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做個“糊塗”的聰明爸爸

爸爸在家中往往扮演行為裁判和知識權威的角色, 所以許多自以為聰明的爸爸, 會對孩子的一切行為明察秋毫, 對孩子的一切問題有問必答, 甚至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而不懂裝懂。 而 爸爸在家中往往扮演行為裁判和知識權威的角色, 所以許多自以為聰明的爸爸, 會對孩子的一切行為明察秋毫, 對孩子的一切問題有問必答, 甚至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而不懂裝懂。 而真正聰明的爸爸其實有的時候是一些表面上看起來很“糊塗”的爸爸, 他們會對一些“過分”行為視而不見, 會對知道的東西假裝不懂……
1、寶寶學壞了
情景:
3歲的樂樂一向很聽父母的話,
Advertisiment
也從來沒有做不誠實的事情, 可是有一天爸爸卻發現他“偷”了爸爸的錢去買糖吃。 一向好脾氣的爸爸勃然大怒:“這孩子怎麼染上了這個壞毛病?!”“怎麼這麼小就學著偷東西了?是跟誰學的?!”樂樂還沒來得及解釋就被暴怒的爸爸給痛斥了一頓, 委屈得哇哇大哭。 後來爸爸平息下來, 問樂樂到底是怎麼回事。 樂樂委屈地說:“我跟你學的呀!”
這樣做的結果是:
孩子的自尊心被傷害,他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就被貼上了道德標籤。 “小偷”,是一個足夠讓孩子產生恥辱感的標籤,這個暴怒之下脫口而出的稱謂,會影響他一輩子的心理狀態,使孩子在成人後依然缺乏自尊心,並會對類似的事情備加敏感。
Advertisiment

行為分析:
其實,這不是在偷,3歲的樂樂還沒有偷竊的概念,他只是觀察爸爸從哪兒拿錢, 然後他就去模仿。 他還不能理解為什麼“爸爸拿錢是好的,而我自己拿錢是壞的”。
你該怎麼做:
這種時候,爸爸應該裝糊塗,裝沒看見,不要大驚小怪的,更不要給孩子貼上道德標籤。 關鍵是,以後注意不在孩子面前做孩子不能模仿的事情。
母子健康愛心提示:
關於模仿
3歲前的小孩子還不能分辨是非, 而只能通過模仿進行學習, 所以, 大人要給他值得模仿的東西, 比如說健康的生活方式、整潔的習慣、溫柔體貼的舉止、言行一致的品德等等。 我們往往可以在一個人身上看見他父母的影子, 就是因為他從小就在無意識地模仿大人。
Advertisiment
所以, 大人在小孩子面前是暴躁的還是溫柔的, 都會直接影響小孩子一生的性情習慣。 而父母的言行舉止, 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舉止習慣。 比如, 父母總是當著孩子吵架, 惡語相傷, 孩子學會的也是那些口氣。 有次, 一個跟我很要好的鄰居小孩子突然對我說:“去你大爺的!”我當時驚訝萬分。 後來才明白是他爸爸在發怒時的說話習慣。 所以, 愛發脾氣的爸爸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
模仿誤區
有的父親知道孩子是通過模仿進行學習的, 123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