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做個善解人意的貼心媽媽

在公園裡, 在遊樂場所, 在學校裡, 在不同的場合, 你或許都會偶爾聽到周圍的人誇別人的孩子是個聽話、懂事的好寶寶。 那麼這樣的乖寶寶是如何培養和栽培的呢?這當然與她的家庭教育是不開得, 其中這要數媽媽對孩子的影響了。 若想讓寶寶是個善解人意的小人, 媽媽們必須從自身做起, 我們要先做個善解人意的媽媽才行!

第一階段:做個“細心”媽媽

懷孕之後, 准媽媽們都會積極學習孕期知識、瞭解育兒資訊, 充分享受懷孕的樂趣。 她們往往很早就開始跟腹中的寶寶交流, 並進行有計劃的胎教,

Advertisiment
同時還會細緻感受並記錄寶寶的成長, 讓寶寶在未出生前就充分感受來自媽媽的積極的親子情緒。

在寶寶出生之後, 他們的情緒是通過哭聲、微笑和擁抱表達給成人的。 寶寶在身體不舒服、拉了尿了、冷了熱了、肚子餓了、睡不著或者生病了的時候, 甚至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會哭;媽媽的責任就是要瞭解這些不同的需求, 並幫助寶寶改善或解決這些問題。 新生兒的哭聲, 大部分是因為身體不適, 不適應初來乍到的這個世界而發出的生理性哭泣, 媽媽除了日常的照顧之外, 也不能忽視與寶寶的交流:例如選擇溫和安全的護膚品給寶寶做撫觸, 或是輕聲地和寶寶說話, 讓這個潛水十個月的小東西慢慢適應體外的環境,

Advertisiment
感覺更舒適也變得愉快起來。 除了哭聲, 嬰兒還有更加迷人的反應, 那就是微笑。 看到寶寶天使般的笑容, 媽媽會感到非常幸福, 於是也會更賣力氣地哄寶寶開心, 寶寶很快就掌握成人傳遞過來的這個資訊, 也很快辨認出媽媽的模樣和聲音;發生狀況的時候, 只要是媽媽或者熟悉的人來安撫和擁抱, 寶寶就會高興地笑出聲來, 這是寶寶建立的最初的人際關係。 寶寶的哭聲和笑容, 如果經常得到回應, 半歲左右的孩子, 就出現了“認生”的情形, 並會延續到兩歲以後。 認生的寶寶不喜歡不熟悉的人抱, 只信賴熟悉的媽媽或者家人。 家裡有認生寶寶的媽媽, 首先應該覺得開心, 因為你的寶寶已經和你建立了很好的情緒感應,
Advertisiment
說明前幾個月的辛苦努力換來孩子的信任和依賴;其次應該覺得慶倖, 依賴信任媽媽的寶寶, 情緒穩定性好, 和媽媽之間的情緒紐帶牢固, 在長大過程中的精神反抗期內出現情緒障礙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家有認生寶寶的媽媽, 一定要知道, 這是件好事。 而認為不認生的寶寶獨立性和社交能力強, 是錯誤的概念, 媽媽也一定要趕緊反省, 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寶寶玩耍, 帶寶寶一起睡覺, 多抱抱寶寶, 增強寶寶和媽媽之間的情緒感應, 讓寶寶儘快開始“認生”;儘管身為媽媽的你, 會更加辛苦和疲憊, 但是想到今後孩子在青春期還能夠依賴信任你、樂意跟你交流, 這樣做非常有必要。

第二階段:做個“耐心”媽媽

在寶寶能夠翻身、坐起並且開始練習爬行之後,

Advertisiment
對於新手爸媽剛剛熟悉的第一階段養育技巧考驗告一段落, 第二回合的育兒忍耐力大考驗就隨之開始了。 在最初寶寶開始具備了簡單活動能力的時候, 媽媽只要記住兩點就很好了:一是不要打擾孩子自發的玩耍。 讓孩子自得其樂地玩玩自己的手, 啃啃腳丫, 在家中四處閒逛一樣漫無目地的爬行, 東敲敲西摸摸, 嘗嘗這個舔舔那個, 大人只需要隱身在一邊適當看護, 不要出於覺得寶寶好玩可愛就自私地打斷孩子的自我狀態;二是做心胸開闊的父母, 充分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給他們充分的機會探索一切。 不要出於怕麻煩怕家裡太亂或者擔心孩子受傷弄髒衣服什麼的就限制孩子的行動。
Advertisiment
家裡有學步期寶寶的媽媽更是要面臨極大的挑戰, 因為跌跌撞撞的學會走路之後, 寶寶就要進入一歲半到兩歲之間自我意識覺醒後的第一個反抗期了。

