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 氣死我了!今天又打了他一通!”閨蜜安蘭一見到我便迫不及待地大倒苦水。
原來, 安蘭上午帶小偉去同事家, 小偉與同事的女兒開開心心地玩了一個多小時後, 忽然看到電視櫃上放著的一個水晶小馬擺件, 伸手便夠了下來。 同事的女兒顯然也對這個透明晶亮的小馬產生了興趣, 試圖從小偉手中奪過來。
兩個孩子為了這個小擺件, 吵鬧半天, 最後小偉竟然將水晶小馬向牆角扔去, 小馬應聲而碎。 小偉不但不認錯, 反而跺著腳發起脾氣來。
前兩天, 小偉因為同樣的原因, 剛摔壞了鄰居家的一個儲蓄罐。
Advertisiment
“既然講道理沒用, 那就做個‘不講道理’的媽媽!”我笑著說, 像是告訴她一個秘密一樣。
“啊?”安蘭的聲音頓時高了八度。
我讓安蘭稍安勿躁, 對她講了我和女兒的故事:前段時間, 女兒晴忽然迷上了手機遊戲, 我一玩手機, 她便要搶過去玩, 我深知手機螢幕對孩子視力危害很大, 便規定她每天只能玩兩次, 每次20分鐘。 那次, 我照例準時提醒她:“晴, 該把手機還給媽媽了!”女兒不理。 一分鐘後, 我又催促, 女兒仍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 我強忍怒火, 緩緩地說:“去把拼圖拿來, 我們一起玩吧!”女兒想了想, 欣然同意了。
看女兒玩得起勁, 我隨手拿起了手機。 不一會兒, 女兒忽然大喊一聲:“不許玩手機了!”望著女兒氣憤的小臉,
Advertisiment
回想起來, 女兒玩手機成癮, 或許正與我有關, 天真的女兒想看看這個奇怪的方盒子裡到底有什麼秘密, 讓媽媽如此為之著迷, 於是, 她發現了遊戲。 意識到這一點後, 我決定讓手機退出我們的生活。 我嚴格控制自己, 不再在女兒面前看手機。 我和女兒一起畫畫、玩積木, 每件小事都讓我們開懷大笑。 我這才發現, 女兒對手機沒有任何依賴, 我所認為的沉迷, 不過是一種假像。
聽完我的敘述, 安蘭恍然大悟。 安蘭性子急, 和老公吵架時常常抓起東西就扔,
Advertisiment
“行不言之教”是中華民族傳誦千古的經典教育方法, 每個家長似乎都認可這樣的教育方式, 但一遇到問題, 第一個念頭仍是如何要求並勸說孩子, 如何給孩子講道理, 卻忘了自我約束。
此刻, 我與安蘭都明白, 孩子需要的, 不僅僅是一個明確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家長的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