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起, 孩子就顯示出了性格上的差異, 有的孩子好哭, 哭聲高亢;有的孩子哭幾聲就止;有的孩子哭起來, 嚶嚶泣泣, 讓人生憐……人的確存在著先天的秉性。 但要知道, 在性格的形成中, 後天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 特別是3歲前, 是培養寶寶形成良好性格的關鍵時期。 此期基礎打得好, 孩子長大後就會成為一個豁達、開朗、樂觀、隨和的人, 這對他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會有極大的説明。
“做一個好脾氣的小寶寶。 ”平時要常對孩子說這句話, 當孩子使性子時, 當孩子哭泣時, 當孩子做什麼事沒成功而發急時,
Advertisiment
孩子也會有不順心的時候, 如果孩子哭鬧, 我們應該找找孩子哭的原因, 因為孩子是不會無緣無故地鬧的。 找到原因後, 對孩子提出的合理的要求要給予滿足, 對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要跟他講明為什麼不行。 父母在講清不行後, 就一定要態度堅決, 使孩子知道, 鬧是沒用的。 當然, 態度堅決不是說態度生硬。 有些家長, 對孩子的態度是隨自己的情緒而時常變化的,
Advertisiment
寶寶在兩歲之後, 自我意識會有很大的發展, 他有了自己的看法, 有了自己的主張。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主張強行壓制, 孩子就可能要“堅持己見”, 父母往往會認為孩子變強了, 不聽話了。 其實孩子強不強, 與父母的態度關係很大, 父母如果總是要擺出絕對權威, 不尊重孩子, 不給孩子“自主權”, 孩子就會心生不服。 因此, 要學會尊重孩子, 聽聽孩子的想法, 加以肯定或誘導, 這對孩子性格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另外, 應該注意, 孩子對自己的認識, 往往與父母對他的評價有關, 有些父母在孩子鬧了一兩次後,
Advertisiment
好脾氣的小寶寶應該是不固執的, 但也不是沒主見的。 讓寶寶“發表意見”, 認真聽寶寶的想法並加以實施, 孩子就會有主見。
好脾氣, 應表現在能與人友好相處上。 在孩子與小朋友交往中, 如果發生爭執, 父母要注意不能過分偏袒自己的孩子, 應該幫助他學會協調、學會謙讓, 也學會正確地維護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