為什麼最近寶寶開始不好好吃飯了呢?為什麼我的寶寶會變得這麼愛哭了呢?為什麼忽然特別不聽話了呢?前些日子媽媽自認為很瞭解的小傢伙學會走路之後, 有時候好像變了一個人, 變得很不好管教和交流了。 通常媽媽們最發愁的就是吃飯這件事。 最需要加強營養的時候, 寶寶卻看起來越來越不喜歡吃飯了, 想要他好好吃頓飯, 總是要花很大的力氣。 作為媽媽, 這時候應該保持一貫的冷靜, 要知道, 如果你無意應戰, 你的小對手也會很快對挑戰媽媽的耐心失去興趣, 這個原則適用於所有的情況。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只是吃飯費勁,還有睡覺、 洗澡換衣服甚至做遊戲,都有可能出現原來從沒有過的問題。

吃飯的問題,首先要瞭解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除了自我意識萌發造成的抗拒心理之外,生長速度已經逐漸放緩慢下來,的確沒有第一年那麼大的熱量需求;另外行為能力的增強,寶寶會變得很忙,很難在大人要求吃飯的那個鐘點配合媽媽做吃飯這件事情,手頭上正有事情吸引注意力的時候,當然不想停下來去吃飯了。分析出不愛吃飯的原因,再針對各自寶寶的問題要想出一些對策。比如通常每餐不要給出太多品種,每份的量也要適中;仔細觀察一段,如果的確沒有因為進食量的減少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那麼大可不必為此大驚小怪,更不要在任何場合都很焦慮,當著孩子的面一味地強調孩子吃飯不好這件事情;更不要追著餵飯,強迫孩子進食。事實上,寶寶的進食情況如果長期平均綜合來計算,基本都是穩定的;媽媽只要正常餵養,不斷地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才是最重要的,吃多少不是吃飯好壞的唯一標準。試著理解你那不愛吃飯的寶寶,就會發現,寶寶不愛吃飯的原因可能有一大部分在媽媽自己身上呢。

洗澡的時候,如果寶寶要玩水桶、橡皮鴨子,不妨放手讓他去玩。媽媽需要選擇安全溫和的洗浴產品為寶寶沐浴,這樣才能讓他們慢慢地喜歡上每天洗個澡。

跟呀呀學語的寶寶交流需要媽媽付出很大耐心和智慧。語言發展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受到寶寶個體差異的影響,所以兩歲之前能夠開始表達,都是正常範疇。雖然大家都會覺得早說話的寶寶聰明,但是晚說話的寶寶並不代表遲鈍。語言發展和寶寶身體的任何一部分發展的規律一樣,都有自己特別的頻率;作為媽媽,一定要對自己的寶寶有信心,媽媽的信任和欣賞,會是孩子發展的最大動力。你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寶貝,只要沒有觀察到病理或者聽力方面的原因,你需要做的,只是不斷地和他說話就足夠了。在寶寶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自然就會開始表達,這時候,最需要的不僅僅是説明他積累和熟練詞彙,而是更多地關注孩子表達中的情緒和情感。和學習說話的寶寶交流,要學會觀察孩子發音習慣,面部表情還有身體語言,不要急躁地打斷寶寶,要讓他有機會說出他想說出的話;雖然很有可能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但是就算沒弄明白也至少要顯示出你的尊重和專心傾聽,不要讓你的態度增加孩子的挫敗感。教寶寶說話,除了耐心傾聽,還應該使用簡單、清楚的語言,多用提問啟發式的溝通方式,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第三階段:做個“寬心”媽媽

