躲到巖石背面或在巖洞中蹲下來。

在躲避雷擊時,一定不要在樹下避雷,尤其是高大茂盛的樹,如果身邊有電塔也要遠離。在打雷時,要將身邊的金屬類物品如:皮帶、傘、相機、手表、項鏈、金屬發卡和胸針等放到塑料袋中,放在離自己較遠的巖石背面。如果在湖邊或在溪水中游玩時遭遇打雷,那么要迅速上岸或遠離湖邊。另外在遇到打雷時也要迅速從人口稠密的地方離開。

身體不舒服了

如果在出游時發現孩子突然想吐或者覺得腦袋昏沉沉的,那么要先暫停前進的腳步 ,找一個平坦舒適的地方讓孩子先躺下。臉色發紅時

當發現孩子的臉色發紅、呼吸急促但身上卻沒有汗時,有可能是中暑了,如果不是中暑,就是血壓升高的緣故。家長要讓孩子平躺在陰涼下休息一會兒,還可將頭部放在高10厘米左右的地方以減輕大腦的負擔。

臉色發青時

臉色發青出冷汗,也是中暑的癥狀,家長可以在孩子平躺后將腳墊高讓他休息一會兒,以提高腦部的血壓,直到臉上恢復血色。

嘔吐、貧血和眩暈時

當孩子想吐時,要讓他臉朝下趴著,將右手伸到下巴下面枕著胳膊,這樣會使他覺得輕松一些,這種姿勢避免了仰面時吐出的東西和唾沫阻塞氣管導致的窒息。如果遇到貧血和眩暈要找個陰涼處坐下,將雙腿并攏,把額頭貼在膝蓋上靜坐一會兒。

傷口流血

傷口流血時應該立刻清洗傷口,用干凈的布壓住傷口,這樣可以有效地止住流血,然后再將傷口包扎好。如果血從布里滲出,就要更換布繼續壓住傷口,等到血流速度減慢后再進行包扎。

扭傷

孩子的腳或手扭傷后應立刻躺下,讓扭傷部位抬至比心臟高的位置,然后對患處進行冷敷,直到患處沒有感覺為止。冷敷后要及時將孩子送入醫院治療。

眼睛和耳朵里的異物

如果灰塵鉆到上眼皮中,家長可以一手按住孩子的上眼皮,另一只手將下眼皮往上輕擠,用壓出的眼淚將灰塵沖走。如果是下眼皮進入灰塵,就拉住眼皮用干凈的紗布蘸水輕輕抹擦。如果這樣還不行,就盛一盆水將眼睛浸入水中然后眨眨眼。

在郊外如果遇到孩子的耳朵里鉆進了蟲子,家長應讓孩子把進蟲子的耳朵對著有光的地方,或者用手電筒照著耳洞也可以,因為蟲子一般會爬向有光的地方。家長切記不要用耳挖勺或棉簽摳,以防將蟲子擠到耳朵深處捅傷耳膜。

被蟲子蜇傷

孩子被蟲子蜇傷后,家長要先檢查一下被蜇的部位,如果毒刺還在,最好先用指甲把刺拔出,然后用冷水將被蜇的部位降溫。切記不要通過擠壓皮膚將刺擠出,這樣會使刺上的毒進到皮膚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