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犯了道德上的錯誤, 家長會怎麼做?很多時候, 家長都在為孩子犯錯而抱怨和責罰孩子, 可是, 他們都忽略了一點, 其實人都是會犯錯的, 大人尚且如此, 更何況是孩子。 如果大人一味的覺得這個不應該, 那個不可取, 那麼真正犯錯的應該是我們這些“懂事”的大人。
Advertisiment
反面教材就不舉例了, 想必各位家長都深有體會, 這裡想與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
小琴是個4歲的小姑年, 一天, 媽媽帶著她去一位阿姨家玩。 小琴很快被阿姨家桌上小巧玲瓏精緻可愛的小木馬擺設吸引了。 玩了一會兒, 就趁大家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揣到了衣服兜裡。 跟媽媽回家的路上, 小琴實在忍不住還是跟媽媽“坦白”了, 說自己偷拿了人家的小木馬。 媽媽當場沉默了一下, 然後態度很溫和的對小琴說:“咱們一起吧小木馬還給阿姨吧, 媽媽以後再給你買一個”於是小琴極不情願地跟著媽媽回去送還小木馬,
Advertisiment
小編不禁要為這個媽媽的智慧點贊, 為何?
一、不用“偷”去形容
這個媽媽的智慧之一在於, 她自始至終都不曾使用“偷”這樣的字眼去形容孩子的行為。 因為孩子的是非觀念是通過聽取父母的評價、觀察父母的反應而形成的。 不輕易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 不誇大孩子的錯誤, 是對孩子的保護。 同時, 媽媽也沒有將此事大肆宣揚, 為孩子保留了自尊。
Advertisiment
二、穩定情緒, 認真的用溫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這個媽媽的智慧之二在於, 她沒有在得知孩子偷東西後將情緒反應在臉上, 更沒有怒不可遏地打罵孩子, 而是穩定自己的情緒, 不責備、不打罵、不多說教, 並平靜認真地想好最適合的解決方法。
三、用自身行動為孩子做示範和引導
這個媽媽的智慧之三在於用自己的行動為孩子做示範和引導。 其實孩子心裡知道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無論是拒不承認錯誤的孩子低著頭的那種憤怒和倔強, 還是那種“內心糾結”都可以看出。 所以, 其實孩子需要的並不是孰是孰非的大道理, 而是需要從錯誤中學會正確的做法。
四、巧用說話技巧, 從心裡上糾正孩子的錯誤
這個媽媽的智慧之處還在於巧用說話技巧,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孩子偷東西不可怕, 可怕的是得不正確的糾正和教育。 很多時候, 看到法制頻道的報導和身邊的真人真事, 那些走入歧途, 被世人所鄙視的, 憤恨的“三隻手”小偷們, 他們在被冰冷的手銬銬上, 蹲在監獄悔恨的時候, 很多都在責怪父母在小的時候沒有制止他們, 或是錯誤的大罵說他們就是小偷, 久而久之在似“讚賞”或是已被貼“標籤”、“符號”的他們真的就成了小偷。
做個智慧的家長, 面對孩子的錯誤, 要理解孩子的心理, 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 即使當孩子出現一些你認為非常嚴重的道德問題, 也請首先控制好情緒。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反思一下自己的教養方式, 冷靜、謹慎地想一想應對孩子不當行為的措施,才不致對孩子成長有負面的影響,反而可能找到最佳的教育機會。
冷靜、謹慎地想一想應對孩子不當行為的措施,才不致對孩子成長有負面的影響,反而可能找到最佳的教育機會。