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個好媽媽,給寶寶安全感

擁有安全感的寶寶自信、獨立, 能與其他人友好地相處。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沒有培養起健全、足夠的安全感, 那麼成年後心理上的缺陷將可能無法完全修復, 所以從小培養寶寶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

6歲前, 特別是3歲之前, 是寶寶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 寶寶的安全感主要源自父母尤其是媽媽的愛。 這愛是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的、前後一致的、合理的愛。 我們家長都是愛孩子的, 但我們的無心之語會傷害寶寶, 給寶寶帶來不安全感。

看看這些話你有沒有說過。

“再不好好吃飯, 媽媽就生氣不要你了。

Advertisiment

“煩死了, 自己去玩!”

孩子一做錯事就說“叫員警叔叔把你帶走”。

做個好媽媽,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不說過頭的話

寶寶小易哭鬧, 媽媽不能很好地休息, 很容易焦慮, 總擔心這個那個, 情緒很容易就失控。 孩子那個時候最大需要就是能得到媽媽的安慰和幫助, 而不是面對的是媽媽的情緒化。 最好的媽媽是願意在那個階段學習覺察自己的情緒, 願意學習, 願意改變, 願意讓自己的情緒穩定, 願意跟隨孩子的成長而成長。

媽媽在和寶寶互動的過程中, 告訴寶寶媽媽會開心, 也會傷心, 也會生氣等等, 媽媽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 如果媽媽對什麼生氣, 對什麼不開心是根據具體事情而定, 那就不算情緒化, 比如孩子吃飯前不洗手,

Advertisiment
媽媽生氣, 這沒問題, 只要媽媽對什麼生氣是確定的, 用寶寶能聽懂理解的語言或者方式和寶寶溝通, 讓寶寶知道媽媽那會兒的心情。 如“媽媽現在有些生氣, 因為寶寶不洗手, 這樣會把髒東西吃到肚肚裡。 肚肚可能會疼。 ”寶寶有時候是需要小小的懲罰來糾正不良習慣或錯誤的, 但媽媽的懲罰不能讓寶寶對媽媽的愛產生懷疑, 只要讓寶寶知道他的行為是不對的就可以了。

當媽媽情緒特別不好並且不是因為寶寶引起的時候, 最好的方法還是單獨呆一會兒, 避免和寶寶在一起, 等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後, 再面對孩子。 媽媽一定要想辦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只有媽媽有穩定的情緒, 孩子的健康依戀模式才會很好地形成。

Advertisiment
孩子在那個階段才能建立好的健康的安全感。

做個好媽媽, 平和穩定地陪伴寶寶

在寶寶慢慢長大的過程中, 我們總會將我們認為“最好的事情”給予孩子, 而孩子在那個階段, 最需要的是一個穩定而平和的媽媽陪伴在身邊就是最好的。 媽媽只要有時間, 就在孩子的身邊, 觀察孩子需要什麼, 然後滿足他, 這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來源。 孩子在這個階段, 會時不時看看媽媽在哪裡, 還會時不時跑到媽媽身邊, 要媽媽抱抱, 這時媽媽抱抱或者親親孩子, 用目光告訴他你在這裡, 你愛他, 用你們常用的表達愛的方式就好, 然後讓他自己去玩, 不要打擾。 如果寶寶希望你陪他玩一會兒, 你就陪他玩一會兒。 順其自然, 當孩子得到你的足夠回應,

Advertisiment
他就得到了安全感, 他會嘗試分離一點。 安全感更多一點時, 就再分離一點。 這樣下來, 孩子安全感吸收得越多, 越比較容易分離, 漸漸地孩子會長成一個身體和心理上都真正獨立的人。 所以說, 在這個階段, 媽媽情緒的穩定真的很重要。

做個好妻子, 建立良好的夫妻關係

父母之間良好健康的關係最能給寶寶帶來安全感。 因為在孩子眼裡, 父母是他的全部世界, 父母關係好, 孩子自然很開心。 如果父母經常吵架, 互相指責, 孩子就會很惶恐很害怕, 他不知道怎麼了, 也不知道怎麼表達他的害怕, 就會有很多奇怪的行為出現。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這個階段, 夫妻雙方都要努力經營好自己的婚姻, 想辦法給孩子一個好的穩定的環境。

Advertisiment
那麼孩子就不用擔心, 會很自然而然地, 走過這個分離期, 很有安全感。 其實不可避免, 夫妻一定也會有討論和爭吵, 這個階段, 一定要努力避免當著孩子面進行。

做個好媽媽, 溫和而堅持

孩子在第一次分離階段, 尤其是2歲左右, 會進入第一個“逆反期”, 最常講的兩個字是“不要”。 如果你一定要幫他, 他會反對你。 這些, 都是因為孩子正在努力想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在這個階段, 我們要拿出溫和又堅持的態度來, 既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嘗試, 又時刻關注著, 遇到確實有危險的時候, 也能夠溫和又堅持地對孩子說“不”。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媽媽是個有原則的人, 能夠堅持果斷地制止孩子不當的行為和不安全的舉動, 又能夠做到在制止孩子的過程中,不帶情緒不指責不評判。

要想成為一個夠好的媽媽,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成長,探索自己,自己要先成為一個安全感足夠的人,當你足夠充盈了,你的孩子也會更好。

又能夠做到在制止孩子的過程中,不帶情緒不指責不評判。

要想成為一個夠好的媽媽,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成長,探索自己,自己要先成為一個安全感足夠的人,當你足夠充盈了,你的孩子也會更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