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和聽是人和人溝通的基本方法, 聽、說沒有人不會, 可是會聽、會說就沒那麼簡單了。 媽媽只有在聽、說上下工夫, 才能做到很好地瞭解孩子。
・家教案例
李亞迪的媽媽和亞迪說話的時候, 總是微笑著與她平視, 這讓亞迪感覺媽媽和自己就像朋友一樣, 非常樂於和媽媽聊天、做遊戲。
一天, 媽媽心情不好, 亞迪想要媽媽陪她一起做遊戲, 就問媽媽可以和她一起玩嗎, 媽媽微笑著說:“寶貝先玩, 媽媽有點事要處理一下。 ”亞迪說:“我願意和你一起處理, 這樣就會儘快處理完了, 媽媽的心情就好了。 ”媽媽感覺孩子真懂事,
Advertisiment
・專家解析
媽媽對孩子說話、聽孩子說話是一門藝術。 能說會聽的媽媽, 能夠很好地和孩子溝通交流, 很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 因此能夠在快樂的氣氛中教育出“聽話”的好孩子。
媽媽首先要會聽。 能聽才能瞭解孩子的想法, 才能懂得孩子的需要, 明白孩子思想和內心深處的聲音。 常言道“聽話要聽音”, 有時候孩子說話意在言外, 媽媽也要能夠理解。
同樣的話用不同的態度說出來, 效果就不一樣。 媽媽要到達同樣的目的, 一種語氣能夠使孩子乖乖按你說的去做, 另一種語氣可能使孩子無動於衷, 甚至逆反。 這其中就包含著說話的藝術, 媽媽要做一個會說話的母親, 孩子自然會樂意聽從。
Advertisiment
要想培養出聽話的好孩子, 媽媽要練的一項基本功就是聽和說, 只有會聽, 媽媽才能接受到來自孩子的有效資訊;只有會說, 媽媽才能很好傳遞出自己的意思。 媽媽要建立起母子良好交流的平臺, 把自己融進孩子的世界。 以孩子獨特的世界和思維邏輯去思考問題, 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建議一 走進孩子的世界
孩子為什麼喜歡和同齡的小朋友玩, 是因為小朋友和自己是對等的, 他們有著共同的思維模式。 媽媽要想更好地瞭解孩子, 就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從孩子的思維角度去看問題。 媽媽只有用孩子的眼睛去看問題, 才能找到孩子存在的問題, 從而找到恰當的方法去解決。
建議二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要讓孩子聽話,
Advertisiment
如果媽媽高高在上, 孩子需要仰著頭才能看到媽媽的臉, 這樣孩子會很費勁, 而且也不願意, 媽媽的話當然也不能很好地進入耳朵, 更別說去認真理解和執行了。 因此媽媽一定要保持和孩子同樣的高度, 並且認真地看著孩子的眼睛, 這樣說出的話才最有分量。
建議三 耐心地聽完孩子的講話
由於生活節奏的緊張, 工作的繁忙, 媽媽可能對孩子變得沒有耐心, 經常會把孩子講到一半的話打斷, 把需要和孩子詳細解釋的話,
Advertisiment
於小凡放學回家, 對正在電腦前的媽媽說:“媽媽, 你給我50塊錢吧, 我想……”“又要錢, 你想, 你想幹什麼啊?”孩子的話還沒說完, 媽媽就大聲地打斷了, 使孩子的另一半話噎在嘴裡。
看到媽媽這個態度, 孩子沒再說什麼, 只是很失望地看了媽媽一眼, 轉身走開了。 其實她是想給快要過生日的奶奶買件生日禮物。
媽媽對待孩子要有耐心, 一定要認真聽完孩子的話後, 再發表意見, 這是對孩子的尊重, 也是瞭解孩子真實想法的最好途徑。
建議四 理解孩子話語的弦外之音
孩子說話有時候也不是直接的, 他們也會耍一些小聰明, 試探地提出要求。
Advertisiment
小茜做完作業, 問媽媽:“今天你還去買菜嗎?”媽媽知道她也想跟著去, 就說:“去啊, 你要一起去嗎?”這正是小茜希望的回答。
媽媽要清楚孩子的想法, 滿足孩子的意願, 讓孩子在理解的快樂裡成長。
建議五 和孩子說話要講究技巧
媽媽和孩子說話要有一定的技巧, 用一種引導的方式, 把孩子帶入到自己願意說的情景中, 而不是讓孩子無從回答或不想回答。
範文軒剛上幼稚園的時候, 媽媽為了更好地瞭解孩子, 每當孩子回到家裡, 媽媽就會問:“你今天在幼稚園都學了什麼啊?”“中午吃的什麼?”孩子的回答往往是“學了字母”“吃飯”。
媽媽感覺這樣問答的方式不行, 後來換了一種問法:“今天有什麼快樂的事發生嗎, 媽媽看你現在嘴還沒合攏呢!”文軒說:“今天和一個小朋友壘了長城, 還在上面放了幾門大炮,可長呢……”
掌握了提問的方法和技巧,孩子的話就會多起來,有時候還會繪聲繪色地形容情景,同時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也得到了鍛煉。
還在上面放了幾門大炮,可長呢……”掌握了提問的方法和技巧,孩子的話就會多起來,有時候還會繪聲繪色地形容情景,同時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也得到了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