說起兩歲之前的寶寶,媽媽們還會列舉出一堆表現出沒有耐性、壞脾氣的小問題,直到兩歲以後,寶寶學會思考,變得更加積極與合作之前,媽媽對寶寶的充分理解才能化解隨時有可能出現的小衝突。也要懂得充分尊重孩子的反抗,寶寶對父母權威的挑戰是健康的心理狀態,是他構築自我內心世界和人格健康成長的重要階段;要接受和原諒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隨時出現的倒退現象,要對孩子充滿體諒和懷著寬容的心,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並不意味著放任不管;給孩子自由的同時,媽媽需要做的是像隱形人一樣在不遠處關注寶寶的行為,從孩子的表現中學習和反省自己的教育,隨時調整家中的教育方式,改變教育方法,這樣做的結果,會換來今後良好親子關係和孩子穩定的情緒發展。擁有一個好性格,是孩子一生的財富,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做個善解人意的媽媽,你才會擁有一個溫和懂事的寶寶。

這個原則適用於所有的情況。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只是吃飯費勁,還有睡覺、 洗澡換衣服甚至做遊戲,都有可能出現原來從沒有過的問題。

吃飯的問題,首先要瞭解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除了自我意識萌發造成的抗拒心理之外,生長速度已經逐漸放緩慢下來,的確沒有第一年那麼大的熱量需求;另外行為能力的增強,寶寶會變得很忙,很難在大人要求吃飯的那個鐘點配合媽媽做吃飯這件事情,手頭上正有事情吸引注意力的時候,當然不想停下來去吃飯了。分析出不愛吃飯的原因,再針對各自寶寶的問題要想出一些對策。比如通常每餐不要給出太多品種,每份的量也要適中;仔細觀察一段,如果的確沒有因為進食量的減少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那麼大可不必為此大驚小怪,更不要在任何場合都很焦慮,當著孩子的面一味地強調孩子吃飯不好這件事情;更不要追著餵飯,強迫孩子進食。事實上,寶寶的進食情況如果長期平均綜合來計算,基本都是穩定的;媽媽只要正常餵養,不斷地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才是最重要的,吃多少不是吃飯好壞的唯一標準。試著理解你那不愛吃飯的寶寶,就會發現,寶寶不愛吃飯的原因可能有一大部分在媽媽自己身上呢。

洗澡的時候,如果寶寶要玩水桶、橡皮鴨子,不妨放手讓他去玩。媽媽需要選擇安全溫和的洗浴產品為寶寶沐浴,這樣才能讓他們慢慢地喜歡上每天洗個澡。

跟呀呀學語的寶寶交流需要媽媽付出很大耐心和智慧。語言發展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受到寶寶個體差異的影響,所以兩歲之前能夠開始表達,都是正常範疇。雖然大家都會覺得早說話的寶寶聰明,但是晚說話的寶寶並不代表遲鈍。語言發展和寶寶身體的任何一部分發展的規律一樣,都有自己特別的頻率;作為媽媽,一定要對自己的寶寶有信心,媽媽的信任和欣賞,會是孩子發展的最大動力。你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寶貝,只要沒有觀察到病理或者聽力方面的原因,你需要做的,只是不斷地和他說話就足夠了。在寶寶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自然就會開始表達,這時候,最需要的不僅僅是説明他積累和熟練詞彙,而是更多地關注孩子表達中的情緒和情感。和學習說話的寶寶交流,要學會觀察孩子發音習慣,面部表情還有身體語言,不要急躁地打斷寶寶,要讓他有機會說出他想說出的話;雖然很有可能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但是就算沒弄明白也至少要顯示出你的尊重和專心傾聽,不要讓你的態度增加孩子的挫敗感。教寶寶說話,除了耐心傾聽,還應該使用簡單、清楚的語言,多用提問啟發式的溝通方式,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第三階段:做個“寬心”媽媽

說起兩歲之前的寶寶,媽媽們還會列舉出一堆表現出沒有耐性、壞脾氣的小問題,直到兩歲以後,寶寶學會思考,變得更加積極與合作之前,媽媽對寶寶的充分理解才能化解隨時有可能出現的小衝突。也要懂得充分尊重孩子的反抗,寶寶對父母權威的挑戰是健康的心理狀態,是他構築自我內心世界和人格健康成長的重要階段;要接受和原諒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隨時出現的倒退現象,要對孩子充滿體諒和懷著寬容的心,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並不意味著放任不管;給孩子自由的同時,媽媽需要做的是像隱形人一樣在不遠處關注寶寶的行為,從孩子的表現中學習和反省自己的教育,隨時調整家中的教育方式,改變教育方法,這樣做的結果,會換來今後良好親子關係和孩子穩定的情緒發展。擁有一個好性格,是孩子一生的財富,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做個善解人意的媽媽,你才會擁有一個溫和懂事的寶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